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93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养护结构,属于公路养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现有的公路路面中沥青路面占有大多数,其中石灰稳定类、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基层结构形式。半刚性基层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稳定性高等突出优点,但是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半刚性基层的干缩裂缝、温缩裂缝非常普遍,进而造成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而且半刚性基层抗冲刷能力较差,再加上沥青路面结构整体属于密实性结构,层间水不能及时排除,在荷载和水动力的作用下,极易出现坑槽、唧浆等路面病害,最终导致路面结构的破坏。路面半刚性基层病害处理一直是路面养护的一大难题,由于养护施工的局限性,恢复原有的半刚性基层难以实施,而且恢复的半刚性基层仍然存在固有的缺点,再加上原有路面结构中滞留的层间水难以排除,路面养护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沥青路面养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路面养护结构,所述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基层,所述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一侧设置为绿植带,所述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另一侧设置为硬路肩,所述路面养护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中粒沥青砼层和细粒沥青砼层,所述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层中的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26.5-37.5mm。

进一步的,所述中粒沥青砼层中的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9-26.5mm。

进一步的,所述细粒沥青砼层中的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2-16mm。

进一步的,所述硬路肩的下方水平设置有横向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6-30cm。

进一步的,所述中粒沥青砼层的厚度为6-10cm。

进一步的,所述细粒沥青砼层的厚度为4-6c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沥青路面养护结构中的各层结构相互配合,能够抵抗较大的塑性和剪切变形,承担重载交通,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配合横向排水工艺,可以较好的排除路面结构中的层间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基层1、绿植带2、硬路肩3、横向排水管4、透水沥青混凝土层5、中粒沥青砼层6、细粒沥青砼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路面养护结构,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基层1,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一侧设置为绿植带2,沥青路面养护结构的另一侧设置为硬路肩3,硬路肩3的下方水平设置有横向排水管4,路面养护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5、中粒沥青砼层6和细粒沥青砼层7,透水性沥青混凝土层5中的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26.5-37.5mm,透水沥青混凝土层5的厚度为16-30cm,中粒沥青砼层6中的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9-26.5mm,中粒沥青砼层6的厚度为6-10cm,细粒沥青砼层7中的沥青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为13.2-16mm,细粒沥青砼层7的厚度为4-6cm。

G318广德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原路面结构为:4cm AC-13C(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0C (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6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 石灰土,路面病害主要为车辙、坑槽、纵向裂缝,并且唧浆、冒水现象非常严重。经分析研究,老路病害的主要原因为路面结构中的水无法排出,路面结构受到水的侵蚀,再加上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最终造成路面结构破坏。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沥青路面养护结构为养护方案:首先铣刨原沥青面层及20cm基层后,铺设本实用新型中的路面结构,路面养护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中粒沥青砼层和细粒沥青砼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