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

文档序号:9905835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新近堆积土一般分布于大江大河的入海三角洲前缘地带自然堆积,此外围海造地、人工吹填土也有涉及。因其具有松散、富水、欠固结、高压缩特征,为了满足建筑用地的需要,新近堆积土确有必要采取加速固结排水措施。
[0003]目前对于新近堆积土的固结排水处理,总体上全部集中于软土形成条件下的“事后处理”,具有被动成分和处理周期的滞后特征。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处理的计划性和前瞻性,有必要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布局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然后有计划引导河流携带的陆源物质的堆积、沉积和人工吹填土,最终便可纳入可控、加速、有序的固结排水处理过程。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新近堆积土排水、并有效促进新近堆积土加速固结的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在规划的新近堆积土的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导渗件,所述导渗件具有导渗管道和与导渗管道相连通的渗水口 ;
[0007]S2、待新近堆积土形成后,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新近堆积土外侧壁,使渗水口与新近堆积土的土体相接触,所述渗水口用于将新近堆积土中的水渗流到导渗管道中,所述导渗管道用于将新近堆积土中的渗水排放至新近堆积土的外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I还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1、制作多个平面导渗网格层:每个平面导渗网格层都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导渗件和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导渗件,所述纵导渗件和横导渗件固定连接;每个平面导渗网格层中的多个纵导渗件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每个平面导渗网格层中的多个横导渗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纵导渗件内开设有沿纵导渗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导渗管道、以及与纵向导渗管道相连通的纵向渗水口,所述横导渗件内开设有沿横导渗件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导渗管道、以及与横向导渗管道相连通的横向渗水口,所述纵向渗水口和横向渗水口构成所述渗水口,所述纵向导渗管道和横向导渗管道构成所述导渗管道;
[0010]S12、堆积一层土体,待土体堆积至预定高度后,在该层土体顶部放置一个平面导渗网格层,使该平面导渗网格层中纵导渗件的纵向渗水口、以及横导渗件的横向渗水口都与土体相接触;
[0011]S13、重复步骤S12,直至多层土体堆积成新近堆积土,且多个平面导渗网格层由下至上逐层预埋在新近堆积土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3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至少两个平面导渗网格层之间埋入多根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纵导渗件和/或横导渗件相抵靠的竖导渗件;所述竖导渗件中开设有沿竖导渗件长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导渗管道、以及与竖向导渗管道相连通的竖向渗水口,使所述竖向渗水口与所堆积的土体相接触、且使所述竖向导渗管道与所述导渗管道相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纵导渗件、横导渗件和竖导渗件都由竹片制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纵导渗件包括多根叠加放置的纵导渗片,每根纵导渗片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突出部,相邻设置的两根纵导渗片中,其中一根纵导渗片上的第一突出部与另一根纵导渗片的表面抵靠,相邻两根纵导渗片之间的第一空隙形成所述纵向导渗管道,位于相连两根纵导渗片外边缘处的第一开口间隙形成所述纵向渗水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横导渗件包括多根叠加放置的横导渗片,每根横导渗片的表面上设有第二突出部,相邻设置的两根横导渗片中,其中一根横导渗片上的第二突出部与另一根横导渗片的表面抵靠,相邻两根横导渗片之间的第二空隙形成所述横向导渗管道,位于相连两根横导渗片外边缘处的第二开口间隙形成所述横向渗水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竖导渗件包括多根叠加放置的竖导渗片,每根竖导渗片的表面上设有第三突出部,相邻设置的两根竖导渗片中,其中一根竖导渗片上的第三突出部与另一根竖导渗片的表面抵靠,相邻两根竖导渗片之间的第三空隙形成所述竖向导渗管道,位于相连两根竖导渗片外边缘处的第三开口间隙形成所述竖向渗水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纵导渗件、横导渗件和竖导渗件的截面都呈圆弧形。
[0018]进一步地,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0019]S3、待新近堆积土覆盖整个预置导渗件后,在位于新近堆积土侧边挖取积水沟,所述积水沟与导渗管道连通。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I包括如下易于操作的简化步骤:
[0021]SlOl、在规划预定堆积场地划分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
[0022]S102、在每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整体呈立体网状结构的导渗件,所述导渗件用于引导新近堆积土土体自下而上沉积覆盖、以构成新近堆积土;
[0023]S103、在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之间开挖纵横相通的积水沟,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侧边,并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与积水沟的位置相对应。
[0024]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发明通过在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导渗件,且导渗件具有导渗管道和与导渗管道相连通的渗水口;再使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新近堆积土外侧壁,并使渗水口与新近堆积土的土体相接触,从而利用渗水口将新近堆积土中的水渗流到导渗管道中,再利用导渗管道将新近堆积土中的渗水排放至新近堆积土的外侧,从而有效促进新近堆积土的加速固结。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发明中利用积水沟划分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发明中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的纵向剖视图。
[0028]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29]图4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发明中纵导渗件的截面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中横导渗件的截面图。
[0032]图7为本发明中竖导渗件的截面图。
[0033]元件标号说明
[0034]I导渗件
[0035]10平面导渗网格层
[0036]11纵导渗件
[0037]111纵导渗片
[0038]112第一突出部
[0039]113第一空隙
[0040]114第一开口间隙[0041 ]12 横导渗件
[0042]121横导渗片
[0043]122第二突出部
[0044]123第二空隙
[0045]124第二开口间隙
[0046]2竖导渗件
[0047]21竖导渗片
[0048]22第三突出部
[0049]23第三空隙
[0050]24第三开口间隙[0051 ]3 积水沟
[0052]4新近堆积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5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6]S1、在规划的新近堆积土 4的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导渗件1,所述导渗件I具有导渗管道和与导渗管道相连通的渗水口 ;
[0057]S2、待新近堆积土 4形成后,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新近堆积土 4外侧壁,使渗水口与新近堆积土 4的土体相接触,渗水口用于将新近堆积土 4中的水渗流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