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62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交通拦截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道路路口或停车场进出口等地方,经常需要进行车辆通行管 理,限制或许可车辆通行,例如在火车驶近时禁止机动车驶入平交铁路道口, 停车场的进口和出口禁止逆行,某些场所禁止未经许可的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收费处必须交费后才能通过等等。现有技术下这种通行管理往往是通过人工控 制的栏杆或活动门实现的,禁止行驶时将栏杆放平或将门关闭,以此阻挡车辆 通过,这种阻车方式有几种缺陷 一是需要人工控制,使用费用高,效率低; 二是有效性差,车辆可以撞毁栏杆或门强行驶入;三是不够安全,如车辆没有 及时停止,撞到栏杆或门上会造成车辆及栏杆或门的损坏。
专利号为00242018. x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一种用于收费站防止机动车逃逸 收费的阻拦器,其特点是在道路横向路面下设置凹槽;凹槽上设一杆轴,杆轴 上侧与路面平,杆轴迎车一侧固定安装若干钉子,钉子间距略小于轮胎宽度, 钉子随杆轴转动,并能定位。致使钉子有两种位置状态, 一种是钉子与杆轴一 起与路面贴平,对行车不会有任何影响,另一种是钉子与路面垂直,能阻止逃 逸车。采用钉来拦截逃逸车辆,逃逸车辆应该惩罚,但是采用损坏其轮胎的方 法使其停车,这些方法未免有些不妥,容易使被拦截的机动车辆损坏,产生交通事故,有可能会危机人身安全;并且受损车辆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速路出入口 防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隐藏于地平 面下的顶立结构、驱动机构,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至少两根顶杆,顶杆上端均 安装有滚套;所述的顶杆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上,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至 少一个支杆;所述的顶杆均穿过与其各自匹配的导向套;支杆下端固定有滑块, 并设有与滑块匹配的导向套,滑块通过连杆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的地平面开 有与滚套对应的缝隙;所述的升降机构含有连架杆、液压缸,连架杆下端通过
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连架杆上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连接;液压缸的外壳通过 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前端与连架杆、连杆连接在同一转动副上。
所述的顶杆为两根,所述的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一根支杆。
所述的顶杆为三根,所述的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杆。
所述的导向套截面为U形的槽钢,为圆柱筒形的套筒。
所述顶立结构的平梁与下顶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杆。
所述的滚套为轴向有一定长度的金属轮,或者为金属复合轮,或为橡胶轮, 或为塑料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采用液压缸驱动,保证了整个防逃装置的运行有力、平稳,在工作时 不会给上面的行车造成猛烈的冲击,保护上面行车的安全。
2、 采用液压缸驱动连杆机构,在连杆机构支撑起机上面的滚套到最高点时,下面的连架杆、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形成死点结构,使结构达到最大的承力 状态。
3、 采用多支杆和添加斜撑杆可以提高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便于推广。


图l为该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该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该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该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l, 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隐藏于地平面下的 顶立结构、驱动机构,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两根顶杆4,顶杆4上端均安装有滚 套2;所述的顶杆4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6上,平梁6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一个 支杆7;所述的顶杆4均穿过与其匹配的导向套5;支杆7下端固定有滑块8, 并设有与滑块8匹配的导向套11,滑块8通过连杆12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 的地平面3开有与滚套2对应的缝隙;所述的升降机构含有连架杆13、液压缸 14,连架杆13下端通过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连架杆13上端通过转动副与连 杆12连接;液压缸15的外壳通过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14前端与连架 杆13、连杆12连接在同一转动副上;所述的导向套5、 ll截面为U形的槽钢, 为圆柱筒形的套筒;所述的滚套2为轴向有一定长度的金属套。
使用时将该装置置于地面下,最高点滚套2略微隐藏于地面下,当需要拦 截车辆时,工作人员开动该装置使滚套2升出地面,架起车轮l,使车轮脱离地面3,车轮l只能空转,不能前行,也不能后退,并且还不会造成翻车等事故, 达到安全控制住车辆的目的。
该实施例中的滚套还可以为金属复合套,或为橡胶套,或为塑料套,能形 成更多的实施例。
实施例二参见图2 , 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隐藏于地平面下 的顶立结构、驱动机构,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三根顶杆4,顶杆4上端均安装有 滚套2;所述的顶杆4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6上,平梁6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一 个支杆7;所述的顶杆4均穿过与其匹配的导向套5;支杆7下端固定有滑块8, 并设有与滑块8匹配的导向套11,滑块8通过连杆12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 的地平面3开有与滚套2对应的缝隙;所述的升降机构含有连架杆13、液压缸 14,连架杆13下端通过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连架杆13上端通过转动副与连 杆12连接;液压缸15的外壳通过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14前端与连架 杆13、连杆12连接在同一转动副上;所述的导向套5、 ll截面为U形的槽钢, 为圆柱筒形的套筒;所述的滚套2为轴向有一定长度的金属套。
该装置工作时的状况与实施例一类似。
该实施例中的滚套还可以为金属复合套,或为橡胶套,或为塑料套,能形 成更多的实施例。
实施例三参见图3, 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隐藏于地平面下的 顶立结构、驱动机构,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三根顶杆4,顶杆4上端均安装有滚 套2;所述的顶杆4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6上,平梁6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两个 支杆7;所述的顶杆4均穿过与其各自匹配的导向套5;两支杆7下端固定有滑 块8,并设有与滑块8匹配的导向套11,滑块8通过连杆12与升降机构连接;两连杆12下端连接两个连架杆13,两个连杆12和连架杆13的连接副之间连接 一个传动杆16;所述的地平面3开有与滚套2对应的缝隙;所述的升降机构含 有连架杆13、液压缸15,连架杆13下端通过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液压缸15 的外壳通过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14前端与连架杆13、连杆12连接在 同一转动副上;所述的导向套5、 ll截面为U形的槽钢,为圆柱筒形的套筒。 该装置工作时的状况与实施例一类似。
所述的滚套2为轴向有一定长度的金属套,或者为金属复合套,或为橡胶 套,或为塑料套。
实施例四 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隐藏于地平面下的顶立结构、 驱动机构,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两根顶杆4,顶杆4上端均安装有滚套2;所述 的顶杆4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6上,平梁6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杆7;所 述的顶杆4均穿过与其匹配的导向套5;支杆7下端固定有滑块8,并设有与滑 块8匹配的导向套11,滑块8通过连杆12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的地平面3 开有与滚套2对应的缝隙;所述的升降机构含有连架杆13、液压缸15,连架杆 13下端通过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连架杆13上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12连接; 液压缸15的外壳通过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14前端与连架杆13、连杆 12连接在同一转动副上;所述的导向套5, ll截面为U形的槽钢,为圆柱筒形 的套筒;所述顶立结构的平梁6与支杆7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杆17。
所述的滚套2为轴向有一定长度的金属套。
该装置工作时的状况与实施例一类似。
该实施例中的滚套还可以为金属复合套,或为橡胶套,或为塑料套,能形 成更多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隐藏于地平面下的顶立结构、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至少两根顶杆,顶杆上端均安装有滚套;所述的顶杆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上,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杆;所述的顶杆均穿过与其各自匹配的导向套;支杆下端固定有滑块,并设有与滑块匹配的导向套,滑块通过连杆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的地平面开有与滚套对应的缝隙;所述的升降机构含有连架杆、液压缸,连架杆下端通过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连架杆上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连接;液压缸的外壳通过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前端与连架杆、连杆连接在同一转动副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杆 为两根,所述的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一根支杆。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顶杆 为三根,所述的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杆。
4、 根据权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导向套截面为U形的槽钢,为圆柱筒形的套筒。
5、 根据权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顶立结构的平梁与下顶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斜撑杆。
6、 根据权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滚套为轴向有一定长度的金属套,或者为金属复合套,或为橡胶套,或为塑 料套。
专利摘要高速路出入口防逃装置,含有地平面下的顶立结构、驱动机构,所述的顶立结构含有至少两根顶杆,顶杆上端均安装有滚套;所述的顶杆下端固定在同一根平梁上,平梁中部下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杆;所述的顶杆均穿过与其各自匹配的导向套;支杆下端固定有滑块,并设有与滑块匹配的导向套,滑块通过连杆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的升降机构含有连架杆、液压缸,连架杆下端通过转动副固定在底架上,连架杆上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连接;液压缸的外壳通过转动副与底架连接,其活塞杆前端与连架杆、连杆连接在同一转动副上;装置采用液压缸驱动,保证了整个防逃装置的运行有力、平稳并且利用机构的死点来支撑,增大了力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便于推广。
文档编号E01F13/00GK201241315SQ20082014846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史代涛, 潘维霖 申请人:史代涛;潘维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