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05659阅读:来源:国知局
网,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为l_5mm。
[0041]所述内管2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五通孔2a,所述内管2的顶端上方设置导流单元3b ;所述内管2中设置第一修复层,在所述内管2和外筒I之间设置第二修复层4。
[0042]所述渗透单元设置若干渗透井8,所述渗透井8与所述外筒I呈交错分布且所述渗透井8与所述外筒I之间通过横向连接管7连通,所述渗透井8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四通孔8a,所述渗透井8的顶部盖设有透水透气盖8b。
[0043]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1、内管2、渗透井8的材质均为树脂混凝土。所述第一通孔la、第二通孔3a、第三通孔5a、第四通孔8a、第五通孔2a、第六通孔的孔径均为10mm,开孔率为2%。
[0044]实施例3
[00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集水单元和渗透单元。
[0046]所述集水单元分布于地面,所述集水单元包括外筒I和和位于所述外筒I内中部的内管2,所述内管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筒I的高度,所述内管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外筒I的内底部。
[0047]所述外筒I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la,所述外筒I的底面上还分布有若干第六通孔。本实施例在所述外筒I外围敷设第一砾石层9a(见图2),所述外筒I与所述第一石乐石层9a之间铺设有透水土工布6。
[0048]在所述外筒I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集水管3,从上至下所述集水管3的内径先减小后增大,所述集水管3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第二通孔3a。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从上至下所述集水管3依次设置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张段,所述收缩段的收缩比为1:2-1: 4,所述扩张段的扩张比为2:1-5:1,其中,所述收缩比是指所述收缩段最小内径与最大内径之比,所述扩张比是指所述扩张段的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之比。
[0049]所述集水管3的顶端安装防护盖5,所述防护盖5的上端面分布有若干第三通孔5a,所述防护盖5的外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6。从而在实现有效集水的同时,防止树叶土渣等废物进入外筒内形成堵塞和堆积。
[0050]所述内管2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五通孔2a,所述内管2的顶端上方设置导流单元3b ;所述内管2中设置第一修复层(图中未示出),在所述内管2和外筒I之间设置第二修复层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单元3b为圆锥形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侧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0°。所述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4中均填充有修复材料,所述修复材料的颗粒粒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通孔la、第五通孔2a和第六通孔的粒径。
[0051 ] 所述渗透单元设置若干渗透井8,所述渗透井8与所述外筒I呈交错分布且所述渗透井8与所述外筒I之间通过横向连接管7连通,所述渗透井8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四通孔8a,所述渗透井8的顶部盖设有透水透气盖8b。
[0052]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所述渗透井8外围敷设第二砾石层9b (见图2),所述渗透井8与所述第二砾石层9b之间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6。
[0053]作为可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1、内管2、渗透井8的材质均为树脂混凝土。所述第一通孔la、第二通孔3a、第三通孔5a、第四通孔8a、第五通孔2a、第六通孔的孔径均为8mm,开孔率为3%。
[005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通过设置集水单元和渗透单元,并设置所述集水单元包括外筒I和位于所述外筒I内中部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中设置第一修复层,在所述内管2和外筒I之间设置第二修复层4,在所述外筒I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集水管3,从上至下所述集水管3的内径先减小后增大,所述集水管3的顶端安装防护盖,所述渗透单元包括渗透井8,从而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先排放至所述外筒I上方并经过所述集水管8的顶部和侧壁进入所述集水管8内,利用所述集水管8先收缩再扩张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所述集水管8内的雨水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先经收缩段蓄积能量再经扩张段释放能量,使得混入的固体杂质从雨水中分离出来并在所述导流单元3b的作用下进入所述外筒I进行沉积,流入外筒I的雨水则在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4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修复净化,蓄积到一定量后雨水通过横向连接管7进入所述渗透井8,进一步通过所述渗透井8向周围土壤渗透,保持周围土壤的湿度;此外,待沉积到外筒I的杂质蓄积到一定量后,可将所述集水管3拆卸并对杂质进行统一清理和处理,从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在对雨水进行涵养的同时还将雨水中的固体杂质分离出来,避免雨水中杂质对渗透管道和渗透孔道形成堵塞,提高雨水的渗透率,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5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单元和渗透单元; 所述集水单元分布于地面,所述集水单元包括外筒和和位于所述外筒内中部的内管,所述内管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筒的高度,所述内管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外筒的内底部; 所述外筒的侧壁上分布有若干第一通孔,在所述外筒的顶端设有可拆卸的集水管,从上至下所述集水管的内径先减小后增大,所述集水管的侧壁分布若干第二通孔,所述集水管的顶端安装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上端面分布有若干第三通孔; 所述内管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五通孔,所述内管的顶端上方设置导流单元;所述内管中设置第一修复层,在所述内管和外筒之间设置第二修复层; 所述渗透单元设置若干渗透井,所述渗透井与所述外筒呈交错分布且所述渗透井与所述外筒之间通过横向连接管连通,所述渗透井的侧壁分布有若干第四通孔,所述渗透井的顶部盖设有透水透气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紧贴所述集水管的内侧壁设置滤网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层包括一层或多层滤网,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为l_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单元为圆锥形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侧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所述集水管依次设置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张段,所述收缩段的收缩比为1:2-1: 4,所述扩张段的扩张比为2:1-5: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底面上还分布有若干第六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的孔径均为8-10mm,开孔率为1.5-3%。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管、渗透井的材质均为树脂混凝土。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外围敷设第一砾石层,所述外筒与所述第一砾石层之间铺设有透水土工布; 所述防护盖的外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渗透井外围敷设第二砾石层,所述渗透井与所述第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水与渗透一体化雨水净化装置,通过设置集水单元和渗透单元,从而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先排放至所述外筒上方并经过所述集水管的顶部和侧壁进入所述集水管内,利用所述集水管先收缩再扩张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所述集水管内的雨水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先经收缩段蓄积能量再经扩张段释放能量,使得混入的固体杂质从雨水中分离出来并在所述导流单元的作用下进入所述外筒进行沉积,流入外筒的雨水则在第一修复层和第二修复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修复净化,蓄积到一定量后雨水则通过横向连接管进入所述渗透井,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在对雨水进行涵养的同时还能实现对雨水进行修复,并能有效提高雨水的渗透率。
【IPC分类】E03F5/10, E03F1/00
【公开号】CN205116357
【申请号】CN201520677573
【发明人】陈岩, 赵翠平, 白辉, 刘伟江, 赵康平, 王东, 吴悦颖
【申请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