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牛顿液体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699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管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牛顿液体防护桩。



背景技术:

防护桩,又叫防撞桩,适用于道路出入口,高速公路,酒店、小区、体育场所,危险地区和道路施工地段,保证车辆运行的安全及稳定。防护桩在车辆意外冲撞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地吸收车辆碰撞时的动能,从而降低碰撞作用力,降低车辆的速度或制停车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现有的防护桩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制成的实心桩或者空心钢管制成的空心桩。空心桩结构轻度弱,很容易出现碰撞断裂或者弯折,防护效果差。而水泥、混凝土制成的实心桩虽然结构强度较空心桩要强,但是发生冲撞时,发生刚性碰撞,碰撞作用力大,冲击强度大,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不管是空心桩还是实心桩都是采用的刚性结构,轻微碰撞的话,也会导致车辆或桩体的变形和损坏;而剧烈撞击时,缓冲作用小,很容易导致桩体断裂、车辆报废、人员死伤,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牛顿液体防护桩,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采用填充非牛顿液体的防冲击板,解决了现有防护桩采用的刚性结构,轻微碰撞的话,也会导致车辆或桩体的变形和损坏;而剧烈撞击时,缓冲作用小,很容易导致桩体断裂、车辆报废、人员死伤,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牛顿液体防护桩,包括桩基和桩体;所述桩基和所述桩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桩基下部为向上收束的方锥体,上部为长方体;在所述桩基顶部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电路断开,两断点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接头;所述桩体包括底座和桩身;所述底座中间为铁板;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接头配合的两触头,两所述触头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桩身为长方体结构,在所述桩身的一侧设置有防冲击板;所述防冲击板外部为由防水尼龙材料制成的防水外套,内部填充有非牛顿液体;在所述防冲击板的外侧设置有均压板;所述防冲击板和所述均压板竖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均压板上设置有聚氨酯缓冲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桩身包括位于中心的钢筋骨架和包覆于所述钢筋骨架外的水泥层;所述水泥层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的箍筋和钢丝制成的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冲击板内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硅胶板隔断,分为多个液体腔;每个液体腔内填充有占所述液体腔体积90-95%的非牛顿液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硅胶板的厚度为0.2-0.4cm;相邻所述硅胶板之间的距离为2-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冲击板分隔为2-5个液体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桩身的四侧都设置有所述防冲击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两所述触头之间的导线上设置有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压板由亚克力板制成。

其中,远离桩身的一侧为外侧,接近桩身的一侧为内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分体式的桩基和桩体结构,桩基采用预埋的方式,结构牢固,不破坏道路本身的平整度,同时安装方案,只需将桩体放置于桩基上,通过电磁铁吸附的方式连接,使用方便,灵活性好;本实用新型采用填充非牛顿液体的防冲击板,能够适应不同强度的碰撞,当车辆与桩体之间发生轻微碰撞时,防冲击板内的非牛顿液体表现为柔软的液体状,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当车辆与桩体之间发生剧烈碰撞时,防冲击板内的非牛顿液体在碰撞瞬间表现为坚硬的固定状,如同撞击在墙面上,抗冲击能力强,防护性好,冲击力能够均匀的传递到非牛顿液体内部,减缓冲击,减小桩身的作用力,避免桩身出现断裂,同时如果采用多层结构,抗冲击能力更佳,在碰撞瞬间前方的液体腔受力过大会发生爆裂,减缓冲击,通过多液体腔的层层削减,有效的降低冲击强度,保护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桩身 2.底座 3.触头

4.桩基 5.防冲击板 6.均压板

7.聚氨酯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牛顿液体防护桩,作为一种新型的道路防护桩,本实用新型包括桩基4和桩体。桩基4和桩体为分体式结构。为了提高桩基4的抗拔能力和稳定性,桩基4下部为向上收束的方锥体,上部为长方体。桩基4和桩体采用磁铁吸附的方式连接,在桩基4顶部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的电路断开,两断点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接头。桩体包括底座2和桩身1。底座2中间为铁板;底座2下方设置有与接头配合的两触头3,两触头3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当桩身1安装于桩基4上时,两触头3插入接头内,使电磁铁电路连通,电磁铁吸附底座2。优选的,可以在两触头3之间的导线上设置开关。电磁铁电路的电源可以设置在桩基4上也可以安装在底座2上。桩身1包括位于中心的钢筋骨架和包覆于钢筋骨架外的水泥层;水泥层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的箍筋和钢丝制成的网板。桩身1为长方体结构,在桩身1的一侧设置有防冲击板5。防冲击板5外部为由防水尼龙材料制成的防水外套,内部填充有非牛顿液体;在防冲击板5的外侧设置有均压板6;均压板6优选由亚克力板制成。防冲击板5和均压板6竖直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在均压板6上设置有聚氨酯缓冲垫7。

为了更好的实现层层递进式的减小冲击,防冲击板5内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硅胶板隔断,分为多个液体腔;每个液体腔内填充有占液体腔体积90-95%的非牛顿液体。硅胶板的厚度为0.2-0.4cm;相邻硅胶板之间的距离为2-5cm。防冲击板5分隔为2-5个液体腔。

根据实际防护的需要,可以桩身1的一侧或多侧设置防冲击板5。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分体式的桩基4和桩体结构,桩基4采用预埋的方式,结构牢固,不破坏道路本身的平整度,同时安装方案,只需将桩体放置于桩基4上,通过电磁铁吸附的方式连接,使用方便,灵活性好;本实用新型采用填充非牛顿液体的防冲击板5,能够适应不同强度的碰撞,当车辆与桩体之间发生轻微碰撞时,防冲击板5内的非牛顿液体表现为柔软的液体状,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当车辆与桩体之间发生剧烈碰撞时,防冲击板5内的非牛顿液体在碰撞瞬间表现为坚硬的固定状,如同撞击在墙面上,抗冲击能力强,防护性好,冲击力能够均匀的传递到非牛顿液体内部,减缓冲击,减小桩身1的作用力,避免桩身1出现断裂,同时如果采用多层结构,抗冲击能力更佳,在碰撞瞬间前方的液体腔受力过大会发生爆裂,减缓冲击,通过多液体腔的层层削减,有效的降低冲击强度,保护人员安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