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汽车上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18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汽车上台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折叠式汽车上台器,涉及汽车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当汽车驾驶员为了到达目的地或者合适的停车地点需要驾驶汽车登上台阶时,时常会出现没有登台阶的坡段或者供汽车登上台阶的固定坡段被占用的情况,驾驶者只能强行将汽车驾驶上台阶,由于上车过程中,车辆整体存在高度差异,若是载人车辆则会严重影响车内人员的舒适程度,若是装载着不能接受冲击的货物时,容易损坏货物;并且当车辆的负荷较大时还有侧翻的危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车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汽车上台器,为汽车驾驶员需要登上台阶时提供一个台阶,保证车辆的平稳驾驶,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并且保证车辆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式汽车上台器,包括上台面和底座,所述上台面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底座连接,所述上台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高度支撑架连接,所述底座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与高度支撑架结构配合的定位卡槽,所述底座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与高度支撑架结构配合的折回卡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与高度支撑架结构配合的低位卡槽,能够根据台阶的高度对折叠汽车登台器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高度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端部设置有安全槽,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稳定杆内安装有弹簧和固定杆,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连接,所述弹簧的中部安装有两个压缩片,所述稳定杆上设置有压缩片活动凹槽,通过伸缩结构配合定位卡槽、折回卡槽、低位卡槽等来对稳定杆的位置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压缩片通过伸缩杆连接,方便使用者施力以压缩稳定杆内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齿,保证登台过程的平稳,以免上台器发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折叠式汽车上台器的折叠结构设计能够在使用时将高度支撑架固定在定位卡槽,在不需使用时,将高度支撑架收入上台面的下方,固定在折回卡槽内,节约空间方便携带。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汽车上台器,为汽车驾驶员需要登上台阶时提供一个台阶,保证车辆的平稳驾驶,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并且保证车辆的性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汽车上台器右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汽车上台器折叠状态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汽车上台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安全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稳定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台面,2、底座,3、高度支撑架,31、支撑杆,32、稳定杆,321、弹簧,322、固定杆、323、压缩片,4、低位卡槽,5、定位卡槽,6、折回卡槽,7、防滑齿,8、安全槽,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同时,由于下文所述的只是部分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折叠式汽车上台器,如图1~3所示,包括上台面1和底座2,所述上台面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9与底座2连接,所述上台面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0与高度支撑架3连接,所述底座2远离第一转轴的9一端的设置有与高度支撑架3结构配合的定位卡槽5,所述底座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与高度支撑架3结构配合的折回卡槽6。

所述底座2中部设置有与高度支撑架3结构配合的低位卡槽4。

所述高度支撑架3包括支撑杆31和稳定杆32。

实施例1:所述定位卡槽5、低位卡槽4和折回卡槽6为开口槽,即凹槽结构,所述稳定杆32的端部设置有安全槽8。通过安全槽8配合低位卡槽4和定位卡槽5将稳定杆32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得到确定的三角形结构,即稳定的上台器结构。

实施例2:所述稳定杆32内安装有弹簧321和固定杆322,所述弹簧32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杆322连接,所述弹簧321的中部安装有两个压缩片323,所述稳定杆32上设置有压缩片活动凹槽。使用者通过挤压压缩片323在弹簧321的作用下拉近两个固定杆322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固定杆322收缩进入稳定杆内,将稳定杆32放置在定位卡槽5、低位卡槽4或者折回卡槽的相应位置,松开压缩片323,固定杆322收到弹簧的推力向外延伸,从而进入与之配合的卡槽结构,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定位卡槽5和低位卡槽4为闭口槽,即在底座相应位置为内表面凹陷结构。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压缩片323通过伸缩杆连接。

实施例4: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底座2下表面设置有防滑齿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