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57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厨房水池,盥洗池、浴盆等卫生设备的排水装置,尤其是一种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宾馆用的洗涤槽越来越高档化,对与之相配套的落水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美观,又要求功能多样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后发明了多种落水装置,专利号为97224555.3“落水滤器”,虽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且集排水、蓄水、过滤三功能为一体,但操作时,必须用手伸入盛满水的水槽中再将过滤塞头提起,才能进行排水,所以使用很不方便,尤其在冬天。专利号为“96229987”“水槽排水口构造”,它将排水闸门隐藏于排水管主体中,由制动摇杆来控制排水开关动作,这种排水口结构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向社会提供一种落水滤器的新品种。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这种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壳体通过套管螺丝套接在底座中,并在其底部开有出水孔,壳体的落水口上有一个由滤盖、密封圈、垫圈、定位螺丝及导柱组成的过滤塞头,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互为动配合的轴套和轴杆,轴杆的一端装有摇杆,拨叉的一端与轴杆中间的凹槽相插接,另一端悬臂处于过滤塞头导柱下方,摇杆摆动,带动拨叉悬臂上、下运动,从而推动导柱使过滤塞头向上或向下进行排水,堵水;轴杆的摇杆通过拉线与固定在台面上的拉杆手柄相连接,只要操作台面上的拉杆手柄即可对落水滤器进行开、关操作。
本实用新型集排水、蓄水、过滤三功能为一体,而且不须用手伸入盛水的水槽中插、拔过滤塞头进行蓄、排水,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向剖视图。
附图所示,壳体3通过套管螺丝11套接在底座1中,壳体3和底座1的底部开有出水孔,壳体3的落水口上有一个过滤塞头,它是由一个中心为实体,四周开有滤孔的滤盖4、密封圈5,垫圈6、7以及定位螺丝9、导柱10所组成,定位螺丝9的上端依次装上垫圈7、密封圈5、垫圈6与滤盖4上的把手8内螺纹相旋接,其下端旋入导柱10,导柱10的长度大于套管螺丝11的长度,使过滤塞头放入落水口后,导柱10的下端露出在套管螺丝11下方。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互为动配合的轴套12和轴杆13,壳体内有一个拨叉14,其一端与轴杆13中间的凹槽相插接,另一端悬臂处于导柱10的下方,轴杆13的一端装有摇杆15,摇杆15上装有摇柄16,摇柄16摆动带动摇杆15,使轴杆13在一定角度内来回旋转,从而使拨叉14的悬臂上、下运动,推动导柱10,带动过滤塞头向上或向下运动,使过滤塞头的密封圈5与壳体3的出水口相脱离而排水,相密合而蓄水。摇柄16通过拉线与台面上的拉杆手柄相连接,拉杆手柄是套入在与台面相固定的底座内,拉杆手柄可以是上、下拉动式,向上拉,即排水,向下按,即蓄水,也可以作旋转式运动,顺时针旋转即排水,逆时针旋转即蓄水。拉杆手柄可以控制单个水槽,也可以控制二个水槽,这些都是一般已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壳体(3)通过套管螺丝(11)套接在底座(1)中,在其底部开有出水孔,壳体(3)的落水口上有一个滤盖(4)、密封圈(5)、垫圈(6)、(7)以及定位螺丝(9)、导柱(10)组成的过滤塞头,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侧壁上设有互为动配合的轴套(12)和轴杆(13),轴杆(13)的一端装有摇杆(15),拨叉(14)的一端与轴杆(13)中间的凹槽相插接,另一端悬臂处于过滤塞头的导柱(10)下方,摇杆(15)摆动,带动拨叉(14)悬臂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杆(5)上装有摇柄(16),它通过拉线与固定在台面上的拉杆手柄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台面控制式落水滤器,壳体套接在底座中,其底部开有出水孔,壳体的落水口有一个由滤盖、密封圈、垫圈、定位螺丝及导柱组成的过滤塞头,在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轴套和轴杆,拨叉一端与轴杆中间的凹槽相插接,另一端悬臂处于过滤塞头的导柱下方,轴杆上的摇杆与拉杆手柄相连,摇杆摆动,带动拨叉悬臂上、下运动,从而推动导柱使过滤塞头向上或向下进行排水、堵水。本实用新型只要操作台面上的拉杆手柄即可对落水滤器进行开、关操作。
文档编号E03C1/262GK2389180SQ9924203
公开日2000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7日
发明者徐剑光, 应尧成 申请人:徐剑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