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952阅读:1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为使路基连续、水流畅通,必须修建不同尺寸的排水构造物,小桥涵是工程结构中的首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平原区1~3道/Km、山区3~5道/Km。在小桥涵中,涵洞又占绝大多数,在平原地区,混凝土圆管涵占80%以上,有的几乎达100%,涵洞在公路中不可缺少。涵洞属于上部受压,两侧受挤,端部外露,中间流水的半地下工程。多数混凝土圆管涵在使用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表现形式为:管节裂缝(径向、纵向、裂纹);管节一端或整体沉陷;管节接缝间的沥青麻絮脱落;涵顶路基沉陷、跳车;由裂缝、沉陷等原因造成水从管节接口渗漏,形成洞外排水。

圆管涵病害产生的原因:①洞身部分的一体性差,横向没有管节间相互连接的结构,只依靠节下的垫层来保持,当有不均匀沉降时,就会造成管节接头上部或下部分离,错缝,水从缝隙中渗漏出去。②管节之间的平口对接形式,虽中间缝隙用沥青麻絮填塞,但其侧向抗剪力仍很小,当涵管两侧路基土在填筑和夯实不均匀时,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涵测的路基土必然是一侧先受压,另一侧再受压,致使产生某管节的侧向移位,管节接口部位产生错口,水就会从错口处排出。③不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违章操作,如洞身两侧填土不对称,有不均衡分层填筑和夯实,过早通车等。现有修复技术缓慢、复杂且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U形筋2和聚氨酯填充料层4;聚氨酯填充料层4由聚氨酯填充料经节段环形钢模3的注浆孔5向外填充到接缝内形成,该节段环形钢模3跨接缝暂时贴合在相邻两个管节1内;去除节段环形钢模3后,U形筋2跨接缝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节段环形钢模3由顶模31、侧模32、底模33三种分模拼接而成,各分模在拼接处设置有连接构造7;所述顶模31中心设置有排气孔6,底模33中心设置有注浆孔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连接构造7具有两个开口的圆孔,两个连接构造7重合后,用螺栓8穿过圆孔,再用螺母9紧固,使两个相邻的分模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注浆孔5和排气孔6为圆形或方形小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节段环形钢模3采用Q235钢板制成,钢板厚度大于等于2.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聚氨酯填充料层4的聚氨酯填充料由注浆孔5注入,直到从排气孔6排出时停止注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两个管节1的相邻端内壁每隔45°就跨接缝设有一个U形筋2,整个接缝断面共设八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U形筋2由精轧螺纹钢筋制成,其竖向长度大于管节1厚度。

操作时,清除管节接缝内填充物,凿毛管节侧壁,高压水枪冲洗接缝,支好节段环形钢模,用压浆机从注浆孔压注填充料,直至排气孔有填充料排出,填充料固化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钢模;在管节内壁钻孔(可用混凝土钢筋检测仪定位管节内预设钢筋,避免孔位与其冲突),跨缝植入U形筋,形成修复管节间接缝构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将聚氨酯填充料注入管节接缝内,在接缝形成嵌填,使圆管涵防渗水、漏水能力得以修复和增强;同时增设U形筋使圆管涵洞横向刚度增强,各管节协同受力,有效防止在上部汽车荷载及土压力作用下,管节的不均匀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图;图2:节段环形钢模构造图;图3:连接构造安装图;管节-1、U形筋-2、节段环形钢模-3、顶模-31、侧模-32、底模-33、聚氨酯填充料层-4、注浆孔-5、排气孔-6、连接构造-7、螺栓-8、螺母-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构造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U形筋2和聚氨酯填充料层4;聚氨酯填充料层4由聚氨酯填充料经节段环形钢模3的注浆孔5向外填充到接缝内形成,该节段环形钢模3跨接缝暂时贴合在相邻两个管节1内;去除节段环形钢模3后,U形筋2跨接缝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1。所述节段环形钢模3由顶模31、侧模32、底模33三种分模拼接而成,各分模在拼接处设置有连接构造7;所述顶模31中心设置有排气孔6,底模33中心设置有注浆孔5。所述连接构造7具有两个开口的圆孔,两个连接构造7重合后,用螺栓8穿过圆孔,再用螺母9紧固,使两个相邻的分模紧密连接。所述注浆孔5和排气孔6为圆形小孔。所述节段环形钢模3采用Q235钢板制成,钢板厚度等于2.0mm。所述聚氨酯填充料层4的聚氨酯填充料由注浆孔5注入,直到从排气孔6排出时停止注入。所述两个管节1的相邻端内壁每隔45°就跨接缝设有一个U形筋2,整个接缝断面共设八个。所述U形筋2由精轧螺纹钢筋制成,其竖向长度大于管节1厚度。

实施例2

一种快速修复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节间接缝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U形筋2和聚氨酯填充料层4;聚氨酯填充料层4由聚氨酯填充料经节段环形钢模3的注浆孔5向外填充到接缝内形成,该节段环形钢模3跨接缝暂时贴合在相邻两个管节1内;去除节段环形钢模3后,U形筋2跨接缝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1。所述管节1两端管体的侧面每隔45°跨缝设有一个U形筋2,整个接缝断面共设八个。所述U形筋2由精轧螺纹钢筋制成,其竖向长度应大于管节厚度,横向长度应满足跨缝要求。所述节段环形钢模3,面板采用Q235钢板,根据修复的管节直径模数制成,面板厚度为2.1mm;为保证拼装、运输方便节段环形钢模3由五个节段三部分(顶模31、侧模32、底模33)拼接而成,拼接处设置环形钢模节段连接构造7;顶模31中心设置排气孔6,底模33中心设置注浆孔5。所述聚氨酯填充料是一种改性环氧树脂结构胶,与钢材、混凝土粘结能力强,有一定的膨胀性,可确保接缝填充密实,固化后强度高,韧性好,适用于混凝土拼装构件接缝的灌封。所述注浆孔5、排气孔6为方形小孔。

本实用新型施工时的工艺流程:

(1)清理凿毛:清除管节接缝内积存的松散泥土及其它填充物,用冲击钻对管节侧壁进行凿毛,凿毛深度控制为2mm,最后用高压水枪对接缝内进行冲洗。

(2)支模:拼接安装节段环形钢模,紧固环形钢模节段连接构造处的螺栓和螺母。封堵钢模与管涵节段接缝部位,防止填充料渗漏。支模完毕后对其进行闭水试验,对渗漏处进行二次封堵。

(3)填注:压浆机从注浆孔压注填充料,直至排气孔有填充料排出,确保填注饱满、密实,填注过程中压力控制在0.25Mpa。填充料固化强度达到标准值50%的要求后拆模。

(4)钻孔植筋:用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检测管节内预设钢筋,避免钻孔位置与其冲突,钻孔深度应大于管涵厚度1cm。用植筋胶植入U形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