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174发布日期:2018-06-12 22:3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透水沥青路面是一种高空隙率,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新型环保、生态道路材料,因其具有可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地下水过渡使用造成的城市地基下陷,防止汽车行驶溅水,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改善路面反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雨天行驶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车辆行驶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道路生态环保效益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透水沥青路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灰尘、路面杂物、污泥等会导致高孔隙率透水路面孔隙堵塞,严重影响透水路面的透水性能,透水路面的透水性又是显著降低;

2.透水沥青路面的高空隙率结构增加透水的同时也增加了沥青与太阳光的总接触面积,特别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沥青老化速度加快,进而路面过早出现松散,导致路面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3.透水沥青路面的高空隙率与路面强度的矛盾,相对的限制了空隙率的范围,限制了透水能力。

其中,以问题一更为严重,现如今市面上很多研究院、建筑商都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方法,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63671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海绵型城市透水沥青路面;在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结构中,上层为细粒式透水沥青制成,上层空隙率较小,从而阻止固体颗粒进入下部的透水结构层,从而保证透水路面对雨水的顺畅渗透;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有效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当路面表面积水较多时,易产生堆积在路面表面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其具有更好的透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黄土打底层基石层、找平层、混凝土层和沥青层,所述沥青层上纵向设置有若干空心管,所述空心管两端设置有开口,若干所述空心管朝下的开口位于不同水平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表面有积水时,一部分的积水通过沥青层向下渗透,另一部分积水从空心管上部的开口处进入至空心管内部并从空心管的下开口处流出,由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所以积水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流出时位于地表不同的深度处,在地表中呈阶梯状向下渗透,减少积水的下渗时长,避免积水全部堆积在地表表面。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空心管具有不同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不同长度的空心管插入进地表中时,空心管上部的开口与地表齐平时,空心管下部的开口伸入进地表不同的深度处,当积水从空心管位于地表表面的开口进入并从下部的开口流出时,既可完成积水在地表中的阶梯状分布趋势。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空心管具有相同的长度,若干所述空心管位于不同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相同长度的空心管向下插入进地表的不用深度处,仍可完成积水在其中的阶梯状分布趋势;这种等长度的空心管在生产和运输时较为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管为PVC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Polyvinyl chloride)中文名称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结构稳定且生产成品低,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管侧壁向外延伸形成若干第一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微小的震动,在长期的震动作用下, 设置在其中的空心管可能会向下滑动,使产生的效果下降;而在空心管外侧设置有的第一延伸部有卡接等作用效果,从而避免空心管向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管为蛇形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在蛇形管状的空心管中流动时,需要较长的时候,且一部分水分会余留在蛇形管中,当地面受热时,蛇形管中的水受热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路面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管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空心管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背离空心管的端部设置有尖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管在未使用过程中时,设置在空心管外侧的支撑部可对空心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其次在铺装过程中,可利用支撑部将空心管平放在某一层上,之后在避开空心管的位置处铺设其它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上述的透水沥青路面在人行步道的应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这种透水性较好的透水沥青路面用在人行步道的铺设上,可避免人行步道积水导致行走在其上的行人打湿鞋面,同时也可避免因人行步道积水较多而石化易摔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路面表面有积水时,一部分的积水通过沥青层向下渗透,另一部分积水从空心管上部的开口处进入至空心管内部并从空心管的下开口处流出,由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位于不同的水平线上,所以积水从空心管下部的开口流出时位于地表不同的深度处,在地表中呈阶梯状向下渗透,减少积水的下渗时长,避免积水全部堆积在地表表面;

2.空心管可设置成同一长度将其伸入不同深度的,也可设置成不同长度的;

3.设置成蛇形空心管中水流较慢,避免水流较急,在长期水流的冲刷下导致内部结构强度受损,其次余留在其中的水分在受热蒸发后可带走路面水分,降低路面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黄土打底层;2、基石层;3、混凝土层;4、沥青层;41、空心管;42、开口;43、第一延伸部;44、支撑部;45、尖刺部;5、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如图1所示,由下至上一次包括黄土打底层1、基石层2、找平层5、混凝土层3和沥青层4,将需要铺装的道路简单找平测量基准点之后,将准备好的黄土铺设在其表面,为避免黄土在铺设过程中扬起灰尘,可向其上喷洒少量清水;之后在黄土打底层1上铺设基石层2和找平层5,基石层2和找平层5均是由硬度较大,较为坚固的石头铺设而成,基石层2是由粒径较大的石头铺设而成,找平层5是由粒径较小的石子铺设而成;再将制备好的混凝土浇注在找平层5上,最后在混凝土层3上铺设沥青层4,沥青层由上至下包括表面层46、缓冲层47和透水层48,均有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设,其中透水层48的空隙率小于表面层46的空隙率小于缓冲层47的空隙率,表面层46的空隙率为15-18%,缓冲层47的空隙率为25-35%,透水层48的空隙率为10-15%,表面层46的厚度为8-10cm,缓冲层47的厚度为10-12cm,透水层48的厚度为3-6cm。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铺设完基石层2之后,将空心管41从基石层2表面向下插入,平均每3平方米插有一根空心管41,每一根空心管41的长度均不相同,空心管41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42,其中空心管41的上部的开口42与路面表面齐平,因而空心管41下部的开口42位于地表中不同的深度处。

如图1和图3所示,空心管41为PVC管,且空心管41的侧壁上延伸形成若干第一延伸部43,第一延伸部43的形状为垂直于空心管41侧壁向外延伸的刺状物,第一延伸部43随机设置在空心管41外壁上;空心管4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空心管41的支撑部44,支撑部44为斜向伸入的杆体,其背离空心管41的端部设置有尖刺部45,支撑部44在空心管41上设置有3-4个。

工作原理:当路面积水严重时,积攒在路面上的水分向下渗漏时,其中一部分从空心管41的上表面向下流入至地面中的下一阶梯中后,继续向下向下渗漏,由于空心管41的长度不同,所以空心管41下部的开口42所处的地表深度不同,所以位于地表的积水通过空心管41渗入进地表中不同的深度处,使得地表面的水较快的向下渗去。

实施例2: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空心管41的长度相同,将其向下插入进不同的深度处。

工作原理: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实施例3:实施例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一种透水沥青路面,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空心管41的长度相同,将其向下插入进不同的深度处,且空心管41为蛇形管;这种透水性较好的透水沥青路面可用于人行步道的铺设。

工作原理:实施例2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