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271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包括坝体、第一翼墙和第二翼墙,所述第一翼墙和坝体的连接处留有鱼道进口,所述第二翼墙的上侧与坝体之间构成诱导区域坝下进口,所述第二翼墙的下端与第一翼墙的下端构成诱导区域下游进口,所述诱导区域坝下进口和诱导区域下游进口的入口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声光诱导器,所述鱼道进口的两侧均安装有气味饵料包,所述鱼道进口的内腔安装有闸门,该诱鱼装置针对洄游鱼类溯游而上的习性,通过仿生鱼道、声光诱导器和气味饵料包,兼之鱼类的趋光性、趋声性、灵敏的嗅觉等生物特性,利用人工建筑手段模拟鱼群洄游最佳生物环境,以此来诱导鱼群进入鱼道,完成洄游鱼类过坝的任务。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设起一系列的拦河大坝。为了应对大坝对 生态的破坏,尤其是对洄游鱼类的阻隔的影响,建设起一系列的鱼道。而然目前我国鱼道过 鱼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鱼类不易找到鱼道入口,既鱼道入口处没有设置有效的鱼 类诱导装置。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 鱼装置,包括坝体、第一翼墙和第二翼墙,所述第一翼墙和坝体的连接处留有鱼道进口,所 述第二翼墙的上侧与坝体之间构成诱导区域坝下进口,所述第二翼墙的下端与第一翼墙的 下端构成诱导区域下游进口,所述第二翼墙与第一翼墙之间构成仿生游道,且第二翼墙与 第一翼墙之间的墙壁均安装有隔板,所述诱导区域坝下进口和诱导区域下游进口的入口处 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声光诱导器,所述鱼道进口的两侧均安装有气味饵料包,所述鱼道进口 的内腔安装有闸门。
[0005] 优选的,所述第一翼墙的墙体表面安装有第二声光诱捕器,且第二声光诱捕器位 于气味饵料包的外侧。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诱鱼装置针对洄游鱼类溯游而上 的习性,通过模拟仿生鱼道以及声光诱导器和气味饵料包,兼之鱼类的趋光性、趋声性、灵 敏的嗅觉等生物特性,利用人工建筑手段模拟鱼群洄游最佳生物环境,以此来诱导鱼群进 入鱼道,完成洄游鱼类过坝的任务。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08] 图中:1坝体、2第一翼墙、3第二翼墙、4鱼道进口、5诱导区域坝下进口、6诱导区域 下游进口、7仿生游道、8隔板、9第一声光诱导器、10气味饵料包、11闸门、12第二声光诱捕 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0]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 置,包括坝体1、第一翼墙2和第二翼墙3,所述第一翼墙2和坝体1的连接处留有鱼道进口 4, 所述第二翼墙3的上侧与坝体1之间构成诱导区域坝下进口 5,所述第二翼墙3的下端与第一 翼墙2的下端构成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所述第二翼墙3与第一翼墙2之间构成仿生游道7,且 第二翼墙3与第一翼墙2之间的墙壁均安装有隔板8,若干隔板8和第一翼墙2、第二翼墙3交 错布置构成诱鱼骨架部分,基于鱼群最适水流流速,鱼类洄游也具有溯游而上的特点,根据 这个特性我们设置了鱼类仿生游道7,根据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t可知,当流量一 定的情况下,水流速度与水流截面面积成反比,故将减小流道截面面积,提高水流流速,使 其能够到达鱼类洄游的最佳流速。通过隔板8将顺直的仿生游道7隔成蜿蜒曲折状,此布置 方式模拟鱼类洄游过程中真实的洄游环境,形成合适的水流流速,在诱导区域坝下进口 5 处,截面尺寸设为前窄后宽式,坝下水流较于缓和,设成如此截面尺寸变化形式,使位于坝 下的鱼群更容易发现诱导区域坝下进口 5处的水流较其他地方湍急,也更容易使坝下的鱼 群收到诱导,在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处,截面设置为前宽后窄式。原因是由于鱼道进口 4较之 河道尺寸较小,从而减小了鱼群进入仿生游道7内的效率。在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处,把诱鱼 装置入口设置成前宽后窄式,既可以增加鱼类进入诱导区域的概率,避免了占有河道过多 的面积,而且还可以利用变化的截面面积,来改变游道内水流流速,增加了对鱼类的诱导能 力,所述诱导区域坝下进口5和诱导区域下游进口6的入口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声光诱导器 9,第一声光诱导器9布置在诱导区域坝下进口 5和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处,用以辅助诱导鱼 群,第一声光诱导器9可以人工控制其声波频率,适时模拟鱼群洄游过程中的声音频率,第 一声光诱导器9还可以改变光波的频率和颜色,以此来适应白天和夜晚对鱼群的诱导作用。
[0011] 许多种鱼类的听觉特征已有文献进行论述,它们可察觉出来水振动(水质点速度) 发出的声音或压力(声压)的变化,鱼类通过侧线系统和内耳觉察到声音,侧线系统和内耳 两者均可觉察出低频率的振动,但侧线系统只能觉察出在几个鱼体长度范围内的声源发出 的振动,对于大数真骨鱼类来讲,其内耳与鱼膘相通,鱼靠鱼缥以司浮沉,鱼缥对压力的改 变很敏感,因此内耳通过鱼缥可以觉察到声压,鱼类感觉声压的能力取决于内耳与鱼缥之 间的连接,因此,可以将鱼分成3类来确定它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基于此项发现,在诱鱼和集 鱼区域,设置能够模拟鱼类频率的声波发生器,可以根据不同鱼类的特征,发出不同频率的 声波来诱导鱼群,所述鱼道进口 4的两侧均安装有气味饵料包10,气味饵料包10基于鱼群的 敏锐的嗅觉(趋食性),鱼类洄游过程中也会趋食性,在集鱼水箱等处设置相应的饵料包,本 饵料包内含特制饵料,能够发出鱼群常见的食物的气味,由于饵料被特殊材料包裹,只会发 出气味而不会使得饵料溶解在水中,造成水源的污染,所述第一翼墙2的墙体表面安装有 第二声光诱捕器12,且第二声光诱捕器12位于气味饵料包10的外侧,所述鱼道进口 4的内腔 安装有闸门11,鱼道进口 4处设置闸门11,控制鱼道的下泄流量,以此来控制仿生游道7内的 水流流速。
[0012] 当鱼群从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直接进入诱鱼装置。
[0013] 鱼群从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溯游而上,此时根据事先调查的结果,对洄游鱼群的种 类构成进行分析,既找出大部分鱼类的最适流速、诱导声音频率、诱导光颜色等基本数据。 通过此数据,调整鱼道闸门11开度,使游道内的水流流速达到最适流速,同时调整第一声光 诱导器9发出适当频率的声波与光波。
[0014] 当鱼群洄游至坝前一段距离时,很大一部分鱼群在水流流速、声波、光波等诱导因 素的影响下,使鱼群向诱导区域下游进口 6处游去。鱼群进入入口后,又因游道蜿蜒交错,很 像实际的河道,水流流速适当,适合鱼群溯游而上。当鱼群洄游较累时,隔板8的设置还可以 为鱼类提供休息的场地。在鱼道进口前,又设置了第二声光诱导装置12和气味饵料包10,最 后一层次诱导鱼类,使鱼类能够一鼓作气游进鱼道内。
[0015] 当鱼群从诱导区域坝下进口 5处进入诱鱼装置。
[0016] 由于诱鱼装置下游进口宽度和河道宽度相比相差很多,故不可能使全部的鱼群都 能从下游进口直接进入诱鱼区域,存在一部分鱼跃过此入口,直接洄游至坝下。
[001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包括坝体(I)、第一翼墙(2)和第二翼墙(3),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墙(2)和坝体(1)的连接处留有鱼道进口(4),所述第二翼墙(3)的 上侧与坝体(1)之间构成诱导区域坝下进口(5),所述第二翼墙(3)的下端与第一翼墙(2)的 下端构成诱导区域下游进口(6),所述第二翼墙(3)与第一翼墙(2)之间构成仿生游道(7), 且第二翼墙(3)与第一翼墙(2)之间的墙壁均安装有隔板(8),所述诱导区域坝下进口(5)和 诱导区域下游进口(6)的入口处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声光诱导器(9),所述鱼道进口(4)的两 侧均安装有气味饵料包(10),所述鱼道进口(4)的内腔安装有闸门(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鱼道入口处的双向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翼墙(2)的墙体表面安装有第二声光诱捕器(12),且第二声光诱捕器(12)位于气味饵料包 (10)的外侧。
【文档编号】E02B8/08GK205475129SQ20162018134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0日
【发明人】陈欣, 张加旭, 刘永, 王家鑫, 王佳杰, 侯加慧
【申请人】陈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