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移动的护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11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移动的护栏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安防产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方便移动的护栏杆。



背景技术:

护栏杆,一般又称为一米线、栏杆座、警戒线等,主要用于大型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输导所必须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是一种常见的安防产品。现有的护栏杆一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立柱和固定在立柱顶端的伸缩隔离带组成,而增强伸缩隔离带的隔离强度,防止一碰或一拉就倒,所以其底座一般较为笨重,底座笨重移动搬运就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方便移动的护栏杆,其能在不减轻护栏杆底座重量的情况下,方便护栏杆的移动搬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移动的护栏杆,包括底座、立柱和伸缩隔离带,底座由底盘和上盖组成,底盘的上端面成型有圆形的凹台,凹台的内壁上成型有螺纹,上盖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环形的凸台,凸台的外壁上成型有螺纹,上盖的凸台螺接在底盘的凹台内,底盘凹台的成型有若干个贯穿底盘下底面的槽孔,槽孔由上部的圆柱形沉孔和下部的球面形凹孔组成,底盘的槽孔内插接有滚珠,上盖上端面的中心成型有圆环形的护套,护套下端的内壁上成型有环台,环台的内壁上成型有螺纹,立柱的下端成型有螺柱,立柱的螺柱螺接在环台上并穿过上盖的下端面成型有压盘,压盘位于滚珠的正上方。

所述底盘上球面形凹孔的半径等于圆柱形沉孔的半径,圆柱形沉孔的半径等于滚珠的半径,底盘上凹台底面至底盘下底面的距离小于滚珠的直径。

所述滚珠的直径与压盘厚度的和值不大于底盘的厚度。

所述底盘上的凹台的深度小于立柱下端螺柱的长度,上盖上凸台的厚度等于底盘上凹台的深度。

所述槽孔分布在底盘的中心和四周,底盘四周的槽孔绕底盘的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

所述护套四周的上盖上端面上成型有若干根防滑条,防滑条绕上盖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于上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对护栏杆底座的结构进行了整改优化,在不需要减轻底座的重量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护栏杆移动指定的隔离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底座部分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底盘;111、凹台;112、槽孔;1121、圆柱形沉孔;1122、球面形凹孔;12、上盖;121、凸台;122、护套;1221、环台;123、防滑条;2、立柱;21、压盘;3、伸缩隔离带;4、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3所示,一种方便移动的护栏杆,包括底座1、立柱2和伸缩隔离带3,底座1由底盘11和上盖12组成,底盘11的上端面成型有圆形的凹台111,凹台111的内壁上成型有螺纹,上盖12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环形的凸台121,凸台121的外壁上成型有螺纹,上盖12的凸台121螺接在底盘11的凹台111内,底盘11凹台111的成型有若干个贯穿底盘11下底面的槽孔112,槽孔112由上部的圆柱形沉孔1121和下部的球面形凹孔1122组成,底盘11的槽孔112内插接有滚珠4,上盖12上端面的中心成型有圆环形的护套122,护套122下端的内壁上成型有环台1221,环台1221的内壁上成型有螺纹,立柱2的下端成型有螺柱,立柱2的螺柱螺接在环台1221上并穿过上盖12的下端面成型有压盘21,压盘21位于滚珠4的正上方。

所述底盘11上球面形凹孔1122的半径等于圆柱形沉孔1121的半径,圆柱形沉孔1121的半径等于滚珠4的半径,底盘11上凹台111底面至底盘11下底面的距离小于滚珠4的直径。

所述滚珠4的直径与压盘21厚度的和值不大于底盘11的厚度。

所述底盘11上的凹台111的深度小于立柱2下端螺柱的长度,上盖12上凸台121的厚度等于底盘11上凹台111的深度。

所述槽孔112分布在底盘11的中心和四周,底盘11四周的槽孔112绕底盘11的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

所述护套122四周的上盖12上端面上成型有若干根防滑条123,防滑条123绕上盖12中心呈环形均匀分布于上盖12。

工作原理:本发明为护栏杆,由底座1、立柱2和伸缩隔离带3组成,其对底座1的结构进行了整改优化,通过转动立柱2实现压盘21下移,将滚珠4挤出底盘11的下底面,底盘11的下底面脱离底面,从而方便推动护栏杆,移动到指定的隔离位置,到指定的位置后,在转动立柱2实现压盘21上移,滚珠4缩回到底座1内,底座1的下底面与地面接触,防止护栏杆的移动,实现隔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