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行驶中轮前积雪清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1512发布日期:2018-06-28 03:1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行驶中轮前积雪清扫装置,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各地区冬季降雪较为频繁,城镇道路、校园以及住宅区等处主要依靠人力使用扫帚、铁锹等工具清除积雪,这种方式用人多、效率低,得不到很好的除雪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于市场上已有的各种小型除雪机械,存在以下弊端:第一,其价格比较昂贵,由于全年内真正用到扫雪机械的时间段仅为冬季,因此设备的利用率很低;第二,这些小型机械一般用燃油驱动,不仅耗油量大,噪音也特别大。综上所述,在石油能源日趋匮乏,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的情况下,使用小型扫雪机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提高人工扫雪时的工作效率,发明一种可安装在三轮车上由 人力或者电力驱动的并能随时拆卸的扫雪装置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在北方寒冷的冬天,会出现连续降雪的天气,人们在出行时,往往不可避免的会使用机动车,而车辆在这种环境下行驶,会因为较厚的积雪而发生侧滑或制动系统失控等危险情况。

如申请号为201320228501.6的扫雪装置。一种安装于三轮车上的可拆卸扫雪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扫雪轮、分雪铲、支撑架体、变速箱、电机与减速器;支撑架体安装于三轮车的左右两侧,扫雪轮安装于支撑架体的底部;分雪铲固定安装于三轮车的前侧,变速箱、电机、减速器安装于三轮车的底部;电机动力输出传递至扫雪轮,带动其滚动。本装置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扫雪时只需一人驾驶车辆,节约人力;当不需要除雪时,可以将本装置轻易地拆下或利用其上的挂钩将扫雪轮挂载在支撑架体上实现装载作业,操作方便;在持续的大雪天气下,这种扫雪车的工作效率就难以发挥,往往不能保证路面每个位置都无较厚的积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辆行驶中轮前积雪清扫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行驶中轮前积雪清扫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气筒,所述气筒的两端为开口,气筒的两端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具有向气筒外设置的第一塞杆,所述第二活塞上具有向气筒外设置的第二塞杆,所述第一塞杆沿其活动方向设置有齿条,第一塞杆侧部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不完全齿轮,靠近第一塞杆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在车辆底部的尾座,尾座与第一塞杆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所述第二塞杆远离第二活塞的一端设置有摇臂杆,所述气筒的外侧上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摇臂杆的一端与第二塞杆的端部铰接,另一端设有清扫部件,所述固定杆与摇臂杆之间设置有从动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筒的外侧,另一端与从动杆的端部铰接,所述从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铰接在摇臂杆的杆臂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气筒内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阻挡第一活塞移动的第一台阶和阻挡第二活塞移动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之间的气筒筒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第二台阶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拉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杆为可伸缩长度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清扫部件位于车辆的前轮前方。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摇臂杆的长度为可调节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行驶中轮前积雪清扫装置, 通过不完全齿轮间歇性的对第一塞杆挤压,利用压缩弹簧件对第一塞杆的推动产生高压气体,作用在第二塞杆上,配合从动杆,实现摇臂杆的往复摆动,实现轮前积雪的清理,降低雪天行驶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筒,2-第一活塞,3-第二活塞,4-第一塞杆,5-第二塞杆,6-不完全齿轮,7-尾座,8-摇臂杆,9-固定杆,10-清扫部件,11-从动杆,12-第一台阶,13-第二台阶,14-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行驶中轮前积雪清扫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气筒1,所述气筒1的两端为开口,气筒1的两端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3,所述第一活塞2上具有向气筒1外设置的第一塞杆4,第一塞杆4带动第一活塞2在气筒1内移动,作用气筒1内部气体,所述第二活塞3上具有向气筒1外设置的第二塞杆5,而第二塞杆5带动第二活塞3在气筒1内移动,作用气筒1内部气体;

所述第一塞杆4沿其活动方向设置有齿条,第一塞杆4侧部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不完全齿轮6,靠近第一塞杆4远离第一活塞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在车辆底部的尾座7,尾座7与第一塞杆4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件,不完全齿轮6有电机带动转动,不完全齿轮6向尾座7方向转动,不完全齿轮6上有齿部分接触到第一塞杆4上的有齿条,带动第一塞杆4向尾座7移动,压缩弹簧,待不完全齿轮6上有齿部分脱离齿条,压缩的弹簧释放压缩力,推动第一塞杆4及第一活塞2,作用气筒1内气体,即推动第二活塞3移动,在压缩弹簧件时,第一活塞2往回移动,气筒1内形成负压,第二活塞3被吸回;

所述第二塞杆5远离第二活塞3的一端设置有摇臂杆8,所述气筒1的外侧上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摇臂杆8的一端与第二塞杆5的端部铰接,另一端设有清扫部件10,所述固定杆9与摇臂杆8之间设置有从动杆11,所述固定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筒1的外侧,另一端与从动杆11的端部铰接,所述从动杆11远离固定杆9的一端铰接在摇臂杆8的杆臂上,从动杆11长度不变时,第二塞杆5进行伸出和收回活动,从而实现摇臂杆8的往复摆动,可以直接清理车辆前轮前方的积雪,供车辆行驶,一边行驶一边清理,可保证车辆轮胎待滚压位置无积雪。

所述气筒1内的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3之间设置有阻挡第一活塞2移动的第一台阶12和阻挡第二活塞3移动的第二台阶13,所述第一台阶12和第二台阶13之间的气筒1筒壁上开设有气孔14,所述第二台阶13与第二活塞3之间设置有拉簧,第一活塞2推动后,只有小部分气体从气孔14排除,大部分气体还是作用在第二活塞3上,推动其向外移动,反之,当第一活塞2推动后会拉时,第二活塞3在拉簧作用下归位,小部分气体可从气孔14吸入,气孔14为气体动态平衡调节气筒1内气压。

所述固定杆9为可伸缩长度的。

所述清扫部件10位于车辆的前轮前方。

所述摇臂杆8的长度为可调节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