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0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
背景技术
公路桥梁盖梁施工时,常规的做法是采用满堂钢管支架进行现浇,但对位于山区季节性河床内的独圆柱高墩盖梁,若采用满堂支架法进行施工,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支架搭设,而且生产周期长、安全性差,施工的难度和危险性均较大。另外,采用现有的满堂支架法施工时,其施工过程易受河道内河水升涨的影响。综上,对位于山区季节性河床内的独柱墩盖梁进行施工时,现有的满堂支架法存在施工进度慢、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多、施工难度高、安全性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低、施工进度快、施工质量易于保证,能有效解决现有满堂支架法存在的施工进度慢、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多、施工难度高、安全性较差等实际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紧箍在所施工独柱墩墩身顶部的上抱箍和紧箍在独柱墩墩身中上部的下抱箍,所述下抱箍位于上抱箍的正下方;所述上抱箍和下抱箍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两个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半圆形箍组合而成,两个所述半圆形箍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上抱箍上固定有两根呈平行布设的水平支撑杆件,两根所述水平支撑杆件分别为对称布设在独柱墩墩身前后两侧的前水平支杆和后水平支杆;所述前水平支杆的左右两侧与下抱箍的前端部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一和斜撑杆二,且前水平支杆、斜撑杆一和斜撑杆二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所述后水平支杆的左右两侧与下抱箍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三和斜撑杆四,且后水平支杆、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所述斜撑杆一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以及斜撑杆二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均安装有剪刀撑。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前水平支杆布设于上抱箍的上部正前方,后水平支杆布设于上抱箍的上部正后方,所述斜撑杆一和斜撑杆二呈左右对称布设,且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呈左右对称布设。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斜撑杆一和斜撑杆二的上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前水平支杆上,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上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后水平支杆上,且斜撑杆一、斜撑杆二、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下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下抱箍上。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斜撑杆一、斜撑杆二、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为长度可调节的可伸缩性支撑杆。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前水平支杆、后水平支杆、斜撑杆 一、斜撑杆二、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为工字钢;所述斜撑杆一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所安装的剪刀撑为左侧剪刀撑,且斜撑杆二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所安装的剪刀撑为右侧剪刀撑;所述左侧剪刀撑和所述右侧剪刀撑均由两根工字钢组装而成。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斜撑杆一、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左侧剪刀撑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斜撑杆二、所述斜撑杆四和所述右侧剪刀撑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左侧剪刀撑通过高强螺栓安装在斜撑杆一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且所述右侧剪刀撑通过高强螺栓安装在斜撑杆二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斜撑杆一、斜撑杆二、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长度均相同。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斜撑杆一、斜撑杆二、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上述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是所述上抱箍和下抱箍与独柱墩墩身的外侧壁之间均垫装有橡胶垫。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受力明确,与其它类型现浇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其主梁(即前水平支杆和后水平支杆)三点支撑受力为拉弯杆件,斜撑为压弯杆件。2、安装布设方便,施工中无需对地基进行处理,无需用大量钢管搭设承重支架,并且周转时间快,支模方便。3、施工功效高、进度快且投入成本低,与满堂钢管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地基处理工序时间和成本,以及缩短了支架搭设时间,特别是支架拆除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在2 3天,降低了施工成本。4、施工安全可靠且质量易于保证,本实用新型与落地式支架相比,避免了地基下沉对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影响,特别是盖梁混凝土浇注后突如其来的洪水危及支架的安全,从而降低了安全风险,保证了施工质量。5、不受环境因素制约,节能环保,本实用新型与其它现浇支架相比,盖梁自重及施工人机荷载由桥墩承受,因此不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从而也避免了地基处理带来耗能,保护了环境。6、不受河道内河水升涨的影响,能形成逐墩流水化施工,同时在汛期可以正常施工,不受影响。7、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地质、地形条件下的独圆柱盖梁施工,特别是圆柱墩高度超过10m,施工期间又可能会出现洪水的独柱盖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低、施工进度快、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既可防止来临的洪水危及支架安全,又可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避免雨季洪水对施工的影响使得施工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为预应力施工提供有效的操作平台、施工效率高且盖梁施工进度快等优势,不仅节约材料,加快施工进度,并且安全性也能得以保证,因而在独柱盖梁施工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能有效解决现有满堂支架法存在的施工进度慢、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多、施工难度高、安全性较差等缺陷和不足。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独柱壤壤身;2—上抱植;3—下抱植;4一闻强螺栓; 5_1—如水平支杆;5_2—后水平支杆;6-1—斜撑杆一 ;6-2—斜撑杆二 ; 7—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紧箍在所施工独柱墩墩身I顶部的上抱箍2和紧箍在独柱墩墩身I中上部的下抱箍3,所述下抱箍3位于上抱箍2的正下方。所述上抱箍2和下抱箍3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两个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半圆形箍组合而成,两个所述半圆形箍之间通过高强螺栓4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上抱箍2上固定有两根呈平行布设的水平支撑杆件,两根所述水平支撑杆件分别为对称布设在独柱墩墩身I前后两侧的前水平支杆5-1和后水平支杆5-2。所述前水平支杆5-1的左右两侧与下抱箍3的前端部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一 6-1和斜撑杆二 6-2,且前水平支杆5-1、斜撑杆一 6-1和斜撑杆二 6-2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所述后水平支杆5-2的左右两侧与下抱箍3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装有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且后水平支杆5-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所述斜撑杆一 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以及斜撑杆二 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均安装有剪刀撑7。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水平支杆5-1布设于上抱箍2的上部正前方,后水平支杆5-2布设于上抱箍2的上部正后方,所述斜撑杆一 6-1和斜撑杆二 6-2呈左右对称布设,且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呈左右对称布设。实际安装时,所述斜撑杆一 6-1和斜撑杆二 6-2的上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4固定在前水平支杆5-1上,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上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4固定在后水平支杆5-2上,且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 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下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4固定在下抱箍3上。所述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 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为长度可调节的可伸缩性支撑杆。实际使用过程中,先整斜撑杆一 6-1和所述斜撑杆三的长度或者斜撑杆二 6-2和所述斜撑杆四的长度,然后相应调整前水平支杆5-1和后水平支杆5-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从而对横向坡度进行相应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包括丝杆和同轴套装在所述丝杆外侧的套筒。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水平支杆5-1、后水平支杆5-2、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 6_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为工字钢。[0035]所述斜撑杆一 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所安装的剪刀撑为左侧剪刀撑,且斜撑杆二 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所安装的剪刀撑为右侧剪刀撑;所述左侧剪刀撑和所述右侧剪刀撑均由两根工字钢组装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杆一 6-1、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左侧剪刀撑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斜撑杆二 6-2、所述斜撑杆四和所述右侧剪刀撑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实际安装时,所述左侧剪刀撑通过高强螺栓4安装在斜撑杆一 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且所述右侧剪刀撑通过高强螺栓4安装在斜撑杆二 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 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长度均相同。所述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 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所述上抱箍2和下抱箍3与独柱墩墩身I的外侧壁之间均垫装有橡胶垫。·实际施工时,先在所施工独柱墩墩身I上安装上下两个抱箍(即上抱箍2和下抱箍3),再将前水平支杆5-1和后水平支杆5-2 —前一后架立在上抱箍2上,之后再在下抱箍3上设置斜撑杆一 6-1、斜撑杆二 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分别对前水平支杆5-1和后水平支杆5-2进行支撑,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并且所述斜撑杆一 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以及斜撑杆二 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均安装有剪刀撑7。对盖梁进行施工过程中,利用上抱箍2和下抱箍3紧抱独柱墩墩身I所产生的摩擦力来承担盖梁及人机等荷载,在本实用新型顶面现浇盖梁。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紧箍在所施工独柱墩墩身(I)顶部的上抱箍(2)和紧箍在独柱墩墩身(I)中上部的下抱箍(3),所述下抱箍(3)位于上抱箍(2)的正下方;所述上抱箍(2)和下抱箍(3)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由两个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半圆形箍组合而成,两个所述半圆形箍之间通过高强螺栓(4)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上抱箍(2)上固定有两根呈平行布设的水平支撑杆件,两根所述水平支撑杆件分别为对称布设在独柱墩墩身(I)前后两侧的前水平支杆(5-1)和后水平支杆(5-2 );所述前水平支杆(5-1)的左右两侧与下抱箍(3)的前端部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一(6-1)和斜撑杆二( 6-2 ),且前水平支杆(5-1)、斜撑杆一(6-1)和斜撑杆二( 6-2 )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所述后水平支杆(5-2)的左右两侧与下抱箍(3)的后端部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三和斜撑杆四,且后水平支杆(5-2 )、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所述斜撑杆一(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以及斜撑杆二(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均安装有剪刀撑(7)。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水平支杆(5-1)布设于上抱箍(2)的上部正前方,后水平支杆(5-2)布设于上抱箍(2)的上部正后方,所述斜撑杆一(6-1)和斜撑杆二(6-2)呈左右对称布设,且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呈左右对称布设。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一(6-1)和斜撑杆二( 6-2 )的上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4 )固定在前水平支杆(5-1)上,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上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4)固定在后水平支杆(5-2)上,且斜撑杆一(6-1)、斜撑杆二(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下端部均通过高强螺栓(4)固定在下抱箍(3)上。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一(6-1)、斜撑杆二(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为长度可调节的可伸缩性支撑杆。
5.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水平支杆(5-1)、后水平支杆(5-2)、斜撑杆一(6-1)、斜撑杆二(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均为工字钢;所述斜撑杆一(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所安装的剪刀撑为左侧剪刀撑,且斜撑杆二(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所安装的剪刀撑为右侧剪刀撑;所述左侧剪刀撑和所述右侧剪刀撑均由两根工字钢组装而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一(6-1)、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左侧剪刀撑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斜撑杆二(6-2),所述斜撑杆四和所述右侧剪刀撑布设于同一平面上。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剪刀撑通过高强螺栓(4)安装在斜撑杆一(6-1)与所述斜撑杆三之间,且所述右侧剪刀撑通过高强螺栓(4)安装在斜撑杆二(6-2)与所述斜撑杆四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一(6-1)、斜撑杆二( 6-2 )、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的长度均相同。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一(6-1)、斜撑杆二(6-2)、所述斜撑杆三和所述斜撑杆四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
10.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抱箍(2)和下抱箍(3)与独柱墩墩身(I)的外侧壁之间均垫装有橡胶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独柱墩盖梁施工用双抱箍三角形托架,包括紧箍在独柱墩墩身上的上抱箍和下抱箍;上抱箍上固定有前水平支杆和后水平支杆;前水平支杆左右两侧与下抱箍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一和斜撑杆二,且前水平支杆、斜撑杆一和斜撑杆二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后水平支杆左右两侧与下抱箍之间分别装有斜撑杆三和斜撑杆四,且后水平支杆、斜撑杆三和斜撑杆四组成一个三角形托架;斜撑杆一与斜撑杆三之间以及斜撑杆二与斜撑杆四之间均安装有剪刀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投入成本低、施工进度快、施工质量易保证,能解决现有满堂支架法存在的施工进度慢、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多、施工难度高、安全性较差等问题。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2730656SQ20122039124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王建斌, 杜越, 付西鹏, 王永丽, 周笔剑, 糜祥, 冯贺杰 申请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