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9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般桥梁结构拆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



背景技术:

对目前桥梁应用进行归类,可分为爆破拆除法和机械(非爆破)拆除法两个大的类别,每个类别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应用,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桥梁拆除多采用爆破法、直接破除法、机械吊装法,但跨既有通车线路桥梁一般采用机械法拆除。机械拆除法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桥梁进行破碎、分割、吊运等形式进行拆除。水中桥梁多采用浮吊吊装拆除,陆地支架法常采用较大吨位吊机大块拆除。但是,现有的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存在安全防护不到位、支护结构不合理、所用吊装设备型号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合理利用力学原理和施工效率高的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件和抱箍,所述支撑件布置于相应桥墩底部周围的承台上并与桥墩平行,支撑件通过所述抱箍紧箍在桥墩侧部,相邻的两支撑件顶部搭装有分配梁组,所述分配梁组顶部装设有用于在拆除桥梁时承受桥梁重量的承重支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位于桥梁两端部的支撑件设置在相应桥墩的内侧部,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件设置在相应桥墩的两侧。

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器和斜撑,所述分配梁组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于相邻的两支撑件的顶部,所述斜撑一端与支撑件腰部固接,另一端与分配梁组侧沿的底部固接。

所述分配梁组包括两个以上的纵向桩顶分配梁、贝雷梁和横向小分配梁,所述贝雷梁固定于所述纵向桩顶分配梁和所述横向小分配梁之间,所述纵向桩顶分配梁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部,所述纵向桩顶分配梁的侧沿的底部通过所述斜撑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件腰部上,所述贝雷梁焊接于所述纵向桩顶分配梁的顶部,所述承重支架安装于横向小分配梁的顶部。

所述承重支架为满堂脚手架。

所述支撑件通过钢筋和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承台上。

所述支撑件为钢立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支撑件布置于相应桥墩底部周围的承台上并与桥墩平行,支撑件通过所述抱箍紧箍在桥墩侧部,相邻的两支撑件顶部搭装有分配梁组,分配梁组顶部装设有用于在拆除桥梁时承受桥梁重量的承重支架。支撑在承台上的支撑件代替了振动锤打入桩基础,方便了施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支撑件通过抱箍紧箍在桥墩侧部,减少了施工投入,保证了支撑件的稳定性。在已安装的相邻支撑件顶部搭装设分配梁组和承重支架,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施工方便、效率高。承重支架与桥梁的梁体顶紧,即梁部的荷载传递给承重支架,然后传递给支撑件和承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的施工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的施工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横向分条梁体切割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的施工吊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的安装流程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承台;2、支架;22、支撑件;24、抱箍;25、分配梁组;251、纵向桩顶分配梁;252、贝雷梁;253、横向小分配梁;26、连接器;27、承重支架;28、斜撑; 3、梁体;31、板梁单元;4、跨线路面;5、施工临时通道;6、安全防护装置; 7、桥墩;8、吊装设备;9、橡胶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设支架:以桥墩7、跨线路面4为搭设基础,沿桥墩7侧部搭设支架2,桥梁的梁体3整体承载于支架2上;

S2:墩梁临时抄垫:将中跨的梁体3和桥墩7之间的空隙用橡胶垫块9进行临时抄底垫实,确保梁体3在切割过程中,荷载有效传递到桥墩7;

S3:横向分条:从中跨的跨中部位切断梁体3,以临时抄底垫实部位的桥墩7为梁体3的受力支撑点,自切断部位向临时抄底垫实部位的桥墩7方向切割梁体3的同时,自伸缩缝位置向临时抄底垫实部位的桥墩7方向对称依次切割梁体3,将梁体3横向分条切割成板梁单元31,板梁单元31落在支架2上;

S4:分块吊放:利用吊装设备8将切割的板梁单元31依次进行吊放至指定位置;

S5:拆卸支架:待板梁单元31吊放完成后,对支架2进行拆卸。

支撑件22起临时承载切割梁体3的作用;将中跨的梁体3和桥墩7之间的空隙用橡胶垫块9进行临时抄底垫实,将切断后的梁体3重量集中转移到桥墩7下部结构上,降低支架2的承载风险;从中跨的跨中部位切断梁体3后,沿切断部位向中间墩方向横向对称切割,合理利用力学原理,减少切割难度、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步骤S1中搭设支架2的步骤具体为:沿桥墩7侧部搭设平行于桥墩7的支撑件22,以支撑件22为支撑,在相邻桥墩7的支撑件22之间的上部搭设分配梁组25和承重支架27,承重支架27的顶部紧贴于梁体3的下部。

步骤S1中搭设分配梁组25和承重支架27的具体步骤为:在相邻桥墩7的支撑件22之间的上部搭设分配梁组25,在分配梁组25的上部铺设承重支架27直至承重支架27的顶部紧贴于梁体3的下部,在分配梁组25与承重支架27之间空隙处采用锲形块进行抄底垫实。

步骤S1中搭设分配梁组25和承重支架27的具体步骤还包括:在梁体3两侧承重支架27的顶部搭设施工临时通道5,在施工临时通道5外侧设置安全防护装置6。

步骤S4中吊装设备8位于待吊放的板梁单元31所在跨线路面4的同一车道上。本实施例中,所用吊装设备8为吊机,吊机较大块梁体解除时设备型号相对较小,吊机站位与待切割的板梁单元31所在跨线路面4位置一致,避免对对向行车道行车进行干扰,减少施工对原有交通的影响,满足保通的要求。

步骤S5的具体步骤为:在同一切割方向上,待所有板梁单元31吊放完成后,对已吊放板梁单元31下方的支架2从上至下逐跨拆卸。

步骤S3中切割所用设备为绳锯。

步骤S3中横向分条梁体的切割方向为:主跨依次由跨中至墩顶、边跨由边墩至中跨墩顶。

本实用新型的跨线连续梁拆除方法采用全支架法机械切割拆除,即将待拆除梁体3用墩梁式封闭支架+钢管脚手架组合的支架2进行支撑,使梁体3重量全部由支架2承受,然后用切割设备,即绳锯,横向切割梁体3,将梁体3分解为小块的板梁单元31进行吊装,完成桥梁拆除,施工方法较成熟。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支架2包括支撑件22和抱箍24,支撑件22布置于相应桥墩7底部周围的承台1上并与桥墩7平行,支撑件22通过抱箍24紧箍在桥墩7侧部,相邻的两支撑件22顶部搭装有分配梁组25,分配梁组25顶部装设有用于在拆除桥梁时承受桥梁重量的承重支架27。支撑在承台1上的支撑件22代替了振动锤打入桩基础,方便了施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支撑件22通过抱箍24紧箍在桥墩7侧部,减少了施工投入,保证了支撑件22的稳定性。在已安装的相邻支撑件22顶部搭装设分配梁组25和承重支架27,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施工方便、效率高。承重支架27与桥梁的梁体顶紧,即梁部的荷载传递给承重支架27,然后传递给支撑件22和承台1。

位于桥梁两端部的支撑件22设置在相应桥墩7的内侧部,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件22设置在相应桥墩7的两侧。

支架2还包括连接器26和斜撑28,分配梁组25的两端通过连接器26固定于相邻的两支撑件22的顶部,斜撑28一端与支撑件22腰部固接,另一端与分配梁组25侧沿的底部固接。

分配梁组25包括两个以上的纵向桩顶分配梁251、贝雷梁252和横向小分配梁253,贝雷梁252固定于纵向桩顶分配梁251和横向小分配梁253之间,纵向桩顶分配梁251的中部通过连接器26固定于支撑件22的顶部,纵向桩顶分配梁251的侧沿的底部通过斜撑28的一端固定于支撑件22腰部上,贝雷梁252焊接于纵向桩顶分配梁251的顶部,承重支架27安装于横向小分配梁253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承重支架27为满堂脚手架。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通过钢筋和钢板固定连接于承台1上。

本实施例中,纵向桩顶分配梁251为立柱顶型钢分配梁。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为钢立柱。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跨线连续梁拆除用支架的安装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承台基准面找平:在承台1上进行初找平后植入钢筋再施工钢板,保证支撑件22荷载均匀传递,确保支撑件22的稳定性、整体性;

(2)支撑件安装:利用承台1作为支架的搭设基础,在承台1上安装支撑件22,使承台1承载支架的梁体及支架重力,支架不会跌落,进一步加大了施工的安全保证系数;

(3)抱箍施工:将支撑件22通过抱箍24与桥墩7进行固定连接,使支架附着固定于桥墩7,保证支撑件22的稳定性,从而能提高桥梁拆除的稳定性;

(4)分配梁组安装:

(4-1)纵向桩顶分配梁安装:在已安装的支撑件22的顶部加设纵向桩顶分配梁251并使用连接器26连接固定,这样设置既结合了桥梁结构型式,又安装快速、方便、安全,从而使桥梁拆除简单易行;

(4-2)贝雷梁、横向小分配梁安装:采用吊机在纵向桩顶分配梁251上安装贝雷梁252,通过钢板焊接均匀传递荷载,然后在其上安装横向小分配梁253;

(5)承重支架安装:在分配梁组25上搭设满堂支架作为承重支架,这样设置,桥梁下方用支架全部支撑,一方面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减少施工现场的人员配备。

本实施例中连续梁为三跨连续梁,梁体3被分成为六等份的板梁单元31,其应用具体如下:先沿桥墩7搭设支架2;将梁体3底部与支架2抄底垫实,抄垫满足要求后,从中跨跨中部位切断梁体3,在沿切断部位或伸缩缝位置向临时抄底垫实部位的桥墩7处对称横向切割;将切割形成的板梁单元31依次用汽车吊机进行吊放;待板梁单元31吊放完成后,对支架2进行拆卸。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在搭设支架2后,将中跨的梁体3和桥墩7之间的空隙临时抄底垫实,使得中跨的梁体3和桥墩7紧密帖实,贴实不足部位用支架进行调节,保证切割梁体3后的板梁单元31能平稳落在支架2上,同时在梁体3两侧设置施工临时通道5,施工临时通道5外侧加安全防护装置6,本实施例为密目钢筋网及绿王,并设置安全防护栏,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为将梁体3切割时从机动系统转变为近似的静定系,切割应保证在沿跨中部位向临时抄底垫实部位的桥墩7切割时,自伸缩缝位置向临时抄底垫实部位的桥墩7方向应同时对称依次切割梁体3,保证待切割梁体3与桥墩7下部结构始终成T形。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S2之前,先将跨线连续梁的翼板进行切除吊放,能保证板梁单元31主体为一块规则的矩形体,便于板梁单元31吊放时的受力,使吊放过程更加平稳可靠。

本实施例中,采用绳锯进行切割,采用绳锯切割方便可靠,可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吊装设备8的站位同梁体3所在跨线桥路面位置相同,待所有板梁单元31吊放完成后,对支架2进行从上至下、逐跨拆卸,这样操作,一方面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减少施工现场的人员配备,基本能实现吊放工作与拆卸工作同步进行,可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减少对对向行车道的干扰,满足保通的要求。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