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8949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在既有地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抗浮桩;在既有地道的顶部及抗浮桩的顶部之上设置有细石混凝土垫层;在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有抗浮板,使所述抗浮板固定连接于抗浮桩的顶部,并延伸到既有地道的顶部上方,使得既有地道受到的浮力通过抗浮板传递至所述抗浮桩,由所述抗浮桩承担。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力系统增加了抗浮力,有效解决既有地道的抗浮力不足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决既有地道抗浮力不足的方案,适用于解决既有地道抗浮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工程用地越来越紧张,很多新建工程的建设将对既有工程或多或少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需要在既有地道上清除一定厚度的覆土,这将导致既有地道由于上覆荷载的减少而不满足规范的抗浮要求,从而成为了既有地道运营过程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通过传力系统,增加抗浮力,从而有效解决既有地道的抗浮力不足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中,在既有地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抗浮粧;在暴露的既有地道的顶部及抗浮粧的顶部之上设置有细石混凝土垫层;在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有抗浮板,使所述抗浮板固定连接于抗浮粧的顶部,并延伸到既有地道的顶部上方,使得既有地道受到的浮力通过抗浮板传递至所述抗浮粧,由所述抗浮粧来承担。
[0005]优选地,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分别设置在位于既有地道顶板两侧的开挖处的底部,在各开挖处的底部暴露出相应一侧既有地道的顶板边缘部分及抗浮粧的顶部。
[0006]优选地,所述开挖处的底部位于既有地道顶板的顶标高处;所述开挖处的两侧侧壁均为坡段。
[0007]优选地,所述开挖处的底部保留有既有地道的防水层,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位于既有地道的防水层之上。
[0008]优选地,所述开挖处内的抗浮板上设置有回填覆土。
[0009]优选地,所述开挖处内的回填覆土的顶面达到地面标高。
[0010]优选地,所述抗浮粧的粧头深入到抗浮板的内部,使抗浮粧固定连接至抗浮板。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使既有地道受到的浮力,经既有地道顶板传递给抗浮板,再传递至固接于抗浮板的抗浮粧来承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既有地道抗浮力不足的问题,适用于解决既有地道抗浮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的横断面;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5]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中,在既有地道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抗浮粧I;在既有地道6顶板的揭开部位设置有细石混凝土垫层3;在既有地道6顶部及抗浮粧I顶部设置有抗浮板2。
[0016]既有地道6顶板的揭开部位,至少是在两侧分别开挖暴露出来的顶板边缘部位;同时,通过开挖还将顶板两侧抗浮粧I的顶部也暴露出来。优选的示例中,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3在作为既有地道6防水层的保护层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抗浮板2施工时的底模。即,在两侧暴露出来的顶板边缘部位及抗浮粧I顶部之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的抗浮板2。
[0017]在既有地道6受到浮力时,可以通过既有地道6的顶板传递至抗浮板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将抗浮粧I固接于抗浮板2,传递至抗浮板2的浮力可由抗浮粧I承担。即,浮力的传递途径为:既有地道6(顶板)—抗浮板2 —抗浮粧I。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含如下过程:
[0019]S1、在既有地道6的两侧,自地面标高起向下施作抗浮粧I ο相邻抗浮粧I的横向间距a、纵向间距b,以及粧数,可根据抗浮力、岩土层抗拔系数、抗浮粧I直径、岩土层侧摩阻力等参数的要求来确定。
[0020]S2、自地面标高开挖回填覆土4至既有地道6顶板的顶标高处;各开挖处的两侧侧壁均为坡段5,坡段5的开挖坡率定为1:m(m值可根据现场岩土工程地质确定)。开挖过程中需注意对既有地道6处防水卷材的保护,避免破坏该防水卷材。
[0021]S3、破除抗浮粧I的粧头,然后在开挖处的底部(抗浮粧I顶部及既有地道6顶板之上),浇筑一定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垫层3,既可作为对既有地道6防水卷材的保护层,也可以作为抗浮板2施作的底模。
[0022]S4、浇筑抗浮板2,并保证抗浮粧I的粧头深入抗浮板2内一定长度,该长度需满足规范要求,抗浮板2的厚度C由抗浮力确定。
[0023]图示的实施例中,各侧的抗浮板2位于所在开挖处的底部,覆盖了相应一侧抗浮粧I的顶部,并延伸到既有地道6在该相应一侧的顶板边缘部分之上。本例中既有地道6顶板并未全部暴露,因而抗浮板2并未将既有地道6顶板全部覆盖。而在其他示例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相应调整开挖的位置、细石混凝土垫层3及抗浮板2的浇筑范围等。
[0024]S5、待抗浮板2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覆土 4至地面标高。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使既有地道6受到的浮力,经既有地道6顶板传递给抗浮板2,再传递至固接于抗浮板2的抗浮粧I来承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既有地道抗浮力不足的问题,适用于解决既有地道抗浮力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
[002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既有地道(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抗浮粧(I);在暴露的既有地道(6)的顶部及抗浮粧(I)的顶部之上设置有细石混凝土垫层(3);在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3)上设置有抗浮板(2),使所述抗浮板(2)固定连接于抗浮粧(I)的顶部,并延伸到既有地道(6)的顶部上方,使得既有地道(6)受到的浮力通过抗浮板(2)传递至所述抗浮粧(1),由所述抗浮粧(I)来承担。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3)分别设置在位于既有地道(6)顶板两侧的开挖处的底部,在各开挖处的底部暴露出相应一侧既有地道(6)的顶板边缘部分及抗浮粧(I)的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挖处的底部位于既有地道(6)顶板的顶标高处;所述开挖处的两侧侧壁均为坡段(5)。4.如权利要求2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挖处的底部保留有既有地道(6)的防水层,所述细石混凝土垫层(3)位于既有地道(6)的防水层之上。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挖处内的抗浮板(2)上设置有回填覆土 (4)。6.如权利要求5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挖处内的回填覆土 (4)的顶面达到地面标高。7.如权利要求1所述既有地道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浮粧(I)的粧头深入到抗浮板(2 )的内部,使抗浮粧(I)固定连接至抗浮板(2 )。
【文档编号】E02D31/12GK205502088SQ20162016190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日
【发明人】钱文斐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