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3292阅读:1026来源:国知局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支座技术领域,具体为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减隔震支座应用较为广泛的应属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特别是在一些高烈度地区和重大项目上均采用该种支座,起到保护桥梁的作用;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包括铅芯支座以及安装在铅芯支座上、下端面上的封板、连接钢板,所述铅芯支座通过上、下端面上的封板与上、下连接钢板连接所述铅芯支座包括由多层橡胶和加劲钢板构成的芯体以及植入芯体内的铅芯所述封板与铅芯对应的部位开有铅芯孔,用于夹固铅芯的上、下端头;芯体承担建筑物重量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铅芯在多层橡胶支座剪变形时,靠塑性变形吸收能量,震后铅芯又通过动态恢复与再结晶过程、以及橡胶的剪切拉力的作用,使建筑物自动恢复原位。

但现有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体积较大,非常浪费材料,主要是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所起到的定位效果不是很明显,普通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由于技术不成熟和样式比较单一,在植入铅芯时不好固定控制,容易偏移原有位置,此种现象将会影响支座的正常使用效果,在植入过程中还容易发生因固定不稳导致铅芯外泄,对环境造成污染,给人们增加负担和压力,带来了较小的帮助。

所以,如何设计铅芯隔震橡胶支座,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设有下端封面板、六角螺栓和支撑柱,且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下端封面板紧密焊接,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所述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设有连接钢板,且所述连接钢板与所述装置主体紧密焊接,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设有上端封面板和固定件,且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上端封面板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芯体和铅芯,且所述芯体和铅芯均嵌入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中,所述芯体的顶端设有橡胶减力板和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嵌入设置于所述芯体中,所述橡胶减力板与所述芯体通过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铅芯的顶端设有插孔和固定螺栓,且所述插孔和固定螺栓均嵌入设置于所述铅芯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设有底座,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座紧密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封面板的底端设有连接柱,且所述连接柱嵌入设置于所述上端封面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下端封面板的顶端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嵌入设置于所述下端封面板中。

进一步的,所述铅芯的侧面设有橡胶层,且所述铅芯嵌套设置于所述橡胶层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铅芯隔震橡胶支座,采用了其他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的优点结合而成的一种具有样式多种、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和体积适中功能的新型铅芯隔震橡胶支座,改进了原有产品体积较大、适用工作环境有限制和样式单一的缺点,设有孔洞铅芯和固定架,实现了在植入铅芯的过程中,易固定安放和不易偏移的功能,设有连接钢板,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防止铅芯外泄污染环境,使得该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铅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六角螺栓;3-支撑柱;4-底座;5-下端封面版;6-连接柱;7-上端封面板;8-固定件;9-连接钢板;10-橡胶减力板;11-固定架;12-芯体;13-固定螺栓;14-凹槽;15-铅芯; 16-插孔;17-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端设有下端封面板5、六角螺栓2和支撑柱3,且所述装置主体1与所述下端封面板5紧密焊接,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装置主体1通过所述六角螺栓2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侧面设有连接钢板9,且所述连接钢板9与所述装置主体1紧密焊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端设有上端封面板7和固定件8,且所述装置主体1与所述上端封面板7通过所述固定件8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芯体12和铅芯15,且所述芯体12 和铅芯15均嵌入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中,所述芯体12的顶端设有橡胶减力板10和固定架11,且所述固定架11嵌入设置于所述芯体 12中,所述橡胶减力板10与所述芯体12通过所述固定架11固定连接,所述铅芯15的顶端设有插孔16和固定螺栓13,且所述插孔16 和固定螺栓13均嵌入设置于所述铅芯15中。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设有底座4,且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底座4紧密焊接,所述底座4可以为装置主体1提供较大的支持力,也可以作为地基嵌入地面下。

进一步的,所述上端封面板7的底端设有连接柱6,且所述连接柱6嵌入设置于所述上端封面板7中,所述连接柱6连接上端封面板 7和下端封面板5,使装置主体1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下端封面板5的顶端设有凹槽14,且所述凹槽 14嵌入设置于所述下端封面板5中,所述铅芯15嵌入凹槽14中,使铅芯15更加稳固,不会出现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铅芯15的侧面设有橡胶层17,且所述铅芯15 嵌套设置于所述橡胶层17中,减缓使用过程中传来的外力,使装置主体1更加稳固。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各个部件组装完成,并检查装置主体1是否为密封状态,这里要说明一下,在铅芯15植入过程中,需要将上端封面板7打开,在密封环境下进行植入铅芯15,将铅芯15 准确植入凹槽14中,并用固定螺栓13固定,接着在铅芯15四周嵌套橡胶层17,在芯体12的底部还安装有橡胶减力板10,并用固定架 11固定,然后用上端封面板7封口,在装置主体1安装工作时,需要将底座4固定在地面,接着将需要承重物体放置上端封面板7上,在装置主体1承重时,会传来各种外力迫使承重物变形或者移位,本装置主体1会将外力吸收减震,外力由连接钢板9传入装置主体1的内部,经过橡胶减力板10、芯体12和铅芯15的减震,最终达到缓解外力对建筑或承重物的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