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快速除尘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771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快速除尘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式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除尘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干式除尘是物理除尘法的一种,与湿法除尘的区别在于:湿法除尘时会产生较多的泥点,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在进行干式除尘时则较少出现二次污染。

本申请人针对干式除尘法布局了一个专利,名称为一种吸尘除尘系统,申请号为CN201510971011.9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其结构按照吸尘流程依次包括相互连通的集尘斗、粗滤机构、精滤机构,还包括风机、正对集尘斗的进尘口的扫刷,风机内置于精滤机构中,工作时,风机运转造成负压并形成一股气流使得灰尘依次经过集尘斗、粗滤机构、精滤机构,大量的灰尘先进入粗滤机构中,通过粗滤机构来过滤大颗粒灰尘以及大部分小颗粒灰尘,精滤机构用于去除小颗粒灰尘,然后采用专门的回收箱将粗滤机构、精滤机构过滤掉的灰尘收集起来。翻转机构能够驱使集尘斗翻转,进尘口朝下,可将灰尘倾倒在指定的地方;由于粗滤机构的落尘筒穿入收尘腔部并与收尘腔部连通,精滤机构的排尘筒与收尘腔部连通,粗滤机构和精滤机构过滤掉的灰尘回落到收尘腔部中,使得集尘斗既能收集灰尘,也能排出灰尘;倒尘时,粗滤机构出风侧脱离精滤机构进风侧,排尘筒出口脱离排尘口,结构上不会产生干涉。

尽管上述方案能够很好地去除灰尘,但忽略对立面的除尘作业,城市的隧道或公共建筑物外墙等受污染后,往往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快速除尘过滤系统,能够灵活地、高效地对立面进行除尘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式快速除尘过滤系统,包括车体、扫刷组件、集尘斗、粗滤机构、精滤机构、风机、杠杆、翻转油缸,所述风机置于精滤机构中,所述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翻转油缸的缸筒铰接在车体上,所述翻转油缸的活塞杆与杠杆一端相铰接,所述杠杆另一端与集尘斗相固定,所述粗滤机构嵌装在集尘斗上,所述粗滤机构、精滤机构的落尘口与集尘斗内腔相连通,所述集尘斗上与扫刷组件相对的一侧设有进尘口,当系统处于除尘状态时,所述集尘斗、粗滤机构、精滤机构依次连通,当系统处于倒尘状态时,所述集尘斗的进尘口朝下,该系统还包括辅助除尘单元;所述辅助除尘单元包括伸缩式辅吸管、容纳仓,所述伸缩式辅吸管为伸缩管结构,所述容纳仓固定在车体上,所述辅助除尘单元还设有可进行立面除尘的辅助扫吸箱、用于调整辅助扫吸箱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不使用时所述辅助扫吸箱放置在容纳仓内底部;

所述容纳仓一侧设有侧向开口,所述辅助扫吸箱在使用时可穿过侧向开口;

所述辅助扫吸箱的一侧为从上到下延伸的开口结构,所述辅助扫吸箱的开口侧朝向侧向开口的外侧;

所述伸缩式辅吸管一端贴靠集尘斗的进尘口并与进尘口相连通,所述伸缩式辅吸管另一端与辅助扫吸箱内腔相连通;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高度调节油缸、调高连杆、侧向调整油缸、滑块、调角油缸,所述调高连杆一端铰接在容纳仓内壁上,所述高度调节油缸的缸筒铰接在容纳仓内壁上,所述高度调节油缸的活塞杆与调高连杆相铰接,所述侧向调整油缸的缸筒固定在调高连杆上,并且所述滑块与调高连杆滑动配合,所述滑块一端与侧向调整油缸的活塞杆相铰接,所述滑块另一端与辅助扫吸箱相铰接;

所述调角油缸的缸筒与滑块相铰接,所述调角油缸的活塞杆与辅助扫吸箱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立面清扫时,第一步,先将辅助扫吸箱送出容纳仓,利用侧向调整油缸的活塞杆将滑块向外推出,滑块带动辅助扫吸箱向容纳仓外移动,将辅助扫吸箱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到位;第二步,利用高度调节油缸驱使调高连杆进行翻转,以调整辅助扫吸箱的高度位置;第三步,利用调角油缸精确地调整辅助扫吸箱的朝向角度,以驱使辅助扫吸箱的开口侧正对且覆盖立面上的受污区域;第四步,启动风机和扫刷组件,形成一股依次流经集尘斗、粗滤机构、精滤机构的气流,由于伸缩式辅吸管一端贴靠集尘斗的进尘口并与进尘口相连通,因此,还会形成一股依次流经辅助扫吸箱、伸缩式辅吸管、集尘斗的气流,将立面上的灰尘带入集尘斗、粗滤机构、精滤机构,从而实现去除立面灰尘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由于设置了辅助除尘单元,能够很好地收集立面的灰尘;其二,由于设置了位置调整机构,可灵活地调整辅助扫吸箱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将辅助扫吸箱送到立面的受污区域,并且,由于设置了调角油缸,可利用调角油缸精确地调整辅助扫吸箱的朝向角度,以驱使辅助扫吸箱的开口侧正对且覆盖立面上的受污区域,提升除尘效率;其三,在不使用时,利用位置调整机构将辅助扫吸箱放置在容纳仓内底部,不仅能够减小高度调节油缸、调角油缸的负荷,并且也便于放置辅助扫吸箱,使用非常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高连杆的自由端设有防止滑块滑脱的防脱凸起。防脱凸起可防止滑块产生运动过位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扫吸箱内设有驱动电机、辊式毛刷组件,所述辊式毛刷组件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端相连,所述辊式毛刷组件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辅助扫吸箱内壁上。使用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辊式毛刷组件可进行高速旋转,以刮下立面上的顽垢,以便伸缩式辅吸管吸走顽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扫吸箱的开口侧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尘帘,所述防尘帘沿辅助扫吸箱的开口侧边缘延伸并形成筒状结构。防尘帘的作用不仅在于防尘,还能够将灰尘集中在辅助扫吸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倒尘时所述伸缩式辅吸管脱离集尘斗的进尘口。以免造成结构上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配置概念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辅助除尘单元的清扫状态图。

图4为辅助扫吸箱的侧剖结构图。

图5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集尘斗的倒灰状态图。

其中,1扫刷组件,2集尘斗,201进尘口,3粗滤机构,4精滤机构,5杠杆,6翻转油缸,7车体,8伸缩式辅吸管,9容纳仓,9a侧向开口,10辅助扫吸箱,10a防尘帘,11驱动电机,12辊式毛刷组件,13高度调节油缸,14调角油缸,15滑块,16侧向调整油缸,17调高连杆,17a防脱凸起,1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5所示,一种一体式快速除尘过滤系统,包括车体7、扫刷组件1、集尘斗2、粗滤机构3、精滤机构4、风机18、杠杆5、翻转油缸6,风机18置于精滤机构4中,杠杆5可转动地安装在车体7上,翻转油缸6的缸筒铰接在车体7上,翻转油缸6的活塞杆与杠杆5一端相铰接,杠杆5另一端与集尘斗2相固定,粗滤机构3嵌装在集尘斗2上,粗滤机构3、精滤机构4的落尘口与集尘斗2内腔相连通,集尘斗2上与扫刷组件1相对的一侧设有进尘口201,当系统处于除尘状态时,集尘斗2、粗滤机构3、精滤机构4依次连通,当系统处于倒尘状态时,集尘斗2的进尘口201朝下,该系统还包括辅助除尘单元;辅助除尘单元包括伸缩式辅吸管8、容纳仓9,伸缩式辅吸管8为伸缩管结构,容纳仓9固定在车体7上,辅助除尘单元还设有可进行立面除尘的辅助扫吸箱10、用于调整辅助扫吸箱10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不使用时辅助扫吸箱10放置在容纳仓9内底部。

上述容纳仓9一侧设有侧向开口9a,辅助扫吸箱10在使用时可穿过侧向开口9a。

上述辅助扫吸箱10的一侧为从上到下延伸的开口结构,辅助扫吸箱10的开口侧朝向侧向开口9a的外侧。

上述伸缩式辅吸管8一端贴靠集尘斗2的进尘口201并与进尘口201相连通,伸缩式辅吸管8另一端与辅助扫吸箱10内腔相连通。

上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高度调节油缸13、调高连杆17、侧向调整油缸16、滑块15、调角油缸14,调高连杆17一端铰接在容纳仓9内壁上,高度调节油缸13的缸筒铰接在容纳仓9内壁上,高度调节油缸13的活塞杆与调高连杆17相铰接,侧向调整油缸16的缸筒固定在调高连杆17上,并且滑块15与调高连杆17滑动配合,滑块15一端与侧向调整油缸16的活塞杆相铰接,滑块15另一端与辅助扫吸箱10相铰接。

上述调角油缸14的缸筒与滑块15相铰接,调角油缸14的活塞杆与辅助扫吸箱10相铰接。

在进行立面清扫时,第一步,先将辅助扫吸箱10送出容纳仓9,利用侧向调整油缸16的活塞杆将滑块15向外推出,滑块15带动辅助扫吸箱10向容纳仓9外移动,将辅助扫吸箱10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到位;第二步,利用高度调节油缸13驱使调高连杆17进行翻转,以调整辅助扫吸箱10的高度位置;第三步,利用调角油缸14精确地调整辅助扫吸箱10的朝向角度,以驱使辅助扫吸箱10的开口侧正对且覆盖立面上的受污区域;第四步,启动风机18和扫刷组件1,形成一股依次流经集尘斗2、粗滤机构3、精滤机构4的气流,由于伸缩式辅吸管8一端贴靠集尘斗2的进尘口201并与进尘口201相连通,因此,还会形成一股依次流经辅助扫吸箱10、伸缩式辅吸管8、集尘斗2的气流,将立面上的灰尘带入集尘斗2、粗滤机构3、精滤机构4,并且立面上的灰尘经过粗滤机构3、精滤机构4的过滤后最终落入集尘斗2中。

上述调高连杆17的自由端设有防止滑块15滑脱的防脱凸起17a。防脱凸起17a可防止滑块15产生运动过位现象。

如图4所示,上述辅助扫吸箱10内设有驱动电机11、辊式毛刷组件12,辊式毛刷组件12一端与驱动电机11输出端相连,辊式毛刷组件12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辅助扫吸箱10内壁上。使用时,在驱动电机11的驱动下,辊式毛刷组件12可进行高速旋转,以刮下立面上的顽垢,以便伸缩式辅吸管8吸走顽垢。

如图1、4所示,上述辅助扫吸箱10的开口侧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防尘帘10a,防尘帘10a沿辅助扫吸箱10的开口侧边缘延伸并形成筒状结构。防尘帘10a的作用不仅在于防尘,还能够将灰尘集中在辅助扫吸箱10内。

如图6所示,倒尘时伸缩式辅吸管8脱离集尘斗2的进尘口201。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