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微型锚杆墙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60752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锚头回收装置为挤压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锚头内带回退装置的锚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稳定土体,2-滑动土体,3-砼墙面,4-水泥浆锚固体,5-锚头,6_杆体,7_塑料套管,8-组合锚具,9-螺母,10-带挤压套螺杆,11-挤压套,12-锚环,13-专用夹片,14-塑料对中支架,15-喉箍,16-承载板,17-挤压簧,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回收微型锚杆墙,包括建筑基坑边坡的稳定土体1、滑动土体2及基坑边坡表面施设的砼墙面3,沿稳定土体1、滑动土体2及砼墙面3钻孔埋设微型锚杆,以锚杆为中心的钻孔内灌注水泥浆锚固体4,锚杆包括内端连接设置的锚头5,与锚头5配合连接的杆体6及套接设置在杆体6外的塑料套管7,杆体6外端沿砼墙面3连接设置组合锚具8。其中,锚头5为一密封装置,为实现杆体6的回收,在锚头5内部设有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设定,回收装置可为固定在锚头内的螺母9,与固定在杆体6端部上的带挤压套螺杆10相互连接;或回收装置为设置在锚头5内的挤压套11,挤压套11将杆体6固定在锚头5上;或回收装置为设置在锚头5内的带止退装置的专用锚环12,通过专用夹片13与杆体6连接。锚头5与杆体6—端相连,杆体6被塑料套管7包裹,塑料套管7与锚头5密封连接,杆体6另一端穿过砼墙面3后用组合锚具8固定在砼墙面3上。为实现杆体6的对中效果,在塑料套管7外壁上均布设置有塑料对中支架14,塑料对中支架14卡口设牙纹,通过喉箍15与塑料套管7固定。
[00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开挖1-1.5米深的一段土方,然而在工作面上采用锚杆机打设给定直径的下斜孔,孔深比设计孔深长0.5米,将成品可回收微型锚杆及注浆管一起送入孔底就位,采用孔底返浆工艺将水泥浆注满至孔口溢浆。将带套管的杆体6穿过砼墙面3留一小段在外端。当水泥浆锚固体4及砼墙面3达到5-7MPa的强度后,开始在外端张拉杆体6,可按要求施加20-30kN的预应力后用单孔组合锚具8锁紧在砼墙面3上。然后再开挖下一层土方,施工下一道可回收微型锚杆,如此反复,直至开挖到底。
[0030]由于可回收微型锚杆具一定的长度,微型锚杆的锚头5及水泥浆锚固体4设在远处的稳定土体I中,当在外端张拉杆体6时,由于杆体6与水泥浆锚固体4之间为塑料套管7,杆体6与水泥浆锚固体4不粘结,当杆体6张拉时拉力被直接传递到远端的锚头5上,锚头5底部承载板16挤压水泥浆锚固体4并与水泥浆锚固体周边土体一起承受向外的拉力获得抗拔力,将外侧滑动土体2固定在稳定土体I上。通过设置短而直径较小的微型锚杆与外侧砼墙面、土体共同作用,形成一堵宽度约为微型锚杆长度的重力式挡墙,从而达到边坡稳定的目的。
[0031]当完成支护功能后微型锚杆墙被废弃,此时可进行锚杆的回收工作。锚杆的回收工作可结合基坑的回填土方进行,当基坑可以进行回填时,先拆除底部一排微型锚杆,拆除锚杆后回填一层土方,从下到上分层拆除锚杆和回填土方。锚杆拆除时先用千斤顶将锚具退除,然而进行锚头的解锁,再回收其中的杆体。
[003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实施例1
[0034]参见图1-4,在锚杆制作时,将杆体6(钢绞线)一端套上挤压簧17,塞入带挤压套螺杆10中的挤压套上,用液压挤压机将带挤压套螺杆10压紧在钢绞线上,带挤压套螺杆10及螺母9采用反螺纹。螺母9固定在锚头5底部的承载板16上,锚头外部密封,安装时将带螺杆的杆体6旋入固定在锚头内的螺母9中,两者之间充填满黄油,将塑料套管7—端与锚头5密封连接,从而完成一根成品锚杆的制作。当基坑开挖时,先挖出给定深度的一段工作面,然而在工作面上喷射一层砼面层对坡面进行预加固。再在工作面上用锚杆机打设给定孔径的下斜孔,孔深比微型锚杆长0.5米左右。将成品微型锚杆连同注浆管一起塞入孔底,采用孔底返浆工艺将纯水泥浆注满至孔口,注浆一小时后再补浆一次。杆体6伸出一小段在砼墙面3外,然后在工作面上帮扎钢筋网片,再在其上喷射一层砼面层,并进行养护。在微型锚杆接触处的砼墙面层中局部增设加强筋,并在墙面上增设钢垫板。当喷射砼墙面3和水泥浆锚固体4强度达5-7MPa后,在外端用千斤顶张拉杆体6,施加20-30kN的预应力后用锚具锁定在砼墙面上。在做完一层微型锚杆墙并加预应力加固后,可再向下开挖一层土方,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开挖到基底。
[0035]当完成地下室结构后,微型锚杆墙被废弃,开始回填基坑土方,此时,可进行微型锚杆的回收工作。先卸去最下面一道微型锚杆上的预应力及单孔组合锚具8,用管子钳顺时针转动钢绞线,转向与钢绞线捻合方向一致,最终将杆体6从锚头处旋出,杆体6可从土体中抽拔出来,然后回填一层土方,再回收上面一道微型锚杆,以此类推,直至土方回填结束。
[0036]实施例2
[0037]参见图1-2及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的是可拆式微型锚杆中锚头内的回收装置为挤压套11。在微型锚杆制作时将杆体6(钢绞线)穿过锚头底部的承载板16,用挤压套11固定在锚头底的承载板16上,再将塑料套管7与锚头5密封连接。由于挤压套11事先进行专门的设计和试验,其极限握裹力大于工作最大拉力,在锚杆工作时保证不发生破坏。当完成地下室结构后,需回填基坑土方,微型锚杆墙被废弃,此时,可进行微型锚杆的回收工作。先卸去最下面一道微型锚杆上的预应力及单孔组合锚具8,用穿心式千斤顶张拉杆体6,当张拉力大于挤压套11的极限握裹力时,钢绞从锚头中被拔出,完成了对杆体6的回收,然后回填一层土方,再回收上面一道微型锚杆,以此类推,直至土方回填结束。
[0038]实施例3
[0039]参见图1-2及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的是可拆式微型锚杆回收装置为设置在锚头5内带止退装置的专用锚环12,通过专用夹片13与杆体6连接。在微型锚杆制作时将钢绞线穿过锚头底的承载板16,拼装时先给专用夹片13和杆体6施加一预紧力,使夹片13内牙纹咬入杆体6内,此时锚头内的弹簧18被部分压缩,产生的回弹力可顶紧专用夹片13不松脱,以保证微型锚杆在运输、安装过程中的整体性。当微型锚杆安装就位并达养护要求后,可在外端张拉杆体6,在张拉的过程中弹簧18被再压缩,杆体6上始终维持一定的拉力,使杆体6和专用夹片13不松脱,直至锚环12底座和承载板16密切接触,达到预定张拉力后锁定在砼墙面3上。当需要回收时,先卸除最下一排微型锚杆杆体6上的拉力,专用夹片13有松开的趋势,然后在外端敲打杆体6,由于锚头5内有止退装置,锚环12只能作单向移动,锚环12上的专用夹片13锥度较大,当在外侧敲打杆体6时,专用夹片13自动松开,杆体6和锚环12分离,达到杆体6回收的目的。然后回填一层土方,再回收上面一道微型锚杆,以此类推,直至土方回填结束。
[0040]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可回收微型锚杆墙,包括建筑基坑边坡的稳定土体(I)、滑动土体(2)及基坑边坡表面施设的砼墙面(3),其特征在于沿稳定土体(1)、滑动土体(2)及砼墙面(3)钻孔埋设微型锚杆,以锚杆为中心的钻孔内灌注水泥浆锚固体(4),所述的锚杆包括内端连接设置的锚头(5),与锚头(5)配合连接的杆体(6)及套接设置在杆体(6)外的塑料套管(7),杆体(6)外端沿砼墙面(3)连接设置组合锚具(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微型锚杆墙,其特征在于锚头(5)内部设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为固定在锚头内的长螺母(9),与固定在杆体(6)端部的带挤压套螺杆(10)相互连接;或回收装置为设置在锚头内的挤压套(11),挤压套将杆体(6)固定在锚头上;或回收装置为设置在锚头内的带止退装置的锚环(12),通过专用夹片(13)与杆体(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微型锚杆墙,其特征在于微型锚杆直径为8-12cm,长度为6_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回收微型锚杆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套管(7)外壁上均布设置塑料对中支架(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微型锚杆墙,包括建筑基坑边坡的稳定土体、滑动土体及基坑边坡表面施设的砼墙面,其特征在于沿稳定土体、滑动土体及砼墙面钻孔埋设微型锚杆,以微型锚杆为中心的钻孔内灌注水泥浆锚固体,所述的锚杆包括内端连接设置的锚头,与锚头配合连接的杆体及套接设置在杆体外的塑料套管,杆体外端沿砼墙面连接设置组合锚具。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在锚头内的回收装置,可实现微型锚杆墙在完成支护功能后,杆体可与锚头有效脱开,完成对杆体的回收,减少对周边地下环境的污染和影响,该种结构的微型锚杆墙,回收过程方便快捷。
【IPC分类】E02D5/76, E02D17/02, E02D29/02
【公开号】CN205171547
【申请号】CN201520985303
【发明人】姚炳祥
【申请人】姚炳祥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