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540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属于水利工程中的引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过渠道引水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形式。在渠道开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高落差的河谷或山谷地形,传统的作法是直接采用渡槽将河谷或山谷两岸的渠道连接起来。目前的作法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两岸渠道落差较大,使得渡槽底部水头较大,因此需要在渡槽末端设置专门的消力池进行消能,随着两岸落差的增大,消力池规模也必须相应增大,大大的增加了消力池使得建设的难度提高,工程造价也相应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在上游渠道的坡面设置消能水跌,使水的势能在通过消能水跌时逐渐消耗之后再通过渡槽将上游渠水引至下游渠道,因此可取消现有耗资较大的消力池投资,降低建设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包括上游渠道和下游渠道;两渠道之间为高落差地形且中间设有低于下游渠道的沟谷;位于沟谷一侧的上游渠道末端的沟谷坡面设有消能水跌,消能水跌的起始端与上游渠道末端连接,消能水跌的末端经渡槽与下游渠道连接。
[0006]前述结构中,所述消能水跌包括一组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不大于I米。
[0007]前述结构中,所述消能水跌两侧设有侧壁,每级阶梯的边缘距侧壁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0.5米。
[0008]前述结构中,所述渡槽底部设有一组支撑。
[0009]前述结构中,所述消能水跌、渡槽、侧壁和支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上游渠道的坡面设置消能水跌,使水的势能在通过消能水跌时逐渐消耗之后再通过渡槽将上游渠水引至下游渠道,因此可取消现有耗资较大的消力池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结构中倒虹吸管出口水流流态不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的标记为:1_上游渠道、2-下游渠道、3-沟谷、4-沟谷坡面、5-消能水跌、6-渡槽、7-侧壁、8-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4]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包括上游渠道I和下游渠道2 ;两渠道之间为高落差地形且中间设有低于下游渠道2的沟谷3 ;位于沟谷3 —侧的上游渠道I末端的沟谷坡面4设有消能水跌5,消能水跌5的起始端与上游渠道I末端连接,消能水跌5的末端经渡槽6与下游渠道2连接。消能水跌5包括一组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不大于I米。消能水跌5两侧设有侧壁7,每级阶梯的边缘距侧壁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0.5米。渡槽6底部设有一组支撑8。消能水跌5、渡槽6、侧壁7和支撑8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实施例
[0015]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首先在沟谷上架设一条渡槽,渡槽的槽底高度与下游渠道的底面平齐,并与下游渠道的起始端连接,渡槽经支撑与沟谷底部连接。然后在上游坡面上建造消能水跌,消能水跌的梯度及结构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计算设计,满足消能要求,一般来说,每级台阶的高度应小于I米。消能水跌两侧就设置沟壁限制水流从消能水跌两侧的坡面流下。每级阶梯的边缘距侧壁斜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5米,防止水从消能水跌两侧流出。消能水跌的起始端与下游渠道的末端连接。
[0016]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包括上游渠道(I)和下游渠道(2);两渠道之间为高落差地形且中间设有低于下游渠道(2)的沟谷(3);其特征在于:位于沟谷(3)—侧的上游渠道(I)末端的沟谷坡面(4)设有消能水跌(5),消能水跌(5)的起始端与上游渠道(I)末端连接,消能水跌(5 )的末端经渡槽(6 )与下游渠道(2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水跌(5)包括一组阶梯,每级阶梯的高度不大于I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水跌(5)两侧设有侧壁(7),每级阶梯的边缘距侧壁斜面的垂直距离大于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槽(6)底部设有一组支撑(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水跌(5)、渡槽(6)、侧壁(7)和支撑(8)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落差地形的渡槽结构。包括上游渠道(1)和下游渠道(2);两渠道之间为高落差地形且中间设有低于下游渠道的沟谷(3);位于沟谷一侧的上游渠道末端的沟谷坡面(4)设有消能水跌(5),消能水跌的起始端与上游渠道末端连接,消能水跌的末端经渡槽(6)与下游渠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上游渠道的坡面设置消能水跌,使水势能在通过消能水跌时逐渐消耗之后再通过渡槽将上游渠水引至下游渠道,因此可取消现有耗资较大的消力池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结构中倒虹吸管出口水流流态不好的问题。
【IPC分类】E02B5-00
【公开号】CN204343256
【申请号】CN201420776573
【发明人】祁伟强, 杨鹏, 朱克强, 贺双喜, 张高, 韩纯杰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