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桩的接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487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用于混凝土桩的接桩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各类建筑结构体系的粧基基础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粧的接粧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粧的粧身两端一般都设有端板,根据混凝土粧的粧身横截面的不同可分为管粧、方粧、T形粧、工字形粧等等,端板主要用于接粧、对预应力主筋进行锚固及用以在制造混凝土粧的过程中对钢筋笼的预应力筋进行张拉。
[0003]现有混凝土粧的接粧接粧方式大多采用手工焊接端板来实现,接粧时,将相邻两混凝土粧的端板贴合,再通过焊接将相互贴合的端板焊接在一起。焊接方式接粧最大的优点是造价较低,但手工焊接却易受人为因素及天气的影响,焊接质量不够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粧与粧焊接后,需自然冷却8?10分钟方可继续沉粧,浪费大量时间,影响施工的效率。
[0004]为此有人发明了采用凹凸板的机械接粧结构,如一申请号为CN201210418614.2(公开号为CN103790156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制方粧的方形凹凸板机械接粧方法》,及一专利号为CN201210419254.8 (公开号为CN103790157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制管粧的圆形凹凸板机械接粧方法》,它们披露了一种类似的接粧结构,以上接粧方法所采用的凹凸板与端板为一体结构,即凹凸板部件不仅起到端板的连接钢棒作用,还起到接粧作用,这就使得凹凸板内的中心圆孔必须和粧体内的中心圆孔一样大小,当该接粧部位受剪时,剪力直接传导到预应力钢棒,由于凹凸板结构与粧中心圆孔一样大小,故受力点到预应力钢棒较远,也就是力臂较长,故预应力钢棒受到的剪力就越大,对粧结构产生不力影响,导致粧体的抗剪效果较差。如果该圆孔调整到预应力钢筋附近,就可能在打粧时凹面的面积远小于粧端面面积,从而使打粧应力太集中,造成打破粧头现象。同时,这种与端板一体的凹凸板结构,也不方便用于采用钢绞线为预应力主筋的粧体,因这种与端板一体的凹凸板结构不方便对粧体进行张拉。凸台做张拉端时,张拉螺栓太长,造成张拉不稳定,做锚固端时,倒离心后的余浆通道没有,使余浆难以倒出,影响打粧机粧尖插入固定。同时,如凹台板做锚固端面还会造成桨水进入环形槽凝固,造成接粧时钢筋插入困难,增加清理工序。另外一体结构,当工地粧长变化时,生产厂家不能灵活调整,必须重新定做,使厂家增加备货成本。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使混凝土粧之间接粧更为安全牢靠、且接粧操作更为简单快捷的接粧组件,该接粧组件特别适用于采用钢绞线为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粧进行接粧,且对混凝土粧的制造不产生负面影响。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粧的接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混凝土粧端部的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及用以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配件;第一连接板的端面上开有多个用以供连接螺栓穿设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板的中心具有穿孔,穿孔的内孔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连接板的外周壁上开有与第一环形凹槽相通的插孔;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开有多个用以供连接螺栓穿设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板的外端面上具有凸起的外形与所述穿孔相配的凸台部,凸台部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合拼接后,所述凸台部插入穿孔内,同时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对接形成环形对接通道;所述连接配件从插孔插入后同时进入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
[0007]上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呈圆形或方形,所述穿孔为圆孔。前述圆形的连接板结构适合用于圆形管粧。前述方形的连接板结构适合用于方形离心粧。
[0008]上述插孔为倾斜设置的斜孔,插孔有两个,径向对称设置,插孔的外形与所述环形对接通道的外形相配,所述连接配件为两根钢筋,两根钢筋分别从插孔敲入后,在环形对接通道内变形并充满整个所述环形对接通道。该连接方式的优点是能将两连接板连接更为牢靠,缺点是钢筋敲入过程受阻较大,敲入比较困难。
[0009]上述插孔为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且径向的直孔,所述连接配件为插销。该连接方式的优点是插销敲入比较轻松,缺点是相对前述结构而言,结合点略有欠缺。
[0010]上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呈方形,所述穿孔为方孔。前述连接板结构适合用于方形实心粧。
[0011]上述插孔为四个直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侧面,所述连接配件为四根插销,每根插销从插孔敲入后刚好充满环形对接通道。
[0012]上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为弧形槽或方形槽。
[0013]一种用于混凝土粧的接粧组件,包括用于与混凝土粧端部的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及用以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配件;第一连接板的端面上开有多个用以供连接螺栓穿设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板的中心具有穿孔,第一连接板的外周壁上开有多个沿圆周间隔设置且径向的插孔;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开有多个用以供连接螺栓穿设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板的外端面上具有凸起的外形与所述穿孔相配的凸台部,凸台部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合拼接后,所述凸台部插入穿孔内,同时插孔和第二环形凹槽相通;每个所述插孔插入所述连接配件,该连接配件的末端插入第二环形凹槽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结构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端板为分体结构,只有接粧时,才需要将两块连接板分别通过连接螺栓穿过连接孔后固定于相邻两粧体的端板上,然后再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合拼接,凸台部插入穿孔内,最后将连接配件从插孔插入后同时进入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完成接粧,接粧更为安全牢靠、且接粧操作更为简单快捷;因连接板与端板分体,不会影响原有混凝土粧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端板对钢筋笼的张拉、余浆排放等操作工序,同时,连接板上穿孔大小可以做成比粧体的离心孔大,即可以比端板上的内孔大,可以使穿孔扩大到预应力钢筋附近,使接粧部位结构更合理,这样能增强粧身连接处的抗剪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俯视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插入连接配件后第一连接板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的剖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接粧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插入连接配件后第一连接板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俯视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插入连接配件后第一连接板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俯视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中插入连接配件后第一连接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0030]一种用于混凝土粧的接粧组件,包括用于与混凝土粧端部的端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板I和第二连接板3,及用以连接第一连接板I和第二连接板3的连接配件2,第一连接板I和第二连接板3的外形与相应混凝土粧端板的端板外形相匹配;
[0031]第一连接板I的端面上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