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276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吹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双级或者多级的单吹机而言,单吹机通通常采用直径大小相同的风扇来作为动力源对空气进行作用达到高风压、高风速的目的。但是,由于目前的单吹机中的风扇不能起到很好的增压作用,使得单吹机在使用时存在湿树叶吹不动、吹风效率低的情况,达不到最佳的吹风效果,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单吹机存在增压效果差导致的吹风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风压与风速、保证增压效果、进而提高吹风效率的吹风机。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吹风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及吹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机壳的内腔与外界环境,所述吹风口连通所述机壳的内腔与所述外界环境;

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壳中,所述电机具有输出轴;

至少两级风扇,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并排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且,每级所述风扇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至少两级所述风扇的进风侧朝向相同,且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电机带动至少两级所述风扇同步转动;及

至少两级导叶,每一所述风扇对应一级所述导叶,所述导叶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腔中,且所述导叶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

相邻的两级所述风扇的功率比的范围为2.5:1~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级所述风扇的直径均相等,且相邻的两级所述风扇的倾角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级所述风扇的直径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级所述风扇的直径尺寸比为1.05倍~1.5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级所述风扇的直径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加或者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为至少三级时,其中至少两级所述风扇的直径不同或者倾角不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级中的所述风扇与所述导叶之间存在预设间隙;

且所述预设间隙的范围为3mm~1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为一体结构;

所述风扇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导叶固定于所述机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数量为两级,所述导叶的数量也为两级;

所述风扇分别为第一级风扇及第二级风扇,所述导叶分别为第一级导叶及第二级导叶;

所述第一级风扇与所述第二级风扇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级导叶位于所述第一级风扇的出风侧,所述第二级导叶位于所述第二级风扇的出风侧;

所述第一级风扇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级风扇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电机带动至少两级风扇同时旋转做功,从而能够产生至少两倍的工作风量和风压。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到机壳中并与至少两级风扇相接触,气流从进风侧与风扇相接触并从出风侧输出,再通过导叶引导气流流动,气流能够平稳进入到下一级风扇中,使得风扇产生的工作风量与风压能够一级一级的叠加,保证增压效果,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通过至少两级风扇实现风量的逐级增加,再通过导叶引导气流流动,使得气流平稳加速流动,大大降低风损及功率损耗,提高输出功率,保证吹风机的出风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吹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吹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吹风机;

110-机壳;

111-进风口;

112-吹风口;

120-电机;

130-风扇;

131-第一级风扇;

132-第二级风扇;

140-导叶;

141-第一级导叶;

142-第二级导叶;

150-吹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吹风机100,该吹风机100在工作时能够产生至少两级的工作风量及风压。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还能够逐级叠加工作风量和风压,保证吹风机100的增压效果,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以提高吹风机100的工作效率。这样,吹风机100在吹风时,至少两倍的工作风量及风压能够更容易将重负荷物如湿树叶等吹走,提高吹树叶的效率,减少操作时间,便于用户使用。

吹风机100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清洁工具,主要用于树叶等垃圾的清理和收集。吹风机100具有吹风的功能。当树叶等垃圾散落在地面上时,用户可以利用吹风机100将分散的树叶等垃圾吹得集中起来,便于用户清理。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能够增加出风量及风压,便于树叶等垃圾的集中,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吹风机100包括中空的机壳110、电机120、至少两级风扇130及至少两级导叶140。机壳110能够起到防护作用,电机120、至少两级风扇130与至少两级导叶140均安装于机壳110中。这样能够保证用户使用吹风机100时的操作安全,避免触及风扇130或者其他零部件。电机120为整个吹风机100的动力源,通过电机120带动至少两级风扇130同时运动,实现旋转做功产生工作风量及风压,进而实现吹风机100的吹风功能。

机壳110具有进风口111及吹风口112,进风口111连通机壳110的内腔与外界环境,吹风口112连通机壳110的内腔与外界环境。进风口111是用来进气流的,吹风口112是用来将通过风机增压增速后的气流输出的,以提高吹风机100的工作性能。进风口111能够保证机壳110中的气流充足,避免出现负压现象,保证风扇130运行平稳。并且,在进风口111处设置有格栅,气流通过格栅进入到机壳110中,这样能够避免杂物进入到机壳110中,以免杂物与风扇130相接触,使得风扇130能够平稳运行,保证吹风机100运行时的安全,提高吹风机100的可靠性。

电机120具有输出轴,至少两级风扇130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并排设置于输出轴上,电机120带动至少两级风扇130同步转动。电机120带动至少两级风扇130转动,使得至少两级风扇130能够产生至少两倍的工作风量与风压,并且,至少两级风扇130还能够将工作风量与风扇130进行逐级叠加,实现气流的逐级增压与增速,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这样,气流在输出时能够保证出风的风压与风速,能够在处理重负荷物尤其是湿重的树叶等垃圾时效率高,完成工作时间短,便于用户使用。

电机120是设置于进风口111处的,即输出轴是对应进风口111设置的,这样能够使得输出轴上的风扇130也是对应进风口111的,这样能够便于气流与流动,减少气流的流动路径,提高效率。同时,电机120设置在进风口111处还能够便于电机120的散热。由于电机12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过多会影响电机120的使用性能。这样,气流经过电机120流到风扇130的过程中,能够带走电机120的产生的热量,提高电机120的散热效果,保证电机120的性能。

每级风扇130具有进风侧及出风侧,至少两级风扇130的进风侧朝向相同,且朝向进风口111设置。至少两级风扇130的排布方式为:前一级风扇130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口111设置,后一级风扇130的进风侧对应前一级风扇130的出风侧。气流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到机壳110中后,从进风侧进入风扇130中,经风扇130增压增速后在从出风侧输出。至少两级风扇130的进风侧朝向相同,能够增加吹风机100的的工作风量和风压,使得吹风机100工作时能够具有高风速及高风压,保证气流流动平稳,避免气流发生冲击,保证吹风机100的出风效果。

至少两级风扇130并排设置能够使得至少两级风扇130产生的工作风量及风压逐级叠加,从而得到更大的工作风量和风压,达到增压增速的目的,保证吹风机100能够输出高风压与高风速的气流,保证吹风效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用户使用。

每一风扇130对应一级导叶140,导叶140固定设置于机壳110的内腔中,且导叶140位于风扇130的出风侧。也就是说,导叶140的数量等于风扇130的数量,每一风扇130对应一级导叶140。并且,风扇130在工作时是转动的,以实现气流的增压增速;导叶140是静止不动的,导叶140能够用来引导气流流动的,保证气流流动平稳。气流从进风侧进入风扇130后,由风扇130进行增加增速并从出风侧输出。由出风侧输出的气流通过导叶140引导气流流动,降低气流与机壳110等之间因撞击产生的噪声,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同时导叶140还能够避免气流发生紊流,保证气流流动平稳,进而保证出风平稳,保证吹风效果。

由于风扇130输出的气流的方向是倾斜的,不便于气流的逐级叠加或输出,造成风损,影响吹风机100的出风量,进而影响吹风机100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通过导叶140引导气流流动。倾斜的气流经过导叶140引导后,能够变成平行于输出轴的轴线的气流,以便于气流的逐级叠加或者输出。当气流逐级叠加时,平行的气流能够进入到后一级风扇130中进行增压与增速,增加工作风量及风压以达到高风压及高风速的目的。当气流输出时,平行的气流能够通过吹风口112输出,保证出风量,避免气流与机壳110的内壁发生撞击,保证吹风效果。

相邻的两级风扇130的功率比的范围为2.5:1~1:1。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通过至少两级风扇130对应于至少两级风叶140设置,使得至少两级风扇130的输出功率相接近,降低功率损耗,提高输出功率,进而保证吹风机100的吹风效率。

进一步地,机壳110上还设置有供握持的手柄。在本实施例中,手柄包括握持部及将握持部连接到机壳110上的连接部,以保证握持部固定可靠,保证吹风机100在工作时握持部位置固定,便于用户使用。其中,握持部的延伸方向与电机120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存在一定的角度。这样,能够便于用户平稳拿取吹风机100,节省体力消耗。

再进一步地,机壳110为一体结构。这样能便于机壳110的成型加工,节省装配工序,提高机壳110的可靠性。并且,风扇130可转动地固定于机壳110内。导叶140固定于机壳110内。

对于目前的双级或者多级的单吹机而言,单吹机通通常采用直径大小相同的风扇来作为动力源对空气进行作用达到高风压、高风速的目的。但是,由于目前的单吹机中的风扇不能起到很好的增压作用,使得单吹机在使用时存在湿树叶吹不动、吹风效率低的情况,达不到最佳的吹风效果,影响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的电机120带动至少两级风扇130同时旋转做功,从而能够产生至少两倍的工作风量和风压。气流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到机壳110中并与至少两级风扇130相接触,气流从进风侧与风扇130相接触并从出风侧输出,再通过导叶140引导气流流动,气流能够平稳进入到下一级风扇130中,使得风扇130产生的工作风量与风压能够一级一级的叠加,保证增压效果,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通过至少两级风扇130实现风量的逐级增加,再通过导叶140引导气流流动,使得气流平稳加速流动,大大降低风损及功率损耗,提高输出功率,保证吹风机100的出风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用户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不相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均相等,且相邻的两级风扇130的倾角不同。也就是说,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至少两级风扇130直径相等时,需要相邻的两级风扇130的倾角不同。至少两级风扇130直径不相等时,相邻的两级风扇130的倾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风扇130的叶片具有翼形的内弦,翼形的内弦与水平线(额线)之间的夹角即为风扇130的倾角。

当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不同时,无论相邻的风扇130之间的倾角是否相同,都能够实现工作风量与风压的逐级叠加,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当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相同时,此时,需要相邻的两级风扇130之间的倾角不同,这样才能够实现工作风量与风压的逐级叠加,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100通过至少两级风扇130产生至少两倍的工作风量及风压,并实现工作风量与风压的逐级叠加,使得吹风机100的的工作风量和风压明显提高,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进而提高出风机的工作效率,保证吹风效果,便于使用。

因此,吹风机100中的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相同或者不同都能够实现工作风量与风压的叠加,达到高风压和高风速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不同。并且,至少两倍的工作风量和风压逐级叠加之后能够形成工作风量大且风压高的高性能气流,满足用户在重工况下的使用需求,保证吹风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尺寸比为1.05倍~1.5倍。当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不同时,相邻的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尺寸比在1.05倍~1.5倍的范围内,气流的增压增速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风量与风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这样吹风机100在吹树叶时吹风口112吹出的气流的速度高、压力大,能够使得吹树叶的效率高,完成工时短,便于用户使用。

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不同时,包括几种不同的情况,具体如下: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加或者逐渐减小或者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呈不规则变化,都能够实现逐级增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可以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逐渐增加。具体为,至少两级风扇130在电机120的输出轴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加。并且,逐渐增加的尺寸可以是呈等差数列设置的,也可以是呈不规则变化设置的。这样都能够使本申请的吹风机100实现逐级增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

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可以沿输出轴的轴向方向逐渐减小。具体为,至少两级风扇130在电机120的输出轴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减小。并且,逐渐减小的尺寸可以是呈等差数列设置的,也可以是呈不规则变化设置的。这样都能够使本申请的吹风机100实现逐级增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

当风扇130的数量为至少三级时,其中至少两级风扇130的直径不同或者倾角不同,进而实现实现风量的逐级增加,再通过导叶引导气流流动,使得气流平稳加速流动,大大降低风损及功率损耗,提高输出功率。

至少三级风扇130中的其中几级风扇130的直径相等,且大于或者小于其他风扇130的直径。举例来说,当风扇130的数量为三级时,可以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相等,另一级风扇130的直径大于或者小于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当风扇130的数量为四级时,可以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相等,也可以其中三级风扇130的直径相等,其余风扇130的直径可以大于其中两级或其中三级风扇130的直径,其余风扇130的直径也可以小于其中两级或其中三级风扇130的直径。当风扇130的数量为五级甚至更多时,其设置方式基本类似。这样都能够使本申请的吹风机100实现逐级增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

并且,直径相等的风扇130间隔设置。当风扇130的数量为三级时,可以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相等,另一级风扇130的直径大于或者小于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可以为另一级风扇130设置于两级直径相等的其中两级风扇130之间。当然,直径相等的风扇130也可以毗邻设置,此时,需要相邻的两级直径相等的风扇130之间的倾角不同。当风扇130的数量为三级时,可以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相等,另一级风扇130的直径大于或者小于其中两级风扇130的直径。可以将直径相等的其中两级风扇130相邻设置,另一级风扇130设置于其中一级风扇130的侧面,此时,另一级风扇130只能够与其中两级风扇130中的一级相邻设置。当风扇130的数量为四级甚至更多时,其设置方式基本类似。这样都能够使本申请的吹风机100实现逐级增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

当然,直径相等的风扇130也可不用间隔设置,只要保证相邻的直径相等的风扇130的倾角不同,也能够使本申请的吹风机100实现逐级增压,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同一级中的风扇130与导叶140之间存在预设间隙。这样能便于风扇130将气流传递到导叶140上,使得气流流动具有一定的路径,便于导叶140将倾斜的气流引导呈平行的气流,保证导叶140的导流效果,降低噪声。并且,原则上导叶140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是不受限制的,只要能够保证引导气流流动的效果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预设间隙的范围为3mm~12mm。这样能够保证气流具有足够的流动路径,以便于导叶140引导气流流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扇130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能够从进风侧进风经过轴流风扇后,从出风侧输出能够使气流实现增压与增速,并通过至少两级轴流风扇的工作风量和风压逐级叠加,从而得到更大的工作风量和风压,达到增压增速的目的,保证吹风机100能够输出高风压与高风速的气流,保证吹风效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用户使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吹风机100还包括吹风管150,吹风管150安装于吹风口112中,并与机壳110的内腔连通。吹风管150是中空设置的,吹风管150的内部形成共气流流动的通道,其通道可以是笔直设置的,也可以是部分折弯设置的。并且,吹风管150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吹风管150能够增加气流的输出路径,适用范围广。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风扇130的数量为两级,导叶140的数量也为两级。风扇130分别为第一级风扇131及第二级风扇132,导叶140分别为第一级导叶141及第二级导叶142。第一级风扇131与第二级风扇132设置于输出轴上,第一级导叶141位于第一级风扇131的出风侧,第二级导叶142位于第二级风扇132的出风侧。第一级风扇131的直径小于第二级风扇132的直径。第一级风扇131靠近进风口111设置,且第一级风扇131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口111。第二级风扇132位于第一级风扇131的出风侧,第一级风扇131及第二级风扇132都能够产生工作风量及风压。这样,当气流通过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10后,并逐渐与第一级风扇131及第二级风扇132相接触,将工作风量及风压逐级叠加,实现一级一级的加速增压,达到降低风损,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保证气流加速平稳。吹风机100在吹风时,吹风管150能够输出高风压与高风速的气流,提高吹树叶的效率,完成工时短,便于用户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风扇130的数量为两级,导叶140的数量也为两级。风扇130分别为第一级风扇131及第二级风扇132,导叶140分别为第一级导叶141及第二级导叶142。第一级风扇131与第二级风扇132设置于输出轴上,第一级导叶141位于第一级风扇131的出风侧,第二级导叶142位于第二级风扇132的出风侧。第一级风扇131的直径大于第二级风扇132的直径。第一级风扇131靠近进风口111设置,且第一级风扇131的进风侧朝向进风口111。第二级风扇132位于第一级风扇131的出风侧,第一级风扇131及第二级风扇132都能够产生工作风量及风压。这样,当气流通过进风口111进入机壳110后,并逐渐与第一级风扇131及第二级风扇132相接触,将工作风量及风压逐级叠加,实现一级一级的加速增压,达到降低风损,达到高风压与高风速的目的,保证气流加速平稳。吹风机100在吹风时,吹风管150能够输出高风压与高风速的气流,提高吹树叶的效率,完成工时短,便于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