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控桩土接触及相互作用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1454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控桩土接触及相互作用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粧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调控粧土接触及相互作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程实践中,常遇到深厚淤泥、游泥质土、新填土等地基中的粧基,由于工后沉降或粧间土的压缩变形,土体带动粧体向下运动,产生粧基负摩阻问题,导致粧体荷载集中;问题严重时,会导致粧基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粧基失效等工程安全事故。
[0003]目前还缺乏解决粧基因负摩阻而过载的技术方案,常常是在粧体出现断裂、建筑物倾斜后,才开始处理,采取打设锚杆粧、树根粧等方法来增加粧基的数量,提高基础的整体承载力。也有一些粧基工程,由于无法避免粧基的负摩阻,在成粧过程中,预先在粧基的中性点以上涂抹沥青,阻隔负摩阻,由于中性点是一个不确定的位置,难以精确确定沥青涂抹位置,往往作保守处理,从而增长了粧长,造成工程浪费。
[0004]对于承受复杂荷载的粧基,如边坡、桥头及码头等工程中的粧基,粧身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粧身的侧向变形及弯矩较大;有时还会因粧身产生过大弯矩而危及粧基安全。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而处理的方法非常有限,大多是通过削坡减载,先让建筑物变形稳定下来,然后再进行高压旋喷等方法加固粧周土体,或增设抗滑粧,费时且费力。
[0005]对于基坑边坡等临时支护工程,大量支护粧在工程完工后,留在了建筑物周边。这些支护粧造价高昂,如果能回收利用的话,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但目前回收粧基多采用下套筒,切断粧土接触后向上拔粧,这样容易因下套筒困难而造成拔粧困难且低效。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灵活控制粧土接触面的开启与闭合、有效控制粧端受力情况、灵巧调整粧身受力及变形、有效协同粧土共同工作的调控粧土接触及相互作用的装置。
[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负压泵、注浆泵和预埋在选定区域的粧体,其结构特点是在粧体内或粧体的粧身表面设置有主负压管路和主注浆管路,其中主负压管路与负压泵相连接,主注浆管路与注浆泵相连接。
[0008]本发明还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支负压管路和若干间隔分布的支注浆管路,且支负压管路与主负压管路相连通,支注浆管路与主注浆管路相连通。
[0009]本发明在各支注浆管路内可设置有阀门,在主注浆管路内可设置有栓塞。
[0010]本发明在粧体内还可设置有与监控台相连接的变形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
[0011]本发明所述的支负压管路和支注浆管路延伸至粧体的粧侧和粧端。
[0012]本发明所述的各支负压管路之间可间隔2-4米,各支注浆管路之间可间隔2-4米。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在粧体设置负压管路和注浆管路,通过操作负压管路和注浆管路,灵活控制粧侧及粧端的注浆及负压抽吸,可实现粧土接触面启闭、粧侧弯矩及变形的调整、粧端顶升等功能,可用于粧基优化调整、粧基回收、粧基动态控制,使粧基工程安全可控。
[0014](I)该装置能实现粧土接触与相互作用的可控,减少粧体负摩阻力,也可提高粧侧极限摩阻力,使粧基具有可操控性;对于承受负摩阻的粧体,可通过该装置控制、调整粧土接触,使粧土接触面暂时张开,粧土界面接触解除,粧土间摩阻力消除,土体得以变形,释放能量,待土体变形稳定后,闭合粧土界面,恢复粧土界面接触,重建粧土间摩阻力,从而消除负摩阻的影响,使粧侧承受正摩阻力,从而使粧基的作用充分发挥;
[0015](2)该装置可以用于粧基的变形微调及弯矩分布调整,优化粧基工作性能,提高粧基的安全性;对于粧身变形及弯矩过大问题,使用该装置控制、调整粧土接触,将粧身变形调整到合理范围,使弯矩重新分配,分摊到其他地方,减少拉应力集中,使粧基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而不是处于极限工作状态中;
[0016](3)使用该装置,在粧基回收过程中可省去重新打设套筒的过程,提高粧基回收的成功率及效率;对于需要回收的粧基,拔粧过程中,通过该装置控制、调整粧土接触,使粧侧粧土接触面张开,解除粧侧摩阻力,同时顶升粧端,顶托粧基,辅助拔粧,利于粧基的拔除;
[0017](4)该装置可以从粧端施加预应力,减少粧端压缩量,增强粧基沉降调控能力,提高粧基承担的荷载水平和粧基承载能力的利用效率;通过粧端顶升,可以在粧端施加预应力,对粧端进行预压处理,促进粧端土体密实,减少粧端的可压缩量;在粧复合地基工程中,粧土共同分担荷载,合理的粧间距应当是粧与土同时达到极限荷载;如果粧分担的荷载过小,会影响到粧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及粧基的利用效率,此时可通过该装置从粧端对粧施加预应力以提高粧承担的荷载水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0020]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0021]图4为图2的C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包括负压泵2、注浆泵3、监控台8和预埋在选定区域的粧体1,在粧体I内设置有主负压管路4和主注浆管路5,其中主负压管路4与负压泵2相连接,主注浆管路5与注浆泵3相连接。此外,在粧体I内还设置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支负压管路6和若干间隔分布的支注浆管路7,支负压管路6与主负压管路4相连通,支注浆管路7与主注浆管路5相连通,且支负压管路6和支注浆管路7延伸至粧体I的粧侧和粧端9,各支负压管路6之间间隔2-4米,各支注浆管路7之间间隔2-4米。
[0023]在各支注浆管路7内可设置有阀门10,阀门10根据需要在埋设本装置前预先设定好开或关,以控制注浆的方向。在主注浆管路5内可设置有栓塞11,栓塞11根据需要在埋设本装置前预先设置在不同高度,以控制注浆的深度。栓塞11可采用橡皮塞等。
[0024]根据需要,可以在粧体I内还设置与监控台8相连接的变形传感器12和应力传感器13。变形传感器12和应力传感器13自动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并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线14或人工上传至监控台8,使监控台8可以实时获得负压、注浆压力、注浆量等数据,并实时处理监测数据。操作者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灵活控制粧侧及粧端9的注浆及负压抽吸,以实现粧土接触面启闭、粧侧弯矩及变形的调整、粧端9顶升等功能。如不需要获取实时数据,可不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