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一柱一桩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18878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一柱一桩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桩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设置于钢管柱外侧底部,阻塞所述钢管柱与灌注桩之间的缝隙;充填导管,连接于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所述充填导管紧贴钢管柱进行固定。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为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止一柱一桩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能够防止一柱一桩的钢管柱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反浆难以控制的现象,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
【专利说明】
一种防止一柱一桩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粧基工程施工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软土地区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考虑到施工场地和施工工期的限制而常采用逆作法施工,但由于软土地区的单粧承载力不高,使得在地下逆作时上部结构同步施工的层数受限,而一柱一粧钢管柱承载能力高,且具有垂直度高偏差小,可有效加快上部施工等优点,是应用逆作法建造高层建筑时较常采用的粧基形式,其中,一柱一粧钢管柱的浇筑施工则是一柱一粧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
[0003]—般在一柱一粧施工时,钢管柱柱体中灌注的混凝土为高标号混凝土,由于钢管柱与钻孔灌注粧的连接处一般在地面以下一段距离,灌注时很难精确控制灌注量,因此经常出现钢管柱外混凝土液面反浆过高,渗入周围土体中形成加固体现象,这一方面影响一柱一粧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为后期进行挖土作业时带来极大困扰(如机械施工难,人工凿除作业效率低),影响施工工期,而且还造成了混凝土的浪费,降低了施工经济效益。传统防止反浆做法是在钢管柱外侧填加砂石,增加管外压力,但效果不佳。故考虑设计一种可快速有效控制钢管外混凝土液面,防止反浆的可控充填式的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能够防止一柱一粧的钢管柱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反浆难以控制的现象,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包括:
[0006]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设置于钢管柱外侧底部,阻塞所述钢管柱与灌注粧之间的缝隙;
[0007]充填导管,连接于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所述充填导管紧贴钢管柱进行固定。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为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固定在所述灌注粧顶以上0.5米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圈或帆布圈通过栓钉配合铅丝固定在钢管上。
[0011]进一步的,在混凝土浇筑到达橡胶圈或帆布圈高度时,所述充填导管对所述橡胶圈充气或对所述帆布圈充浆。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橡胶圈或充浆帆布圈上方填实有碎石。
[001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是一种在一柱一粧的钢管柱外设置可控充填式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装置,具体包含可控充气式橡胶圈或充浆式帆布圈接头、充填导管。由于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在橡胶充气或帆布充浆膨胀后气密性较好,可以阻塞钢管柱与灌注粧之间的缝隙,同时利用在充气后的橡胶圈或冲浆后的帆布圈上方堆填砂石后形成的反压,快速有效的在钢管柱注浆时起到阻断作用,从而防止反浆。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5]1、利用充气橡胶圈充气或者充浆帆布圈充浆后能有效填实接缝处的空隙以及后填碎石提供的反压,可快速有效防止反浆现象发生,大大降低因反浆引起的返工经济成本和施工进度,确保一柱一粧的施工质量;
[0016]2、橡胶圈或帆布圈、导管、用于填实的碎石所需材料经济,易于得到,便于制作;
[0017]3、现场施工操作便捷,装置安装简单,可在地面经由导管对橡胶圈或帆布圈充气或充浆。
【附图说明】
[0018]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与钢管柱的位置示意图。
[0019]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橡胶圈接头充气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帆布圈接头充浆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施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23]请参考图1?图3,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与钢管柱的位置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橡胶圈接头充气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帆布圈接头充浆后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包括: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110,设置于钢管柱100外侧底部,阻塞所述钢管柱100与灌注粧120之间的缝隙;充填导管130,连接于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110,所述充填导管130紧贴钢管柱100进行固定。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110为橡胶圈111或帆布圈112接头。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圈111或帆布圈112接头固定在所述灌注粧顶120以上0.5米位置,用栓钉140配合铅丝将所述橡胶圈111或帆布圈112固定在钢管上。
[0025]在混凝土200浇筑到达橡胶圈或帆布圈高度时,所述充填导管131或132对所述橡胶圈111充气或对所述帆布圈112充浆。利用充气橡胶圈111或充浆帆布圈112良好的气密性,将钢管100与粧120接缝处的缝隙填实阻塞,从而在混凝土200灌注时起到隔离作用,有效防止混凝土反楽。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橡胶圈111或充楽帆布圈112上方填实有碎石300,预防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压力破坏充气橡胶圈111或充浆帆布圈112的有效固定或引起钢管柱100的上浮。
[0026]再请参看图4,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施工方法流程图。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27]步骤S100:钢管柱未下放前,在所述钢管柱外侧底部设置未充气的橡胶圈或者是未充浆的帆布圈,形成可控充填式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
[0028]步骤S200:在钢管柱外侧安装一根充填导管,紧贴钢管柱进行固定,所述充填导管底端连接橡胶圈或帆布圈;
[0029]步骤S300:将钢管柱下放至灌注粧中,待钢管柱下放完成后,在灌注粧顶混凝土浇筑至橡胶圈或帆布圈位置时,经过充填导管对橡胶圈或帆布圈进行充气或充浆,将钢管柱与灌注粧之间的缝隙填实阻塞;
[0030]步骤S400:待充填结束后,在钢管柱外侧将充气橡胶圈或充浆帆布圈接头上方用碎石进行回填。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固定在所述灌注粧顶以上
0.5米位置,用栓钉配合铅丝将所述橡胶圈或帆布圈固定在钢管上。
[0032]在钢管柱下放时,要将钢筋笼和钢管节点焊接位置与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位置错开,保护好橡胶圈或帆布圈不受到破坏。确保施工质量,确保垂直度控制,使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与钢管柱安全下放至适当位置。
[0033]进一步的,在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上方碎石回填完成后,继续在钢管柱内灌注混凝土,至施工完成。
[00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是一种在一柱一粧的钢管柱外设置可控充填式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装置,具体包含可控充气式橡胶圈或充浆式帆布圈接头、充填导管。由于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在橡胶充气或帆布充浆膨胀后气密性较好,可以阻塞钢管柱与灌注粧之间的缝隙,同时利用在充气后的橡胶圈或冲浆后的帆布圈上方堆填砂石后形成的反压,快速有效的在钢管柱注浆时起到阻断作用,从而防止反楽。
[003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36]1、利用充气橡胶圈充气或者充浆帆布圈充浆后能有效填实接缝处的空隙以及后填碎石提供的反压,可快速有效防止反浆现象发生,大大降低因反浆引起的返工经济成本和施工进度,确保一柱一粧的施工质量;
[0037]2、橡胶圈或帆布圈、导管、用于填实的碎石所需材料经济,易于得到,便于制作;
[0038]3、现场施工操作便捷,装置安装简单,可在地面经由导管对橡胶圈或帆布圈充气或充浆。
[003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设置于钢管柱外侧底部,阻塞所述钢管柱与灌注粧之间的缝隙; 充填导管,连接于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所述充填导管紧贴钢管柱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充填式柔性接头为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或帆布圈接头固定在所述灌注粧顶以上0.5米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或帆布圈通过栓钉配合铅丝固定在钢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浇筑到达橡胶圈或帆布圈高度时,所述充填导管对所述橡胶圈充气或对所述帆布圈充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一柱一粧钢管柱反浆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橡胶圈或充浆帆布圈上方填实有碎石。
【文档编号】E02D29/16GK205502017SQ201620088741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龙莉波, 汪思满, 施臻, 李成, 赵卫, 廖兆文, 马跃强, 赵波
【申请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