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_3

文档序号:9905835阅读:来源:国知局
I用于引导新近堆积土土体自下而上沉积覆盖、以构成新近堆积土4;
[0077]S103、在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之间开挖纵横相通的积水沟3,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侧边,并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与积水沟3的位置相对应。
[0078]上述步骤SlOl主要是在前期规划阶段,根据预定堆积场地的范围和高度来划分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且各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的长宽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同时,在上述步骤S102中先将呈立体网状结构的导渗件I整体制作完成后,再预置在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此种操作方式既便于实施,同时,在新近堆积土4形成过程中,导渗件I又能对新近堆积土土体起到引导作用,即导渗件I引导新近堆积土土体自下而上沉积覆盖、以构成新近堆积土 4。最后,预定堆积场地分区所处位置即为新近堆积土 4所在位置。可见,上述步骤S102具有积极主动意义。另外,上述步骤S103中通过在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之间开挖纵横相通的积水沟3,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侧边,并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与积水沟3的位置相对应,即导渗管道端部位于积水沟3的正上方。这样,新近堆积土土体中的渗水在导渗管道引流作用下,流入积水沟3中。本申请中采用水栗将渗入积水沟3中的水排出沟外,从而实现固结排水。本发明通过预置立体网状结构的导渗件I,促进随后沉积覆盖的新近堆积土 4加速固结排水,适用于围海造地、人工堆积土、人工吹填土,以及河流入海地带自然堆积土场地,满足新近堆积土 4用于拟建工程建筑场地的应急需要。
[0079]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另外,经对现状河流入海口调查、分析,认为本发明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导渗件I的材质采用天然材料的竹片,取材方便,可在新近堆积土4固结完成后的自然状态下自行分解,不会对场地环境造成污然,相对于其他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其技术经济环保效应更加显著。
[0080]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规划的新近堆积土(4)的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导渗件(1),所述导渗件(1)具有导渗管道和与导渗管道相连通的渗水口 ; S2、待新近堆积土(4)形成后,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新近堆积土 (4)外侧壁,使渗水口与新近堆积土(4)的土体相接触,所述渗水口用于将新近堆积土(4)中的水渗流到导渗管道中,所述导渗管道用于将新近堆积土(4)中的渗水排放至新近堆积土(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I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制作多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每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都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导渗件(11)和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导渗件(12),所述纵导渗件(11)和横导渗件(12)固定连接; 每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中的多个纵导渗件(1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每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中的多个横导渗件(12)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纵导渗件(11)内开设有沿纵导渗件(11)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导渗管道、以及与纵向导渗管道相连通的纵向渗水口,所述横导渗件(12)内开设有沿横导渗件(12)长度方向延伸的横向导渗管道、以及与横向导渗管道相连通的横向渗水口,所述纵向渗水口和横向渗水口构成所述渗水口,所述纵向导渗管道和横向导渗管道构成所述导渗管道; S12、堆积一层土体,待土体堆积至预定高度后,在该层土体顶部放置一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使该平面导渗网格层(10)中纵导渗件(11)的纵向渗水口、以及横导渗件(12)的横向渗水口都与土体相接触; S13、重复步骤S12,直至多层土体堆积成新近堆积土(4),且多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由下至上逐层预埋在新近堆积土 (4)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还包括以下步骤:在至少两个平面导渗网格层(10)之间埋入多根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纵导渗件(11)和/或横导渗件(12)相抵靠的竖导渗件(2); 所述竖导渗件(1)中开设有沿竖导渗件(1)长度方向延伸的竖向导渗管道、以及与竖向导渗管道相连通的竖向渗水口,使所述竖向渗水口与所堆积的土体相接触、且使所述竖向导渗管道与所述导渗管道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导渗件(11)、横导渗件(12)和竖导渗件(2)都由竹片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导渗件(11)包括多根叠加放置的纵导渗片(111),每根纵导渗片(111)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突出部(112),相邻设置的两根纵导渗片(111)中,其中一根纵导渗片(111)上的第一突出部(112)与另一根纵导渗片(111)的表面抵靠,相邻两根纵导渗片(111)之间的第一空隙(113)形成所述纵向导渗管道,位于相连两根纵导渗片(111)外边缘处的第一开口间隙(114)形成所述纵向渗水口。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导渗件(12)包括多根叠加放置的横导渗片(121),每根横导渗片(121)的表面上设有第二突出部(122),相邻设置的两根横导渗片(121)中,其中一根横导渗片(121)上的第二突出部(122)与另一根横导渗片(121)的表面抵靠,相邻两根横导渗片(121)之间的第二空隙(123)形成所述横向导渗管道,位于相连两根横导渗片(121)外边缘处的第二开口间隙(124)形成所述横向渗水口。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导渗件(2)包括多根叠加放置的竖导渗片(21),每根竖导渗片(21)的表面上设有第三突出部(22),相邻设置的两根竖导渗片(21)中,其中一根竖导渗片(21)上的第三突出部(22)与另一根竖导渗片(21)的表面抵靠,相邻两根竖导渗片(21)之间的第三空隙(23)形成所述竖向导渗管道,位于相连两根竖导渗片(21)外边缘处的第三开口间隙(24)形成所述竖向渗水□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导渗件(11)、横导渗件(12)和竖导渗件(2)的截面都呈圆弧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S3、待新近堆积土(4)覆盖整个预置导渗件(I)后,在位于新近堆积土(4)侧边挖取积水沟(3),所述积水沟(3)与导渗管道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I包括如下易于操作的简化步骤: S101、在规划预定堆积场地划分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 S102、在每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整体呈立体网状结构的导渗件(I),所述导渗件(1)用于引导新近堆积土土体自下而上沉积覆盖、以构成新近堆积土(4); S103、在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之间开挖纵横相通的积水沟(3),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延伸至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侧边,并使所述导渗管道端部与积水沟(3)的位置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近堆积土固结排水结构的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规划堆积场地划分多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每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均以积水沟分隔;在每个预定堆积场地分区中预置具有导渗作用的导渗件;引导新近堆积土自下而上沉积覆盖全部导渗件至预定高度;在预定位置开挖纵横相通的积水沟,采用水泵将渗入积水沟中的水排出沟外,从而实现固结排水。本发明通过预置立体网状结构的导渗件,促进随后沉积覆盖的新近堆积土加速固结排水,适用于围海造地、人工堆积土、人工吹填土,以及河流入海地带自然堆积土场地,满足新近堆积土用于拟建工程建筑场地的应急需要。另外,导渗件由竹片构成,避免对场地环境造成污染,具有环保效应。
【IPC分类】E02D3/10
【公开号】CN105672246
【申请号】CN201610071362
【发明人】刘计山, 裴晓东, 许凯凯, 罗阳生, 丁斌
【申请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