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11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制造以及施工安装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
众所周知,每栋房屋各有其排水系统,而排水系统的结构基本上是供水流动的管路,在房屋楼层不多、高度不高时,管路的安装施工可直接将管体衔接而构成排水系统,但是现今的建筑物结构趋于超高层设计,所以在多层楼共用一个排水系统的情况下,排水管路必须在适当处设置缓冲器,以减缓较高楼层的污水往下排放的流速,以减轻对底层排水管路所造成的冲力(因楼层高度差所必然具有的重力加速度),以避免污水的排放流速过高而造成底层排水管路(尤其是底层弯曲处)的损坏。


图1是一般大楼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般楼层数较多的大楼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有由顶楼贯穿到底楼的主排水管1,多个衔接于各楼层与主排水管1之间的副排水管10,由顶楼贯穿到底楼的空气管2,多个连通于空气管2与主排水管1之间的透气管20,主排水管1与外界的地下水道相连,且在主排水管1的管路上另设有多个缓冲器3,图2是现有技术的缓冲器的剖视图,缓冲器3具有主容室30,主容室30的底部是倾斜面,在底部的最低处设有出水管32,在主容室30的上方设有弯曲状的进水管31,使进水管31具有多段式弯折(在图2中有三段弯曲),且利用进、出水管31、32与主排水管1相连接可使缓冲器3安装在主排水管1的管路上,另外,在主容室30的侧面开设有孔洞33以供副排水管10的连接安装,并使主排水管1可与各楼层的副排水管10相连通,在主容室30的上方开设有透气口34,借助于将透气管20安装在透气口34上,可达到主排水管1与空气管2相连通的目的。
图1、图2所示,当主排水管1中有污水由上往下排放时,它将经过进水管31流入缓冲器3的主容室30内,而后再经过出水管32流出缓冲器3的主容室30外,在污水流进至流出缓冲器3的过程中,如图2箭头所示,污水将沿着进水管31管壁流入,因为进水管31的第一、二段弯曲,使污水首先冲击到进水管31管壁的70点处,并且因70点管壁的阻挡而第一次降低污水的流速,接着污水沿着进水管31的斜向管壁流动,由于第二、三段的弯曲将使沿直线方向流动的污水受71点管壁的阻挡而产生第二次的减速,因为主容室30倾斜底面的阻挡将使污水的流动在倾斜底面的72点处作第三次的减速,最后,在污水流出出水管32之前,它将受到73点壁面的阻挡而作第四次的减速,在污水由进水管31流向出水管32的过程中,同时有某一楼层的污水经过孔洞34流入缓冲器3内,并与较高楼层的污水相混合继续向下流动排放;所以从上述的说明可知,污水在流入缓冲器3后将作四次减速,从而使得从缓冲器3流出的污水的流速明显下降,因此位于较底处的主排水管1不因高处排放的污水,而承受太大的冲力,因而可有效地避免底层排水管路的受损;同时利用空气管2与主排水管1相连通,可使主排水管1内因污水的流动而被挤压的空气经由空气管2排放到外面,从而使污水顺利地在主排水管1中流动而达到排放污水的目的。
以往的缓冲器虽可达到减缓污水流速的目的,但是从前述的说明可知,缓冲器3为了达到降低污水流速的目的,在主容室30的上方必定设有多段式弯折的进水管31,如此使缓冲器3的体积过于庞大,不仅使得缓冲器3不易制造成型,同时安装作业也颇为麻烦;另外,如前所述,以往排水系统除了在主排水管1上设置有若干个缓冲器3,以使污水能在主排水管1中顺畅地排放之外,还必须设置空气管2,利用透气管20与缓冲器3的透气口34相连接,使主排水管1与空气管2相连通,但是设置空气管2、透气管20不仅增加排水系统的结构复杂性,而且增加排水系统的安装作业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它具有便于制造、易于安装施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它包括容室主体,在容室主体的顶端面以及最底端处分别设有主进水管及出水管,以及在容室主体的外侧面设有次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容室主体位于次进水管管口下方处形成呈漏斗状的收敛部,收敛部的底端连接在出水管上;容室主体内部相对于主进水管的下方垂直设有透气管,在透气管底端衔接有放射状的挡水板,挡水板下方的区域与透气管相连通,挡水板位于收敛部的上方,同时次进水管管口位于挡水板下方的区域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如下方式达到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透气管的直径可小于主进水管的直径。
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挡水板的板面积可大于主进水管的管面积。
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容室主体还设有次通气管。
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容室主体还设有清洁管。
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的次进水管的管体可以呈上仰的角度装在容室主体的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一)易于制造成型。本实用新型因将挡水板设置在容室主体的内部,所以整体外观结构很简洁,并且因为每一构件无复杂的形状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和以往的产品相比,具有易于成型制造的优点,因而可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二)便于安装施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观造型很简洁,且无复杂的体积形状,所以无论在搬运或安装使用4时,均很方便,具有便于安装施工的优点。
(三)可减少设备的复杂性。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当污水排放量不大时,可在排水管路中同时进行污水的排放以及空气的流通,从而使得排水系统中不必再装设空气管,因而可减少设备的复杂性以降低设备费用。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般大楼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缓冲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5包括容室主体50,在容室主体50的顶端面以及最底端处分别设有主进水管51及出水管52,以及在容室主体50的外侧面适当处设置次进水管53,且容室主体50位于次进水管53管口下方处形成呈漏斗状的收敛部501,并使收敛部501的底端连接在出水管52上,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容室主体50内部相对于主进水管51的下方垂直设有透气管54,透气管54的直径小于主进水管511的直径,并且在透气管54底端衔接有放射状的挡水板55,挡水板55的板面积大于主进水管51的管面积,且其下方的区域与透气管54相连通,挡水板55位于前述收敛部501上方的适当位置,同时次进水管53管口位于挡水板55下方的区域中。另外,在容室主体50的顶端面还设有次通气管56及清洁管57,参阅图5,这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次进水管53的管体以略为上仰的角度安装在容室主体50的外侧面。
如图3、4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可利用主进水管51、出水管52与高楼大厦排水系统的主排水管1’相连接并安装在主排水管1’的管路上,当主排水管1’内有污水自上往下排放时,它将经过主进水管51流入容室主体50内,然后再经出水管52流出容室主体50外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在污水流进、流出容室主体50的过程中,如图4箭头所示,污水将沿着主进水管51管壁流入,并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污水将因挡水板55的分隔而分为左、右两股水流,且随着污水直线向下的流动,使污水冲击到挡水板55板面的74点处(左、右两侧相对称,仅就左侧水流的缓冲减速作说明),而造成污水第一次的降速,此次减速因同时产生分流、阻挡的效果,所以可大大减缓污水的流速,而后污水再循着挡水板55的斜向板面继续往下流动,由于污水是沿直线方向流动,所以污水将撞击到容室主体50的内壁面77点处,从而产生第二次的减速;因为容室主体50呈漏斗状的收敛部501的阻挡,使得污水的流动在收敛部501的75点处产生第三次的阻挡与减速,最后,污水在沿着收敛部501的倾斜面往下流动时,它受到出水管52的76点管壁的阻挡而作第四次的减速,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使流进缓冲器5的污水进行四次减速,使得从缓冲器5流出的污水流速显著下降,如图6所示的排水系统,其位于较低层的主排水管1’管路不会承受太大的水压力及冲力,因而可有效地避免管路的受损。尤其从图4中可明显看出,从主进水管51流入容室主体50内的污水可分成左、右两股,并分别依次受到挡水板55板面(74点)、容室主体50内壁面(77点),收敛部501的倾斜面(75点)以及出水管52的管壁(76点)的阻挡减速,所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达到减缓污水流速的目的。
仍请参阅图4所示,在污水由主进水管51流向出水管52的过程中,由于挡水板55的阻挡,使得容室主体50内、挡水板55以下的区域不会有污水的存在,又因为挡水板55的阻挡使得污水仅在容室主体50靠近侧壁的部分流动,所以在综合两种因素的情况下,此时容室主体50内的空气将在挡水板55下方的区域集中,又因为污水不断地由主进水管51流入容室主体50内,大部分污水皆沿着主进水管50的管壁流动,所以不仅使得流入容室主体50内的污水不会流入透气管54中,而且会使得容室主体50内部、集中在挡水板55下方区域的空气沿着透气管54往上流动,从而使得可直接在主进水管51内形成空气的流动,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器5安装于高楼大厦的排水系统时(如图6所示),主排水管1’的管路可不必与空气管连通,其内部即可自动形成空气流以协助污水的流动,即此时高楼大厦的排水系统中可不设置空气管;且因为排水系统中污水量的多寡并不一定,所以,为避免主进水管51中的污水量太大而妨碍空气的流动,本实用新型在容室主体50顶端处设有通气管56,并且每一通气管56分别与各楼层相连通,使主排水管1’内的气体可经由通气管56排放至外面,而使排水系统中的污水排放能顺畅进行。
在污水由主进水管51流入容室主体50,再由出水管52流出容室主体50的过程中,某一楼层的污水将经过次进水管53流入容室主体50内,由于次进水管53是以略为上仰的角度装在容室主体50的外侧面,所以会使得某一楼层的污水可顺利地流入容室主体50内,与前述容室主体50内的污水相混合并继续往下流动以达到排放污水的目的,另外,次进水管53略为上仰的设置角度,将使得次进水管53管路中的污水比较容易沿着管壁底端流动再沿着容室主体50的内壁面往下流动,因此由次进水管53流入容室主体50内的污水,不会影响挡水板55下方的区域的空气向透气管54流动。
另外,由于缓冲器5上设有清洁管57,所以当容室主体中发生阻塞时,可随时经由清洁管57清理容室主体50内部,使得缓冲器5确实具有缓冲并排放污水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确实易于制造成型,并且便于施工安装。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它包括容室主体,在容室主体的顶端面以及最底端处分别设有主进水管及出水管,以及在容室主体的外侧面设有次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容室主体位于次进水管管口下方处形成呈漏斗状的收敛部,收敛部的底端连接在出水管上;容室主体内部相对于主进水管的下方垂直设有透气管,在透气管底端衔接有放射状的挡水板,挡水板下方的区域与透气管相连通,挡水板位于收敛部的上方,同时次进水管管口位于挡水板下方的区域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透气管的直径小于主进水管的直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挡水板的板面积大于主进水管的管面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容室主体还设有次通气管。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容室主体还设有清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次进水管的管体以呈上仰的角度装在容室主体的外侧面。
专利摘要一种污水与空气混合的缓冲器,它包括容室主体,容室主体的顶端面以及最底端处分别设有主进水管及出水管,容室主体的外侧设有次进水管;容室主体位于次进水管管口下方处形成收敛部,容室主体内部相对于主进水管的下方设有透气管,在透气管底端衔接有挡水板,挡水板下方的区域与透气管相连通,挡水板位于收敛部的上方,同时次进水管管口位于挡水板下方的区域内;它可有效地减缓排水系统中的污水流速。
文档编号E03F3/04GK2139603SQ92238209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3日
发明者颜耀煌 申请人:刘添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