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及其热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498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腐钢及其热处理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及其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冶炼及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锈钢之所以有优良的防锈性和抗腐蚀性,在于不锈钢表面的Cr易与大气中的氧生成Cr2O3的致密钝态氧化膜,将大气中的水气及氧阻绝在外,保护基材不继续受氧化影响而腐蚀,即使材料本身受到外力或化学方式破坏表面,Cr2O3也能迅速再生成。除耐蚀性之外,不锈钢亦具有耐热性、耐高温腐蚀性、高温强度等优点,另一方面不锈钢机械性质虽不如碳钢,但加工硬化现象较碳钢为高,因此常使用加工硬化来达到强度的要求。虽然能达到高强度,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晶粒粗大、低温韧性差、晶间腐蚀敏感、耐点蚀性能差、加工性能差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及其热处理工艺,不仅能够提供阀门的足够强度,而且在长期恶劣环境下使用具有耐腐蚀、耐磨损以及热胀冷缩系数小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提供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2-0.04%,Cr:12.5-13.7%,Si:0.25-0.29%,Mn:0.62-0.73%,Ni:0.35-0.42%,Re:0.25-0.29%,Nb:0.17-0.21%,Zr:0.31-0.33%,Se:0.11-0.13%,Ti:0.13-0.15%,Ca:0.35-0.47%,Pd:0.82-0.88%,Co:0.41-0.45%,Mo :0.13-0.21%,S≤0.03%,P≤0.02%,稀土金属:0.37-0.42%,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3-28%,Pr:8-12%,Lu:5-7%,Dy:3-6%,Gd:8-12%,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4-4.8%,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5.9-6.4%;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6-4.9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1-4.5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1-5.3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1-6.5μm。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2%,Cr:12.5%,Si:0.25%,Mn:0.62%,Ni:0.35%,Re:0.25%,Nb:0.17%,Zr:0.31%,Se:0.11%,Ti:0.13%,Ca:0.35%,Pd:0.82%,Co:0.41%,Mo :0.13%,S≤0.03%,P≤0.02%,稀土金属:0.37%,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3%,Pr:8%,Lu:5%,Dy:3%,Gd:8%,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4%,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5.9%;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6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1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1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1μm。

前述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3%,Cr:12.9%,Si:0.26%,Mn:0.68%,Ni:0.37%,Re:0.27%,Nb:0.19%,Zr:0.32%,Se:0.12%,Ti:0.14%,Ca:0.38%,Pd:0.85%,Co:0.43%,Mo :0.19%,S≤0.03%,P≤0.02%,稀土金属:0.40%,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6%,Pr:10%,Lu:6%,Dy:5%,Gd:10%,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6%,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6.1%;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8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3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2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3μm。

前述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4%,Cr: 13.7%,Si:0.29%,Mn:0.73%,Ni:0.42%,Re:0.29%,Nb:0.21%,Zr: 0.33%,Se: 0.13%,Ti:0.15%,Ca:0.47%,Pd:0.88%,Co:0.45%,Mo :0.21%,S≤0.03%,P≤0.02%,稀土金属:0.42%,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8%,Pr:12%,Lu:7%,Dy:6%,Gd:12%,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8%,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6.4%;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9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5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3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5μm。

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580-610℃,并保温35-40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0-15℃/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30-850℃,用油冷以8-1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80-990℃,保温1-3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0-25℃/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5-8℃/s的速度加热至650-670℃,保温5-8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45-565℃,回火30-40min后,保温2-3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3-25℃/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80-390℃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10-720℃,回火1-3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前述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580℃,并保温35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0℃/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30℃,用油冷以8℃/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80℃,保温1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0℃/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5℃/s的速度加热至650℃,保温5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45℃,回火30min后,保温2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3℃/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80℃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10℃,回火1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前述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595℃,并保温38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2℃/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40℃,用油冷以9℃/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80℃,保温2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2℃/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7℃/s的速度加热至660℃,保温7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50℃,回火35min后,保温3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4℃/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85℃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15℃,回火2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进一步的,前述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610℃,并保温40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5℃/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50℃,用油冷以1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90℃,保温3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5℃/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8℃/s的速度加热至670℃,保温8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65℃,回火40min后,保温3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5℃/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90℃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20℃,回火3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合金元素Co、Mo、Cr、Ti可提高马氏体回火抗力,抑制位错亚结构回复;Ni能提高铁素体基体的韧性并能使晶粒细化,可改善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解理倾Co提高Mo2C形核驱动力,促进细小、弥散的含Mo化合物析出;Ni和Co共同作用促进Fe3C和Mo2C形成,进一步增强二次硬化效应;Mo抑制高温回火脆性。Ni-Co-Mo-Me的合理配合,使钢获得良好的强韧性。耐腐蚀钢在低pH 和高Cl-含量的酸性溶液腐蚀环境下,具有优良的耐点蚀、均匀腐蚀性能,母材均匀腐蚀速率在0.3 mm/a左右,焊缝熔合线和母材过渡位置腐蚀台阶深度在10μm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2%,Cr:12.5%,Si:0.25%,Mn:0.62%,Ni:0.35%,Re:0.25%,Nb:0.17%,Zr:0.31%,Se:0.11%,Ti:0.13%,Ca:0.35%,Pd:0.82%,Co:0.41%,Mo :0.13%,S≤0.03%,P≤0.02%,稀土金属:0.37%,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3%,Pr:8%,Lu:5%,Dy:3%,Gd:8%,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4%,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5.9%;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6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1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1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1μm。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580℃,并保温35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0℃/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30℃,用油冷以8℃/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80℃,保温1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0℃/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5℃/s的速度加热至650℃,保温5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45℃,回火30min后,保温2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3℃/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80℃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10℃,回火1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3%,Cr:12.9%,Si:0.26%,Mn:0.68%,Ni:0.37%,Re:0.27%,Nb:0.19%,Zr:0.32%,Se:0.12%,Ti:0.14%,Ca:0.38%,Pd:0.85%,Co:0.43%,Mo :0.19%,S≤0.03%,P≤0.02%,稀土金属:0.40%,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6%,Pr:10%,Lu:6%,Dy:5%,Gd:10%,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6%,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6.1%;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8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3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2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3μm。

本实施例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595℃,并保温38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2℃/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40℃,用油冷以9℃/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80℃,保温2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2℃/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7℃/s的速度加热至660℃,保温7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50℃,回火35min后,保温3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4℃/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85℃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15℃,回火2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04%,Cr: 13.7%,Si:0.29%,Mn:0.73%,Ni:0.42%,Re:0.29%,Nb:0.21%,Zr: 0.33%,Se: 0.13%,Ti:0.15%,Ca:0.47%,Pd:0.88%,Co:0.45%,Mo :0.21%,S≤0.03%,P≤0.02%,稀土金属:0.42%,余量为Fe;

所述稀土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Pm:28%,Pr:12%,Lu:7%,Dy:6%,Gd:12%,余量为La;

该防腐钢中第一相为奥氏体,第二相为马氏体,在表面至1/4厚度处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4.8%,1/4厚度至中心第二相体积百分数为6.4%;该不锈钢在表面至1/4厚度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9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4.5μm,1/4厚度至中心处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5.3μm,马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6.5μm。

本实施例的箱体用高强度防腐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钢材加热至610℃,并保温40min,然后用雾化冷却以15℃/s的速度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850℃,用油冷以10℃/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

步骤2:将钢材放入加热炉中加热至990℃,保温3小时,然后采用水冷,以25℃/s的速度冷却至室温,然后再以8℃/s的速度加热至670℃,保温8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

步骤3:对钢材进行两次回火,第一次回火:将拔叉加热至565℃,回火40min后,保温3min,使钢材温度均匀化,之后采用水冷的方式以25℃/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90℃后,再空冷至室温;

第二次回火:将钢材加热至720℃,回火3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