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2458阅读:2421来源:国知局
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铁桥梁AB墙模板辅助定位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



背景技术:

高铁桥梁AB墙是位于高铁桥梁一侧,用于在两者之间铺设电缆等。在高铁桥梁AB墙的施工过程如下:测量放样→清理凿毛→钢筋加工与捆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防护墙断缝的形成→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高铁AB墙的模板均采用整块钢模,一般2米一段,在模板的安装调整过程中,需要检查线型,保证模板偏差控制在2mm以内,确保直顺。

但是高铁桥梁AB墙施工中,纯手工移动模板,线型很难控制,容易发生波浪形弯曲,不论从视觉还是从质量方面考虑,都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桥梁AB墙线型顺直的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包括多个架体,架体包括分别供AB墙模板插入的第一限位夹和第二限位夹以及固定第一限位夹和第二限位夹的连板,第一、第二限位夹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把定位支架安装在已经拼装完整的AB墙钢模上,使第一、第二限位夹分别夹持住A墙和B墙的钢模,而连板使第一、第二限位夹保持相对固定且始终平行,利用限位夹的长度和强度,对高铁桥梁AB墙模板的线型起到顺直的作用,这样浇筑在模板中的AB墙的线型也保持顺直,而且由于采用插接的方式,便于安装与拆卸架体,从而可以重复使用。

较佳的,相邻的架体间距范围为3.5m到4.5m。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根据在反复的是实验与实践中证明,在4m左右的间隔设置架体,可以在保证AB墙线型顺直的前提下,减少架体的数量,减轻工人安装架体的劳动。

较佳的,第一限位夹与第二限位夹均包括抵接AB墙模板两侧的支脚,支脚长度大于AB墙模板高度的2/3。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证支脚具有足够的强度与长度,在对高铁桥梁AB墙模板夹持时不变形,从而将高铁桥梁AB墙模板微调、纠正,保证对高铁桥梁AB墙的线型起到顺直的作用。

较佳的,架体由角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是一种现有的常见受力构件,有较好的可焊性、塑性变形性能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由于角钢本身就具有支脚部,便于支脚的设置。

较佳的,架体包括两个第一角钢和两个第二角钢,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均包括连板部与支脚部,两个第一角钢的连板部远离支脚部一侧相互固接,而两个第二角钢的连板部与第一角钢的连板部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为两种型号不同的角钢,由于角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因此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相互固接,所以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焊接,从而使第一、第二角钢的连板部形成连板,而支脚部形成支脚。

较佳的,第二角钢的连板部位于第一限位夹与第二限位夹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止第二角钢的连板部位于限位夹内,防止第二角钢的连板部降低限位夹的深度,保证AB墙模板插入限位夹的深度足够。

较佳的,架体包括底板和四个第三角钢,第三角钢包括连板部与支脚部,四个第三角钢的支脚部相互平行且连板部均固接在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底板承载四个第三角钢,便于第三角钢的安装与设置。

较佳的,位于内侧的两个第三角钢与底板焊接,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三角钢与底板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螺栓连接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更换位于外侧的第三角钢,通过改变他们的型号,改变第一限位夹与第二限位夹的间距,从而使架体适用于不同尺寸的AB 墙的制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把定位支架安装在已经拼装完整的钢模上,支架支腿的长度要大于钢模板高度的2/3,利用支腿的长度和强度,对高铁桥梁AB墙模板的线型起到顺直的作用,提高施工速度,节约施工整体成本,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安装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11、连板;12、支脚;13、第一限位夹;14、第二限位夹;2、角钢;21、连板部;22、支脚部;3、第一角钢;4、第二角钢;5、底板;51、一字孔;6、第三角钢;7、AB墙模板;71、A墙模板;72、B墙模板;8、螺栓;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高铁桥梁AB墙模板定位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在已经拼装完整的AB墙模板7的多个架体1。

从功能实施角度上看,架体1包括连板11以及沿连板11法向设置的两组支脚12,两组支脚12分别位于连板11两端,每组支脚12两个且均固定在连板11上,四个支脚12均相互平行,支脚12长度一致且均大于AB墙模板7高度的2/3;两组支脚12分别形成第一限位夹13和第二限位夹14。

施工时,将第一限位夹13和第二限位夹14分别套设在A墙模板71和B墙模板72外,使支脚12分别夹持在AB墙模板7的两侧,从而对A墙模板71和B墙模板72相对位置微调,提高高铁AB墙模板7定位准确度,确保AB墙线型顺直度;反复上述步骤将多个架体1安装在AB墙模板7上,相邻的架体1间距在四米左右。

从制造角度的角度来看,架体1由角钢2制成,角钢2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即包括连板部21和支脚部22。架体1由两种型号角钢2焊接而成,两种型号的角钢2一大一小且每种各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角钢3和两个第二角钢4。两个第一角钢3的连板部21远离支脚部22一侧相互焊接,而在保持所有支脚部22相互平行的前提下,两个第二角钢4的连板部21与第一角钢3的连板部21焊接,且第二角钢4的连板部21位于第一限位夹13与第二限位夹14之间。这样第一角钢3和第二角钢4的连板部21成为了连板11,而第一角钢3和第二角钢4的支脚部22形成为了支脚12,从而形成一个架体1。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架体1由底板5和四个第三角钢6制成,位于内侧的两个第三角钢6焊接在底板5上,而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三角钢6螺栓连接在底板5上。

其中,底板5为一块长方形钢板,底板5两端开有多个一字孔51,一字孔51沿支脚12中心连线的方向延伸,而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三角钢6开有相应的通孔,螺栓8穿过一字孔51和通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9。

当施工时,旋松螺母9,沿一字孔51滑移位于外侧的两个第三角钢6,从而调整第一限位夹13与第二限位夹14的间距,进而使架体1适应不同尺寸的AB墙模板7。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