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坐式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95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跨坐式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坐式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跨坐式关节型道岔由多根梁段连接组成,关节式道岔梁的各梁段始终保持直线状态,相邻梁段之间有相对的转角。已有技术中的关节道岔,例如重庆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的单轨关节道岔,通过梁与梁间的指形板进行过渡,该指形板虽然实现了车轮过梁间时的连续接触,但指形板为刚性体,梁间一直存在折线过渡,该折线角会对车轮产生冲击,影响车轮的使用寿命,同时带来车体的剧烈摆动。在解决该问题时开发了关节可挠型道岔,或采用降低通行速度的方法解决。上述两种方法中:关节可挠型道岔制作难度大,造价高,同时其内部机构不适用于小小运量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而采用降低通行速度,会带来运量的下降,影响轨道交通使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坐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关节型道岔存在折角,导致车辆过岔的相互冲击问题,保证单轨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替代关节可挠型道岔的使用,降低工程成本,满足小运量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高速通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跨坐式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所述装置由连接螺栓(1)、可挠面板(2)、滑动板(3)、滑动座板(4)、固定座(5)构成;所述连接螺栓(1)穿过可挠面板(2)的固定端及固定座(5)与第一道岔梁(6)的侧立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板(4)与第二道岔梁(7)的侧立面拴合,且滑动座板(4)的外端面上下两侧具有滑槽(8),所述滑动板(3)通过其上下两侧具有的滑轨(9)安装在所述滑槽(8)中可自由滑动,所述可挠面板(2)的滑动端通过连接螺栓(1)与滑动板(3)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并使可挠面板(2)位于第一道岔梁(6)与第二道岔梁(7)的导向面或稳定面接头之间,且可挠面板(2)的外立面与第一道岔梁(6)及第二道岔梁(7)的导向面或稳定面平齐。

所述可挠面板(2)的固定端为直边通过直缝与第一道岔梁(6)上的导向面(12)或稳定面(13)过渡,活动端为斜边通过斜缝与第二道岔梁(7)上的导向面(12)或稳定面(13)过渡。

所述可挠面板(2)为弹性钢板,且其两端厚度相较中部厚度大。

所述可挠面板(2)内立面两端中央具有定位槽(10),所述固定座(5)、滑动板(3)的外端面中央具有定位柱(11),且定位柱(11)位于定位槽(10)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能够解决现有关节型道岔折角存在,车辆过岔的相互冲击问题,保证单轨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替代关节可挠型道岔的使用,降低工程成本;

3、解决小运量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高速通行道岔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挠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立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跨坐式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所述装置由连接螺栓1、可挠面板2、滑动板3、滑动座板4、固定座5构成;所述连接螺栓1穿过可挠面板2的固定端及固定座5与第一道岔梁6的侧立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板4与第二道岔梁7的侧立面拴合,且滑动座板4的外端面上下两侧具有滑槽8,所述滑动板3通过其上下两侧具有滑轨9安装在所述滑槽8中可自由滑动,所述可挠面板2的滑动端通过连接螺栓1与滑动板3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并使可挠面板2位于第一道岔梁6与第二道岔梁7的导向面或稳定面接头之间,且可挠面板2的外立面与第一道岔梁6及第二道岔梁7的导向面或稳定面平齐。

所述可挠面板2的固定端为直边通过直缝与第一道岔梁6上的导向面12或稳定面13过渡,活动端为斜边通过斜缝与第二道岔梁7上的导向面12或稳定面13过渡。所述可挠面板2为弹性钢板,且其两端厚度相较中部厚度大。所述可挠面板2内立面两端中央具有定位槽10,所述固定座5、滑动板3的外端面中央具有定位柱11,且定位柱11位于定位槽10中。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相邻两道岔梁接头之间,用于相邻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采用强制弹性变形的可挠面板结构,在道岔梁转辙过程时其固定端压迫可挠面板,使移动端滑动板相对滑动座板发生相对滑移,并通过滑动板上的导轨与滑动座板上的滑槽配合,共同约束可挠面板弹性变形,保证可挠面板弯曲的实现,实现道岔梁间的导向面和稳定面平滑过渡,消除折线。

本实用新型在固定端采用直缝与梁体上导向面、稳定面过渡,且要求直缝的间隙尽可能小,以减小导向轮或稳定轮通过时的振动和噪音;在活动端采用斜缝与梁体上导向面、稳定面过渡,且要求斜缝的间隙大小必须保证移动端滑移时有足够的让位间隙,之所以设计为斜缝,是为了满足导向轮或稳定轮通过时较大间隙斜缝时始终能与可挠面板或导向面、稳定面接触,有利于导向轮或稳定轮平稳通过,减小振动和噪音;同时可挠面板采用不等厚面板,支座处相较中部厚度大,以保证可挠面板中部具有合适的挠度。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