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229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净化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
【背景技术】
[0002]集水槽是用来均匀收集溢面清水的设备,主要用于沉淀池的出水端,常采用条形孔式或锯齿式。
[0003]但现有的集水槽强度偏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强度更高,且拆装方便的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挡板,集水槽槽底具有与左出水堰板、右出水堰板和挡板连接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集水槽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杆状左架杆、顶杆、右架杆和底杆,且所述的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分别与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和底板贴合,所述的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上分别弯折形成槽状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还包括分别沿集水槽长度方向设置的杆状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分别卡在若干连接架对应的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内,并分别与左出水堰板、右出水堰板和底板贴合。
[0006]通过连接架分别与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形成笼状支撑结构,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分别对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和底板进行支撑,同时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分别对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和底板各处进行加固,因此强度更高;而且通过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配合,使得拆装十分方便,而且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分别为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弯折形成,因此结构更加紧凑。
[0007]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中,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条形定位槽,且所述的底支撑杆分别嵌在所述的定位槽和底卡槽内。
[0008]因此安装时,定位槽起到定位作用。
[0009]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中,所述的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截面分别为等腰梯形,且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分别为与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配合的梯形槽,且槽口均小于槽底。
[0010]因此连接更加稳定。
[0011]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中,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分别与底板之间的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上设有溢水孔。
[0012]因此能避免水流在溢水孔边沿冲击使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变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4]通过连接架分别与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形成笼状支撑结构,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分别对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和底板进行支撑,同时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分别对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和底板各处进行加固,因此强度更高;而且通过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配合,使得拆装十分方便,而且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分别为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弯折形成,因此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15]图I是本集水槽局部剖视图。
[0016]图2是本集水槽局部俯视图。
[0017]图中,
[0018]I、左出水堰板;11、右出水堰板;12、挡板;13、底板;14、定位槽;15、溢水孔;
[0019]2、连接架;21、左架杆;22、左卡槽;23、顶杆;24、右架杆;25、右卡槽;26、底杆;27、
底卡槽;
[0020]3、左支撑杆;31、右支撑杆;32、底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集水槽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挡板12,集水槽槽底具有与左出水堰板I、右出水堰板11和挡板12连接的底板13,还包括沿集水槽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架2,连接架2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杆状左架杆21、顶杆23、右架杆24和底杆26,且左架杆21、右架杆24和底杆26分别与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和底板13贴合,左架杆21、右架杆24和底杆26上分别弯折形成槽状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还包括分别沿集水槽长度方向设置的杆状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分别卡在若干连接架2对应的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内,并分别与左出水堰板I、右出水堰板11和底板13贴合。
[0023]进一步的,底板13上还设有条形定位槽14,且底支撑杆32分别嵌在定位槽14和底卡槽27内。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截面分别为等腰梯形,且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分别为与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配合的梯形槽,且槽口均小于槽底。左支撑杆3和右支撑杆31分别与底板13之间的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上设有溢水孔15。
[0024]通过连接架2分别与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形成笼状支撑结构,左架杆21、右架杆24和底杆26分别对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和底板13进行支撑,同时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分别对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和底板13各处进行加固,因此强度更高;而且通过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配合,使得拆装十分方便,而且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分别为左架杆21、右架杆24和底杆26弯折形成,因此结构更加紧凑。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左出水堰板I、右出水堰板11、挡板12、底板13、定位槽14、溢水孔15、连接架2、左架杆21、左卡槽22、顶杆23、右架杆24、右卡槽25、底杆26、底卡槽27、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底支撑杆3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 ),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挡板(12 ),集水槽槽底具有与左出水堰板(I )、右出水堰板(11)和挡板(12)连接的底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集水槽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架(2),所述的连接架(2)包括依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杆状左架杆(21)、顶杆(23)、右架杆(24)和底杆(26),且所述的左架杆(21)、右架杆(24)和底杆(26)分别与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和底板(13)贴合,所述的左架杆(21)、右架杆(24)和底杆(26)上分别弯折形成槽状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还包括分别沿集水槽长度方向设置的杆状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分别卡在若干连接架(2)对应的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内,并分别与左出水堰板(I)、右出水堰板(I I)和底板(13)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3)上还设有条形定位槽(14),且所述的底支撑杆(32)分别嵌在所述的定位槽(14)和底卡槽(27)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截面分别为等腰梯形,且左卡槽(22)、右卡槽(25)和底卡槽(27)分别为与左支撑杆(3)、右支撑杆(31)和底支撑杆(32)配合的梯形槽,且槽口均小于槽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支撑杆(3)和右支撑杆(31)分别与底板(13)之间的左出水堰板(I)和右出水堰板(11)上设有溢水孔(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属于水净化装置领域。它解决了集水槽强度偏低的问题。本高强度污水处理集水槽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左出水堰板和右出水堰板,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挡板,集水槽槽底具有底板,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架杆、顶杆、右架杆和底杆,左架杆、右架杆和底杆上分别弯折形成槽状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还包括分别沿集水槽长度方向设置的杆状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底支撑杆分别卡在若干连接架对应的左卡槽、右卡槽和底卡槽内,并分别与左出水堰板、右出水堰板和底板贴合。本集水槽强度更高,拆装方便,且结构更加紧凑。
【IPC分类】E03F5/10
【公开号】CN205153101
【申请号】CN201521003540
【发明人】崔进
【申请人】山东鑫泰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