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867阅读:9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排水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高速公路路面排水是依靠道路两侧散排或沿拦水埂汇流至急流槽来进行排水的,急流槽纵向间距一般20~40m。由于道路较宽、汇水面积较大,路面平坦、纵坡很小,且横坡又不能太大,降雨时公路两侧路面沿拦水埂常出现带状水流,散排水常常对了路堤边坡造成严重冲刷,且在路边低洼常处存在积水现象,影响了行车安全。此外,地表水还会大量流入路面边缘处的缝隙中,进入路基的水分会增大路基填料的含水量,降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甚至出现冻胀、翻浆及路堤失稳等病害。目前的高速公路路面通过镶嵌排水槽来解决排水的问题。目前的路面排水槽在损坏时不可以进行拆装更换,非常的麻烦;而且由于雨水中含有大量泥沙,容易造成排水槽的堵塞。为此提出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包括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内部的中部沿其纵向设置有第一凸起,且第二槽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对应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槽体靠近开口处的两侧内壁均沿其纵向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网格板,所述第二滑槽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且第二滑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第一槽体外部的两侧沿其纵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槽盖,所述槽盖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槽盖设置为C形盖。

优选的,所述网格板设置为波浪形板。

优选的,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隔网。

优选的,多个所述通孔在槽盖上为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积水通过通孔流入第二槽体内,设置在第二槽体内的网格板可对积水中的泥沙等物质进行过滤,并且可使泥沙聚集在波浪形板的低洼处,便于使用者将网格板抽出进行清理,第一槽体对第二槽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第二槽体损坏时可直接将其抽出进行更换,既快捷又简单,设置在第二槽体两端的凹槽和第二凸起便于多个第二槽体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安装等优点,方便使用者对水槽进行快速更换,并且可避免排水槽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的第二槽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槽体1、槽盖2、第一滑槽3、通孔4、网格板5、第二滑槽6、第二槽体7、第一凸起8、第三滑槽9、凹槽10、第二凸起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可拆装的高速公路路面边缘排水槽,包括第一槽体1,第一槽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槽体7,第一槽体1内部的中部沿其纵向设置有第一凸起8,且第二槽体7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凸起8相对应的第三滑槽9,第二槽体7靠近开口处的两侧内壁均沿其纵向开设有第二滑槽6,且第二滑槽6内滑动连接有网格板5,网格板5设置为波浪形板,这样设置可使积水中的泥沙聚集于波浪形板的低洼处,便于使用者进行清理,且可避免泥沙将网格板5全部堵塞的情况,第所述第二滑槽6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11,且第二滑槽6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凸起11相对应的凹槽10,这样设置便于多个第二滑槽6之间的连接。

第一槽体1外部的两侧沿其纵向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第一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槽盖2,槽盖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通孔4内均设置有隔网,隔网可对积水中的泥沙进行第一步粗过滤,且多个通孔4在槽盖2上为均匀分布,这样设置可使槽盖2的结构较为稳定,以免槽盖2受外部压力破碎,槽盖2设置为C形盖,可使槽盖2与第一滑槽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积水通过通孔4流入第二槽体7内,设置在第二槽体7内的网格板5可对积水中的泥沙等物质进行过滤,并且可使泥沙聚集在波浪形板的低洼处,便于使用者将网格板5抽出进行清理,第一槽体1对第二槽体7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第二槽体7损坏时可直接将其抽出进行更换,既快捷又简单,设置在第二槽体7两端的凹槽10和第二凸起11便于多个第二槽体7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