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及其道路警示光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5463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主要用于车辆交通防止越轨翻车的警示。



背景技术:

道路轮廓标、警示柱夜间反光能保护车辆安全通行,避免车辆偏离路线造成车祸,然而,漫长的公路两边沿因泥浆溅起高达一米多,因此,轮廓标上的反光材料被覆盖上泥土而失去作用,尤其数百万公里的村村通路,道路窄小,柱式轮廓标易被碰断,同时也无法在漫长的乡道投资设置护栏,隔离墩进行防护。因此处于长期无标识保护状态,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隐患严重。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标志国标图274所示的百米柱,是以1.2米高的水泥柱顶部或PVC柱贴反光膜,造价每根百元以上,在一二级公路上每一百米设置一根;近年用塑料吹制高80-100cm贴反光膜的标志每根造价也很贵,但是同样易污染,易碰坏失效,易老化,由于安装距离太远,不能形成光带状,故不能清晰的体现道路每一个地方的轮廓。

本申请的申请人钱宏诚在该申请的申请日之前获得专利201420217587.7,发明名称为定向反光竹木制轮廓标,成本低,高位反光克服了溅泥遮盖的问题,但是安装在路边缘时,也容易碰断失效,且无发光材料帮助行人、骑自行车人在无灯光黑暗情况下行路安全。本申请的申请人钱宏诚在该申请的申请日之前获得专利zl201521058594.8发明名称为:乡村公路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因制作工序多手工上螺丝等,为减少成本而再申请支架与柱体为一体的一种小型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采用厚度2-3mm,宽度为3.5cm的钢板折弯而成,该主体整体呈L形设置,包括柱体和路基连接部,所述柱体的顶端套装有透明塑料外套,该塑料外套内设置有用于盛放发光粉的腔体,所述柱体的外围从上至下依次包覆有蓄能发光膜和反光膜,路基连接部平行于路面,在该路基连接部上设置有预留孔,膨胀螺丝穿过预留孔后,将路基连接部固定在路基上,所述的路基连接部伸出路沿10-15cm。

所述的钢板为镀锌钢板或者不锈钢钢板。

所述的柱体高度为25cm~2m。

一种道路警示光带,将所述的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安装在路基的两侧,每一侧的相邻两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的距离为3-5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无论是白天、夜晚、大雪的环境下,驾驶员都看的清楚道路,沿着道路两侧的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形成的两条光带之间的道路前进,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在无灯光的时候,也能看清左右两边的自发光的轮廓标,而且由于柱体与路基之间形成间距,车辆不会对其造成撞击破坏,也不容易对其造成车压损坏。由于视该路段溅起泥浆高度设置柱体高度,从而使得警示装置得到了保障,解决了各种公路长期未能解决的污染反光失效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公路轮廓标、道钉失效的大问题,它还适用于无照明的郊区公路、农村公路、城市花台道牙、隧道道牙、危险山区道路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

标一种小型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采用厚度2-3mm,宽度为3.5cm的钢板折弯而成,该主体整体呈L形设置,包括柱体8和路基连接部1,所述柱体8的顶端套装有透明塑料外套2,该塑料外套2内设置有用于盛放发光粉的腔体,防止钢板二次伤害;所述柱体的外围从上至下依次包覆有蓄能发光膜3和反光膜4,路基连接部1平行于路面,在该路基连接部1上设置有预留孔7,膨胀螺丝穿过预留孔7后,将路基连接部1固定在路基6上,所述的路基连接部伸出路沿10-15cm形成延伸段5,防碰压。

所述的钢板为镀锌钢板或者不锈钢钢板。

所述的柱体8高度为25cm~2m,具体视泥浆高度而定,从而保证柱体的反光之性能,蓄能发光膜和反光膜要高于泥浆溅起的区域,一般为25cm~2m。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道路警示光带,将小型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安装在路基的两侧,每一侧的相邻两小型路侧发光反光防碰压警示轮廓标的距离为3-5米,整体形成一种夹道护送的感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