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程改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的顽疾,尤其是在北京、广州、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出行常态。
造成交通拥堵一方面原因在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于道路、桥梁的狭窄。目前,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市政部门所采用的措施为:对道路以及桥梁进行拓宽。道路拓宽施工较为简单,仅需要基于原有路基进行拓宽即可,但是对于桥梁拓宽,其施工要复杂很多。
桥梁拓宽需要将原桥梁边缘的防护结构进行去除,然后拼接新的桥梁,在新、旧桥梁的拼接部位浇注水泥从而保持桥面的平整。在上述施工方案中,新、旧桥梁拼接后,其连接部位新浇筑的水泥砼结构容易出现裂缝,这样不仅降低了桥梁的结构强度,还会增加桥梁后期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桥梁拓宽施工存在的拼接缝浇筑水泥容易开裂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包括:
桥梁支柱连接组件,所述桥梁支柱连接组件包括有用于与新桥桥梁支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用于与旧桥桥梁支柱连接的第二连接板,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管,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管,所述第一连接套管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套管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套管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相对设置并通过连接螺纹杆连接,所述连接螺纹杆的中部为转动部,所述连接螺纹杆自其中部向其端部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转动部两侧设置的所述连接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桥底托板组件,所述桥底托板组件包括有接触板以及支撑板,所述接触板用于与桥底底面相接触,所述接触板与所述支撑板通过工字钢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接触板通过铆钉固定设置在桥底,于所述支撑板的下侧面铰接有加固连杆,所述加固连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加固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新桥桥梁支柱连接的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套管的侧面为平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旧桥桥梁支柱连接的侧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的侧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螺纹杆为铸铁连接螺纹杆,所述连接螺纹杆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为钢板,所述第一连接套管为钢管,所述第一连接套管焊接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为钢板,所述第二连接套管为钢管,所述第二连接套管焊接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套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套管均布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套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套管均布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地,于所述接触板的上侧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能够在旧桥拓宽作业中对新桥桥梁支柱以及旧桥桥梁支柱提供连接支撑,在新桥桥梁以及旧桥桥梁之间设置了桥梁支柱连接组件,其可以提高新桥相对于旧桥设置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桥底托板组件,其还可以对缝隙处浇筑的水泥进行支撑,由于新浇筑的水泥具有底部支撑,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桥梁拓宽施工存在的拼接缝浇筑水泥容易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第一连接板1、第一连接套管2、连接螺纹杆3、转动部4、接触板5、支撑板6、工字钢横梁7、加固连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该加固装置用于在旧桥拓宽工程作业中对新、旧桥梁进行加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桥梁拓宽加固装置包括如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桥梁支柱连接组件
桥梁支柱连接组件包括有用于与新桥桥梁支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以及用于与旧桥桥梁支柱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1用于与新桥桥梁的支柱进行连接,一般情况下,桥梁支柱多采用圆柱体结构,因此,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1与新桥桥梁支柱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第一连接板1用于与新桥桥梁支柱所连接的侧面采用平滑的弧形面结构,这样可以提高第一连接板1与新桥桥梁支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连接板1在新桥桥梁支柱上设置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第二连接板的结构设计构思与第一连接板1的设计构思相同,在此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在第一连接板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套管2,于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套管,第一连接套管2以及第二连接套管均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管2以及第二连接套管相对设置并通过连接螺纹杆3连接,连接螺纹杆3的中部为转动部4,连接螺纹杆3自其中部(转动部4)向其端部设置有连接螺纹,转动部4两侧设置的连接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连接板1以及第二连接板通过铆钉固定设置到新桥桥梁支柱以及旧桥桥梁支柱上后,通过连接螺纹杆3将第一连接套管2以及第二连接套管进行连接,由于连接螺纹杆3两端设置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并且第一连接套管2以及第二连接套管相对设置,因此,在转动连接螺纹杆3时,连接螺纹杆3对于第一连接套管2以及第二连接套管的运动方式相同,即同时进入到套管内,或同时伸出套管。当第一连接板1以及第二连接板设置到支柱上后,转动连接螺纹杆3,可以使得连接螺纹杆3对第一连接板1或者第二连接板同时施加压力或者拉力。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施工过程为:首先将第一连接板1固定设置到新桥桥梁支柱上,然后将连接螺纹杆以及第二连接板组装好,之后旋转连接螺纹杆对第二连接板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与旧桥桥梁支柱接触,将第二连接板固定设置到旧桥桥梁支柱上后,转动连接螺纹杆使得连接螺纹杆对第一连接板1以及第二连接板施加压力,提高桥梁支柱连接组件在新旧两个桥梁支柱上设置的可靠性。
第二部分、桥底托板组件
桥底托板组件包括有接触板5以及支撑板6,接触板5用于与桥底底面相接触,接触板5与支撑板6通过工字钢横梁7固定连接,支撑板6以及接触板5通过铆钉固定设置在桥底,于支撑板6的下侧面铰接有加固连杆8,加固连杆8设置有两个,两个加固连杆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以及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底托板组件同时与新桥桥底以及旧桥桥底接触,用于对新旧梁桥连接缝隙处浇筑的水泥进行支撑。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桥梁拓宽加固装置能够在旧桥拓宽作业中对新桥桥梁支柱以及旧桥桥梁支柱提供连接支撑,在新桥桥梁以及旧桥桥梁之间设置了桥梁支柱连接组件,其可以提高新桥相对于旧桥设置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桥底托板组件,其还可以对缝隙处浇筑的水泥进行支撑,由于新浇筑的水泥具有底部支撑,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桥梁拓宽施工存在的拼接缝浇筑水泥容易开裂的问题。
具体地,连接螺纹杆3为铸铁连接螺纹杆,连接螺纹杆3为一体式结构。采用一体式结构,可以提高连接螺纹杆3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为钢板,第一连接套管2为钢管,第一连接套管2焊接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上;第二连接板为钢板,第二连接套管为钢管,第二连接套管焊接设置于第二连接板上。
具体地,第一连接套管2设置有多个,全部的第一连接套管2均布于第一连接板1上;第二连接套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第二连接套管均布于第二连接板上。
由于接触板5与桥底底面接触,同时又与新浇筑的水泥接触,因此,为了提高其防腐性能,本实用新型在接触板5的上侧面设置有防腐涂层。防腐涂层可以为玻璃钢涂层,也可以金属涂层,例如电镀锌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