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化生态树池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3020发布日期:2018-10-09 22:21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绿化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化生态树池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绿化建设工程和养护管理工作中对树池处理越来越讲究,处理技术手法不断进步,花样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了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也有不少对树池处理不够合理的做法-不利于树木生长或缺乏美感等,比如有的树池设计得太小,树蔸树根没有足够的绿地生态空间,不透水、不透气、不利于树木生长;有的树池裸露黄土面积过大,无绿地覆盖物覆盖处理,不美观且水土易流失污染环境;有的树池边材料硬度、色彩与功能、环境不协调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准化生态树池种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标准化生态树池种植系统,包括车行道、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碎石垫层、路基层、砼基座、平缘石、开孔立缘石、第一树池边框、砾石带、透水土工布、树池箅子、生态树池、第二树池边框、透水人行道和防渗膜,所述路基层的上方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的上方设置有半刚性基层,所述半刚性基层的上方左端设置有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上方设置有车行道,所述半刚性基层的上方右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右侧设置有砼基座,所述砼基座的上方设置有平缘石,所述平缘石的右侧设置有开孔立缘石,所述开孔立缘石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树池边框,所述第一树池边框的右侧设置有砾石带,所述砾石带的右侧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透水土工布的右侧设置有生态树池,所述生态树池的上表面设置有树池箅子,所述生态树池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树池边框,所述防渗膜覆盖安装在半刚性基层、碎石垫层和路基层的右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防渗膜伸入到路基层的下方50厘米。

优选的,所述第一树池边框为树池边框15型,尺寸为75cm*10cm*15cm;所述第二树池边框为树池边框20型,尺寸为75cm*10cm*20cm。

优选的,所述生态树池中设置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中掺有20%细沙,所述种植土层的孔隙率为25%-35%。

优选的,所述砼基座的型号为C15。

优选的,所述透水土工布的规格为200g/m2

优选的,所述砾石带采用的砾石粒径为8-16毫米,孔隙率为35%-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较高的透水性、透气性,可以锁住水分,增加水的利用率,同时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高透水率:35%-45%的空隙率,透水率达到270升每平米每分钟,可充分满足树木的呼吸要求并使地面具有优良的降噪性。

3、大孔隙率能降低车辆行驶时的路面噪声,创造舒适的交通环境。

4、不积水,冬天不积雪表面不易结冰。

5、通气保水利于树木生长,经过处理的护树面层和基层,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渗水性和吸收性,促进行道树正常生长。

6、解决了平原河网地下水位高而引发的地下水反渗问题。

7、同步提高了道路排水标准,解决了传统绿化养护水源不足,起到了一定的净化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行道;2、沥青混凝土面层;3、半刚性基层;4、碎石垫层; 5、路基层;6、砼基座;7、平缘石;8、开孔立缘石;9、第一树池边框;10、砾石带;11、透水土工布;12、树池箅子;13、生态树池;14、第二树池边框;15、透水人行道;16、防渗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标准化生态树池种植系统,包括车行道1、沥青混凝土面层2、半刚性基层3、碎石垫层4、路基层5、砼基座6、平缘石7、开孔立缘石8、第一树池边框9、砾石带10、透水土工布11、树池箅子12、生态树池13、第二树池边框14、透水人行道15和防渗膜16,路基层5的上方设置有碎石垫层4,碎石垫层4的上方设置有半刚性基层3,半刚性基层3的上方左端设置有沥青混凝土面层2,沥青混凝土面层 2的上方设置有车行道1,半刚性基层3的上方右端沥青混凝土面层2的右侧设置有砼基座6,砼基座6的上方设置有平缘石7,平缘石7的右侧设置有开孔立缘石8,开孔立缘石8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树池边框9,第一树池边框9的右侧设置有砾石带10,砾石带10的右侧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11,透水土工布11的右侧设置有生态树池13,生态树池13的上表面设置有树池箅子12,生态树池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树池边框14,防渗膜16覆盖安装在半刚性基层3、碎石垫层4和路基层5的右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防渗膜16伸入到路基层5的下方50厘米,为了起到更好的防渗透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第一树池边框9为树池边框15型,尺寸为 75cm*10cm*15cm;第二树池边框14为树池边框20型,尺寸为75cm*10cm*20cm,为了方便生态树池的建造施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生态树池13中设置有种植土层,种植土层中掺有20%细沙,种植土层的孔隙率为25%-35%,为了保证能由较高的透水率。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砼基座6的型号为C15。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透水土工布11的规格为200g/m2,防止土壤堵塞砾石。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砾石带10采用的砾石粒径为8-16毫米,孔隙率为35%-45%,为了保证较高的透水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常规的人行道路面改成透水路面,车行道1雨水由开孔立缘石8排入生态树池13及透水人行道15,首先经砾石过滤,然后下渗,多余雨水由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根据不同树木设计规格合理的树穴,不和市政管道和周边建筑物相冲突,保证行道树根系有效生长空间为130cmx105cm;其次路基层5和碎石垫层4靠近树池一侧外包防渗膜16(两布一膜),并伸入路基层5下方50cm,防止雨水影响路基层5;砾石带10和透水人行道15与树池交界处外包200g/m2透水土工布11,防止土壤堵塞砾石,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砾石粒径采用8-16mm,孔隙率35%-45%;最后是行道路的树的合理规划,每隔一棵树设一道连通树池,行道树根系垂直道路方向上有效生长空间为80cm,选用生长较慢的树种;同时行道树侧面设置绿地,绿地标高可低于人行道5-10cm,形成下凹式绿地,也可高于人行道标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