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770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纯电动扫路车,通常包括主电机及副电机,由主电机驱动扫路车在道路上行驶,由副电机通过皮带轮、皮带等传动装置驱动风机工作,并由副电机通过皮带轮、皮带等传动装置带动液压泵,再由液压泵驱动摆线液压马达完成扫盘、挡砂板及吸嘴的升降。该类纯电动扫路车,传动效率低,噪声大,且布置空间占用较大。同时增加传动装置既增加了车辆维护保养的成本,也会增加整车布置空间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纯电动扫路车的由副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液压泵,再由液压泵驱动摆线液压马达完成扫盘、挡砂板及吸嘴的升降,导致传动效率低且布置空间占用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扫路车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包括垃圾收集箱、吸嘴、扫盘运动机构、风机运动机构及储气筒,所述吸嘴通过一管路与垃圾收集箱的内部连通,其中,

所述扫盘运动机构包括用于清扫路面垃圾并将其聚集的扫盘、驱动所述扫盘旋转的扫盘电机及驱动所述扫盘升降的第一气缸,所述储气筒与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一气缸提供动力气源;

所述风机运动机构用于抽取所述垃圾收集箱内的空气,以在所述垃圾收集箱内形成负压;

所述吸嘴用于将所述扫盘所聚集的垃圾吸起并送至所述垃圾收集箱;

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可用于向路面喷水的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水箱、水滤器、第一水泵、第一水阀、第二水阀、第三水阀及设置在所述扫盘上方的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第三喷嘴、第四喷嘴,所述水滤器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滤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四通水管接头、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水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阀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左前扫盘上的第一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阀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右前扫盘上的第二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水阀的出水口通过三通接头、水管分别与所述左右后扫盘上的第三、第四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喷嘴的出水口可向路面喷水。

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第四水阀及设置在所述吸嘴的吸尘口附近的第五、第六喷嘴,所述水滤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四水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四水阀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三通接头与所述第五、第六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五、第六喷嘴的出水口可向路面喷水。

进一步地,所述储气筒为电动扫路车的制动系统中的驻车储气筒。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吸嘴升降的第二气缸,所述储气筒与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二气缸提供动力气源。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吸嘴的吸尘口角度的第三气缸,所述储气筒与所述第三气缸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三气缸提供动力气源。

进一步地,所述扫盘包括沿电动扫路车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左扫盘及右扫盘,所述左扫盘与右扫盘之间设置有挡砂板,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挡砂板升降的第四气缸,所述储气筒与所述第四气缸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四气缸提供动力气源;所述左扫盘及右扫盘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将路面垃圾向挡砂板方向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左扫盘包括沿电动扫路车的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左前扫盘及左后扫盘,所述右扫盘包括沿电动扫路车的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右前扫盘及右后扫盘,所述左前扫盘与所述右前扫盘关于所述挡砂板对称设置,所述左后扫盘与所述右后扫盘关于所述挡砂板对称设置;所述左前扫盘及左后扫盘顺时针旋转以将路面垃圾向挡砂板方向聚集,所述右前扫盘及右后扫盘逆时针旋转以将路面垃圾向挡砂板方向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气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通气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缸通气的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缸通气的第三电磁阀及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气缸通气的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电三电磁阀及第四电磁阀设置在一气控箱中,并集成于气控箱中一安装部中,所述气控箱的所述安装部中还设置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进气侧通过所述气路与所述储气筒的出气侧连接,所述减压阀的出气侧通过所述气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及第四电磁阀的进气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扫盘电机沿电动扫路车的竖直方向设置,以驱动所述扫盘绕竖直轴线旋转;所述扫盘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轴套,所述电机轴套的下端设置有电机基座,所述电机基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扫盘的上部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运动机构包括风机及风机电机,所述风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风机的叶轮中心,所述风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风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一机架上,所述述机架固定在电动扫路车的副车架上,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垃圾收集箱之间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机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收集箱中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垃圾收集箱的内部上下分隔成垃圾收集室及污水室,所述管路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隔板并伸入所述垃圾收集室内,所述隔板上具有连通在所述垃圾收集室及污水室之间的渗水通道,所述渗水通道上设置有沥水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扫盘旋转清扫路面垃圾是由扫盘电机直接驱动完成的,通过储气筒向第一气缸提供气源以完成扫盘的升降(收起与放下动作)。因而,相对于现有的电动扫路车,扫盘的升降不需要设置传动装置、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等部件,传动效率更高,性能更可靠,降低了整车噪声,同时节省了布置空间,减少了整车部件,便于维护与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的侧视图(透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车箱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清扫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扫盘运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扫盘与扫盘电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风机运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气控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其液压系统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车箱;11、垃圾收集箱;111、垃圾收集室;112、污水室;12、隔板;13、沥水网;

2、主车架;

3、驾驶室;

4、集成电机桥;。

5、动力电池;

6、清扫装置;61、吸嘴;611、管路;62、扫盘运动机构;621、扫盘;6211、左前扫盘;6212、左后扫盘;6213、右前扫盘;6214、右后扫盘;622、扫盘电机;623、第一气缸;624、电机轴套;625、电机基座;63、风机运动机构;631、风机;6311、进风口;6312、出风口;632、风机电机;633、轴承座;634、机架;635、过滤网;636、风道管;64、储气筒;65、挡砂板;66、第四气缸;67、第二气缸;68、第三气缸;

7、液压系统;71、取力泵;72、液压油箱;73、液压阀组;74、后门油缸;75、翻斗油缸;76、齿轮马达;

8、高压清洗机;

9、清洗喷嘴;

101、第一电磁阀;102、第二电磁阀;103、电三电磁阀;104、第四电磁阀;105、减压阀;

20、气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文中,前、后、左、右指的是电动扫路车正常放置的方位。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扫路车,包括车箱1、主车架2、设置在所述主车架2上的驾驶室3、设置在主车架2上并用于支撑车箱1的副车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主车架2后方并用于驱动电动扫路车行驶的集成电机桥4、动力电池5及清扫装置6。

如图2所示,车箱1的后侧设置有垃圾收集箱11,所述垃圾收集箱11中设置有一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垃圾收集箱11的内部上下分隔成垃圾收集室111及污水室112。所述隔板12上具有连通在所述垃圾收集室111及污水室112之间的渗水通道(图中未示出),所述渗水通道上设置有沥水网13。垃圾被收集在垃圾收集室111中,垃圾中的水份通过沥水网13流入污水室112。

如图1至图5所示,清扫装置6包括垃圾收集箱11、吸嘴61、扫盘运动机构62、风机运动机构63及储气筒64,所述吸嘴64通过一管路65与垃圾收集箱11的内部连通。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扫盘运动机构62包括用于清扫路面垃圾并将其聚集的扫盘621、驱动所述扫盘621旋转的扫盘电机622及驱动所述扫盘621升降的第一气缸623,所述储气筒61与所述第一气缸623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一气缸623提供动力气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筒64为电动扫路车的制动系统中的驻车储气筒。合理地利用车辆备用功率,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性。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扫盘621包括沿电动扫路车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左扫盘及右扫盘,所述左扫盘与右扫盘之间设置有挡砂板65,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挡砂板65升降的第四气缸66,所述储气筒64与所述第四气缸66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四气缸66提供动力气源;所述左扫盘及右扫盘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以将路面垃圾向挡砂板65方向聚集。

优选地,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左扫盘包括沿电动扫路车的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左前扫盘6211及左后扫盘6212,所述右扫盘包括沿电动扫路车的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右前扫盘6213及右后扫盘6214,所述左前扫盘6211与所述右前扫盘6213关于所述挡砂板65对称设置,所述左后扫盘6212与所述右后扫盘6214关于所述挡砂板65对称设置;所述左前扫盘6211及左后扫盘6212顺时针旋转(俯视角度)以将路面垃圾向挡砂板65方向聚集,所述右前扫盘6213及右后扫盘6214逆时针旋转以将路面垃圾向挡砂板65方向聚集。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只有布置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扫盘621。或者是,左右对称地各设置有一个扫盘621。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扫盘电机622沿预设方向设置,所述预设方向与电动扫路车的竖直方向呈预设角度,所述扫盘电机驱动所述扫盘绕扫盘电机轴线旋转;所述扫盘电机6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轴套624,所述电机轴套624的下端设置有电机基座625,所述电机基座62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扫盘621的上部中央。这样,扫盘电机622的输出轴直接与扫盘连接,直接驱动扫盘621旋转。直接驱动传动效率高、噪声小、节省布置空间。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所述风机运动机构63用于抽取所述垃圾收集箱11内的空气,以在所述垃圾收集箱11内形成负压。所述风机运动机构63包括风机631及风机电机632,所述风机电机632的输出轴连接在所述风机631的叶轮中心,所述风机电机63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轴承座633,所述风机电机632的输出轴通过一轴承转动支承在所述轴承座633上,所述轴承座633固定在一机架634上,所述述机架634固定在电动扫路车的副车架上,所述风机631的进风口6311与所述垃圾收集箱11的垃圾收集室111之间设置有过滤网635,所述风机631的出风口6312设置在所述风机631的下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电机桥4为电动扫路车的后桥,所述集成电机桥4包括驱动电机、驱动后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后桥之间的变速器。所述动力电池5分别与所述风机电机632、扫盘电机622及集成电机桥4的驱动电机电连接,以此为风机电机632、扫盘电机622及集成电机桥4供电。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吸嘴61设置在扫盘运动机构62的后方,所述吸嘴61通过一管路611与垃圾收集箱11的垃圾收集室111内部连通。管路611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隔板12并伸入所述垃圾收集室111内,管路611的下端与吸嘴61的吸尘口连通。这样,吸嘴61可将所述扫盘621所聚集的垃圾吸起并送至所述垃圾收集箱11的垃圾收集室111中。

如图3所示,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吸嘴61升降的第二气缸67及用于调节所述吸嘴61的吸尘口角度的第三气缸68,所述储气筒64与所述第二气缸67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二气缸67提供动力气源;所述储气筒64与所述第三气缸68通过气路连接,以为所述第三气缸68提供动力气源。

所述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还包括可用于向路面喷水的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水箱、水滤器、第一水泵、第一水阀、第二水阀、第三水阀及设置在所述扫盘上方的第一喷嘴、第二喷嘴、第三喷嘴、第四喷嘴,所述水滤器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滤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四通水管接头、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水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阀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左前扫盘上的第一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阀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右前扫盘上的第二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水阀的出水口通过三通接头、水管分别与所述左右后扫盘上的第三、第四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喷嘴的出水口可向路面喷水,以润湿路面的灰尘,避免扫盘621清扫路面时灰尘扬起。

另外,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第四水阀及设置在所述吸嘴的吸尘口附近的第五、第六喷嘴,所述水滤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第四水阀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四水阀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三通接头与所述第五、第六喷嘴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五、第六喷嘴的出水口可向路面喷水,以润湿路面的灰尘,避免吸嘴61吸尘工作时,吸嘴61的吸尘口附近的灰尘扬起。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均为高压隔膜泵,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沿车宽方向同轴布置,布置紧凑。

如图8所示,所述电动扫路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车架2上并用于举升所述车箱1的液压系统7,所述液压系统7包括取力泵71、液压油箱72、液压阀组73、用于开启车箱后门的后门油缸74及用于举升车箱1以倾倒垃圾的翻斗油缸75,所述液压油箱72通过油路分别与后门油缸74及翻斗油缸75连接,以为所述后门油缸74及翻斗油缸75提供液压油,所述液压阀组73设置在所述油路中以控制液压油在所述油路中的走向;所述取力泵71由所述集成电机桥4直接带动工作。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液压油箱72中的液压油,直接通过集成电机桥8上的取力泵71带动,由液压油箱72出发通过油管依次进入取力泵71、液压阀组73;再通过控制液压阀组73的各个电磁阀的通断,控制液压油流向指定的油路中,带动相应的工作件,实现整车相应的功能,例如当打开翻斗油缸4的电控开关时,液压油箱72中液压油,通过集成电机桥4上的取力泵71带动,通过液压油管和液压阀组73,到达翻斗油缸75,进而推动翻斗油缸75完成箱体1举升动作。与传统扫路车相比,该方案直接从集成电机桥4上取力,合理的利用整车的后备功率,提高了整车能源利用率与经济性。

另外,如图2及8所示,所述电动扫路车还包括高压清洗机8及设置在所述垃圾收集箱11内的清洗喷嘴9,通过所述取力泵71带动齿轮马达76转动以驱动高压清洗机8工作,所述高压清洗机8从电动扫路车的水箱中取水并通过清洗喷嘴9向垃圾收集箱11内喷射,以清洗垃圾收集箱11。优选地,清洗喷嘴9在垃圾收集室111及污水室112中各设置一个,以此可以对整个垃圾收集箱11进行清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清洗机连接在电动扫路车的水路中,其工作产生高压水流,通过操作其上所连接的管路可自由的对车辆任意部位进行高压清洗。

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3可通过前、后悬置与所述主车架2可翻转式连接,即驾驶室3为可翻转式驾驶室,驾驶室3翻转后,可方便的对驾驶室3下部的电器件进行检修或拆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电池4为电动扫路车提供动力,动力电池5整体布置在驾驶室1的后方,并处于风机运动机构63的前方,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便于动力电池4的维护、维修,并使整车载荷分布更均匀。并且,动力电池4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放置更大体积(容量)的动力电池,能够增加整车电量,提高电动扫路车的续驶里程和整车性能。

如图1及2所示,水箱布置在风机运动机构63与垃圾收集箱11之间,水箱的上部具有上凹陷,风机运动机构63的风道管63布置在该凹陷中。使得风机运动机构63的布置紧凑。

如图3及图7所示,所述气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623通气的第一电磁阀10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缸67通气的第二电磁阀102、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缸68通气的第三电磁阀103及用于控制所述第四气缸66通气的第四电磁阀104,所述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电三电磁阀103及第四电磁阀104设置在一气控箱20中,所述气控箱20中还设置有减压阀105,所述减压阀105的进气侧通过所述气路与所述储气筒64的出气侧连接,所述减压阀105的出气侧通过所述气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电三电磁阀103及第四电磁阀104的进气侧连接。

本实施例的气控原理参见图3及图7:

制动系统的驻车储气筒64是气路系统的气压源,气体由储气筒64出发,通过气压软管流到气控箱1中,再通过控制气控箱20的各个电磁阀(减压阀105、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电三电磁阀103及第四电磁阀104)的通断,控制气体流向指定的气路中,带动相应的工作件,实现相应的整车功能。例如,当开启全扫作业模式时,高压气体由储气筒64出发,经由气压软管到达气控箱20,气控箱20中电磁阀通电后弹簧压缩气路打开,气体进入全部气缸(第一气缸623、第二气缸67、第二气缸68、第四气缸66)完成气缸伸长动作,再带动左扫盘(左前扫盘6211、左后扫盘6212)、右扫盘(右前扫盘6213、右后扫盘6214)、挡砂板65、吸嘴61完成下降(放下)动作;延时5s后各个电磁阀断电弹簧复位,切断电源。具体气路控制原理如图7。该方案使用驻车储气筒作为气源,减少了布置空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整车能耗,同时与传统液压机构相比,控制更加灵活多变。本方案,通过控制各个气缸的工作模式,能够实现全扫作业(四个扫盘同时工作)、左扫作业(左前扫盘与左后扫盘旋转)、右扫作业(右前扫盘与右后扫盘旋转)及纯吸尘作业(四个扫盘不旋转,只通过吸嘴吸尘)。

图7中,为了区分,与左前扫盘6211对应的第一气缸标记为623a,与左后扫盘6212对应的第一气缸标记为623b,与右前扫盘6213对应的第一气缸标记为623c,与右后扫盘6214对应的第一气缸标记为624b。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动扫路车清扫装置及电动扫路车,扫盘旋转清扫路面垃圾是由扫盘电机直接驱动完成的,通过储气筒向第一气缸提供气源以完成扫盘的升降(收起与放下动作),通过储气筒向第二气缸提供气源以完成吸嘴的升降(收起与放下动作),通过储气筒向第三气缸提供气源以完成吸嘴的吸尘口角度的调节,通过储气筒向第四气缸提供气源以完成挡砂板的升降(收起与放下动作)。因而,相对于现有的电动扫路车,扫盘、吸嘴、挡砂板的升降及吸嘴的吸尘口角度的调节均不需要设置传动装置、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等部件,传动效率更高,性能更可靠,降低了整车噪声,同时节省了布置空间,减少了整车部件,便于维护与保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