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88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路机,特别涉及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



背景技术:

压路机在工程机械中属于道路设备的范畴,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铁路、机场跑道、大坝、体育场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填方压实作业,可以碾压沙性、半粘性及粘性土壤、路基稳定土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层。

申请号为20122011745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路机挡水装置及压路机,其中压路机挡水装置设置于压路机车架上,压路机车架包括有位于压路机车轮两侧的两侧板及设于两侧板之间的横梁,压路机洒水组件设于所述横梁上,压路机挡水装置包括:挡水罩,位于所述车轮上方,所述挡水罩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悬置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挡水罩、所述横梁以及两所述侧板围成一个下方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洒水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压路机挡水装置还包括挡水帘组件,所述挡水帘组件包括水帘架和挡水帘,所述水帘架固接于所述挡水罩的悬置端,所述挡水帘连接于所述水帘架并下垂,保证水洒到车轮上,提高洒水效果,但是水帘架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使得水帘架在拆卸更换时需将螺栓一个个拆卸,耗时,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具有快速从固定槽上拆卸吸水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包含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压路辊,所述车架在压路辊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洒水组件,所述固定槽槽底设有沿压路辊轴线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插孔,所述固定板两侧面分别设有插入第一插孔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远离第一插孔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所述固定槽槽底设有供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穿出的穿出孔,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穿出固定槽的位置分别设有直径大于穿出孔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固定板下端设有吸水毯,所述吸水毯的下端与压路辊表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的设置便于将吸水毯固定,吸水毯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另一端与压路辊的表面接触,由于固定板沿压路辊轴线设置,因此吸水毯会与压路辊的上表面全部接触,因此吸水毯在吸收洒水组件洒到压路辊上的水同时又将压路辊均匀的湿润,保证压路辊在工作时不会粘结路面上的杂质,固定板上第一插孔的设置使得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由于第二插板和第一插板远离第一插孔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因此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向远离第一插孔的方向移动时,将分别带动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从第一插孔中移出,从而将固定板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分离,将固定板拆卸,由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设有弹簧,进而拉伸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的弹簧使其具有弹力,然后弹簧弹力驱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恢复原状,使得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第一插孔,由于吸水毯固定在固定板的下端,因此实现了更换吸水毯的目的,由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从固定槽的穿出孔穿出,因此只需要在固定槽外部转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即可实现快速将吸水毯从固定板上拆卸,由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直径大于穿出孔的直径,使得第一挡板或者第二挡板不会从穿出孔中掉落,且由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设置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因此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起到固定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作用,进而稳固固定板,从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吸水毯始终与压路辊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入第一插孔内的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相互抵触,所述第一插板在抵触的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插板上设有插入限位槽内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在第一插孔内相互抵触的同时限位杆插入限位槽内,增强了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连接,且增加了固定板的支撑力,保证固定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侧面竖直向上设有与第一插孔对应的若干第二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水毯的一端与压路辊接触,因此在压路辊转动时,吸水毯与压路辊表面会产生摩擦,进而在长期使用后吸水毯易磨损,进而产生间隙不能将压路辊表面全部湿润,因此在固定板的侧面竖直向上设置若干与第一插孔对应的第二插孔,在吸水毯下端磨损时,由于第二插孔设置在第一插孔上方,因此在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第二插孔时,固定板和吸水毯相对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向下移动,因此吸水毯下降,使得更多的吸水毯与压路辊接触,避免吸水毯磨损而使得压路辊表面不能全部湿润,第二插孔的设置可以调节吸水毯与压路辊接触的面积,延长吸水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设有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经常与第二插板和第一插板接触,进而产生磨损,使得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壁损坏,不利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插入,因此在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设有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孔两端设有向外扩张的导向槽,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的设置便于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第一插孔内,避免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在插入第一插孔的过程中插到第一插孔的周边从而影响固定板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杆的形状为向靠近第二转杆方向延伸的阶梯形,所述第二转杆的形状为向靠近第一转杆方向延伸的阶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杆的形状为向靠近第二转杆方向延伸的阶梯形,因此在固定槽上部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槽内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距离,因此只要相向移动较短距离的固定槽上端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就可以使固定槽内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向外移动较长距离,使得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从第一插孔中移出,减小固定槽上端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移动的距离,便于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上设有与第一插孔中心线平行的且供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滑动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设置限制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转动,使得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只能沿滑槽移动,保证了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控制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第一插孔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穿过第一挡板与滑槽底部抵触,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穿过第二挡板与滑槽底部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分别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在滑槽上,保证在不需拆卸固定板时,使得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不会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对应位置设有标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处于原始状态,此时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第一插孔内,此时在滑槽上设置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对应的标识孔,用于标记正常状态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位置,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滑槽内相向滑动,进而驱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转动,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移出第一插孔,进而拉伸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的弹簧使其具有弹力,然后弹簧弹力驱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恢复原状,使得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第一插孔,因此在长期使用后弹簧产生塑性变形时,将不能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恢复原状,进而不能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完全插入第一插孔,此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远离标识孔,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标识孔的距离,可以观察第一插孔内的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接触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出孔内壁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通过穿出孔伸出固定槽,且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转动时与穿出孔会有摩擦,使得穿出孔增大,影响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转动,因此在穿出孔的内壁上设置橡胶垫,避免穿出孔的磨损,保证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水毯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插入固定板上的第一插孔给固定板提供支撑力,而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分别固定在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一端且分别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在固定槽上进而实现固定板的固定,相向移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处于固定槽内的的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向外扩张,从而使得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分别从第一插孔中移出,在吸水毯磨损后便于更换固定板以达到更换吸水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体现固定槽、固定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体现第一插孔、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体现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放大图。

图中,1、车架;2、压路辊;11、固定槽;111、洒水组件;112、固定板;1121、第一插孔;11211、第一插板;112111、限位槽;11212、第二插板;112121、限位杆;11213、第一转杆;11214、第二转杆;11215、弹簧;11216、导向槽;1122、吸水毯;1123、耐磨层;1124、第二插孔;113、穿出孔;1131、橡胶垫;114、第一挡板;1141、第一锁紧螺栓;115、第二挡板;1151、第二锁紧螺栓;12、滑槽;121、标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参照图1至图4,在车架1上设有将道路压平的压路辊2,此种压路机在压沥青时易在压路辊2上粘结沥青,从而在压路辊2后续工作时,由于压路辊2表面不平,从而使得被压路面不平稳,因此在压路辊2上设置固定槽11,用于固定洒水组件111,使得压路辊2表面湿润后将不再粘结沥青,为了使压路辊2表面湿润均匀,在固定槽11内设置吸水毯1122,吸水毯1122的一端与压路辊2表面接触,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12上,如图3所示,在固定板112侧面设置若干第一插孔1121,在第一插孔1121内插入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给固定板112提供支撑力,为了避免第一插孔1121磨损,因而在第一插孔1121内设置耐磨层1123,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设置在固定板112的两侧,且分别在远离第一插孔1121的一端设置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通过穿出孔113伸出固定槽11,且分别在伸出位置设置直径大于穿出孔113的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分别将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固定在固定槽11上,进而固定了固定板112的位置,使得吸水毯1122稳固的与压路辊2接触,在吸水毯1122长期与压路辊2摩擦受损时,需要更换的情况下,相向移动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从而使得固定槽11内的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向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从第一插孔1121中移出,由于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之间设有弹簧11215,进而拉伸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之间的弹簧11215使其具有弹力,然后弹簧11215弹力驱动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恢复原状,使得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插入第一插孔1121,此时固定板112由于没有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的支撑而掉落,便于拆卸更换固定板112以及吸水毯1122,由于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经常在穿出孔113内移动,进而与穿出孔113产生磨损,为了避免穿出孔113因磨损而增大,影响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的转动,因此在穿出孔113的内壁上设置橡胶垫1131。

如图3、图4所示,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在第一插孔1121内相互抵触,为了增强了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的连接,因此第一插板11211在抵触的位置设有限位槽112111,而第二插板11212上设有插入限位槽112111内的限位杆112121,限位杆112121插入限位槽112111内保证固定板112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为了便于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插入第一插孔1121,因此在插孔的两端设置向外扩张的导向槽11216。

如图3所示,第一转杆11213的形状为向靠近第二转杆11214方向延伸的阶梯形,第二转杆11214的形状为向靠近第一转杆11213方向延伸的阶梯形,因此在固定槽11上部的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槽11内的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之间距离,在相向移动较短距离的固定槽11上端的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时,就可以使固定槽11内的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向外移动较长距离,使得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从第一插孔1121中移出,减小固定槽11上端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移动的距离,便于调节。

实施例2: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5,固定板112侧面竖直向上设有与第一插孔1121对应的若干第二插孔1124,吸水毯1122的一端与压路辊2接触,在压路辊2转动时,吸水毯1122与压路辊2表面会产生摩擦,进而产生间隙不能将压路辊2表面全部湿润,在第一插孔1121上方设置第二插孔1124,在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插入第二插孔1124时,固定板112和吸水毯1122相对于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向下移动,因此吸水毯1122下降,调节吸水毯1122与压路辊2接触的面积,延长吸水毯1122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一种带吸水毯的压路机,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至图7,固定槽11上设有与第一插孔1121中心线平行的且供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滑动的滑槽12,限制了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的转动,保证了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控制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只能想靠近和远离第一插孔1121的方向移动,另外在不需要移动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时,在第一挡板114上设有第一锁紧螺栓1141,第二挡板115上设有第二锁紧螺栓1151,使得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紧固的固定在滑槽12内,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处于原始状态,此时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插入第一插孔1121内,此时在滑槽12上设置与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的对应的标识孔121,用于标记正常状态时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的位置,当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在滑槽12内相向滑动,进而驱动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转动,使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移出第一插孔1121,进而拉伸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之间的弹簧11215使其具有弹力,然后弹簧11215弹力驱动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恢复原状,使得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插入第一插孔1121,在长期使用后弹簧11215产生塑性变形时,将不能使第一转杆11213和第二转杆11214恢复原状,进而不能使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完全插入第一插孔1121,此时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远离标识孔121,通过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分别与标识孔121的距离,可以观察第一插孔1121内的第一插板11211和第二插板11212的接触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