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盲导标示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1275发布日期:2019-04-05 22:0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金属制盲导标示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盲导标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制的盲导标示以及制造、上色方法。



背景技术:

盲导标示已逐渐成为人行道和公共设施的必须部分,一般对盲导标示的规定与指引包括突起的高度、圆点警告标示的直径、长条导向标示的长度及色差准则等等。形状一般都是梯形平顶的,这形状对一般市民,尤其是老人家和轮椅使用者容易构成被绊着的问题。加上金属制的盲导标示,圆周的斜边都被抛光成滑面,行人容易被滑倒。市场上也有以机器把斜边刮出防滑坑纹,但由铸造形成的防滑凹凸就未有出现,原因是在铸造技术上往往是要把钢水的注入口设置在斜边,因此铸造出来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周边须要被抛光磨滑才能去掉注入口及其痕迹。

在色差方面,金属制的盲导标示大多使用有色塑料片或有色防滑贴,最常用到的是3m沙贴。其中主要运用黑色及黄色,虽然符合色差的规定,但色差对比过于强烈或是过于集中在盲导标示的顶面,尤其是安装在建筑物内,有可能破坏周边的室内设计,令部分市民感到整体美观度受损。市面上亦有电镀铜和电镀铝的上色方法,然而电镀上色的盲导标示都是把整颗或整条造成单一颜色,既没有色差效果,而随着长时间被行人践踏及被人或物碰撞都会出现颜色剥落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制盲导标示,既符合尺寸规定,却大幅减少绊着行人的程度;也符合色差效果,同时亦兼顾到均匀的颜色对比及美观的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制盲导标示的制造方法,把盲导标示制造成圆弧形或流线形的表面,以减低绊着行人及轮椅使用者,并其表面为自然或不规则的凹凸纹路,当上色后能更突出具质感的表面,同时也能达到色差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金属制盲导标示,标示本体呈圆弧形或流线形,标示本体的表面经过铸造工艺形成不规则的凹凸纹路,并覆盖整个标示本体安装后显露的表面而达到全面的防滑效果。

进一步地,在标示本体表面的周边制造一条环形的坑槽。

进一步地,在标示本体表面的边沿造成薄的边级。

进一步地,如边级的厚度少于1.5毫米,标示本体的底部设有深度为1.5毫米或以上的坑槽,而该坑槽形成内边级,用于夹具夹住该内边级来固定标示本体进行抛光或加工等工序。

进一步地,标示本体的形状为圆形或长条形,标示本体顶面为圆弧形或流线形或含弧角的梯形或拱面截平。

进一步地,圆形标示本体的弧度的半径尺寸是依据标示本体的直径制成,长条形标示本体的弧度的半径尺寸是依据标示本体的宽度制成。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金属制盲导标示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铸造模具上对应标示本体的表面处加工出不规则的凹凸表面;

b、在铸造模具上把钢水的注入口设置在标示本体的底部;

c、铸造出来后金属制的盲导标示上制造出不规则的凹凸表面,而该凹凸的表面是微细的或粗深的纹路并形成不规则的图案。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标示本体表面的周边制造一条环形的坑槽。

进一步地,采用蚀刻或三维造型制作精铸模具来形成盲导标示表面的微细或粗深的不规则图案。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色方法,上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用电泳、电镀、电解、烤漆、喷漆、油笔方法中任一方法,在整个标示表面的范围或凹陷处上色,上色的物料良好地及持久地附着金属表面;

e、用抛光、打磨、刀刮、抹擦方法中任一方法,把经上色的标示表面的最表层的颜色去掉,保留凹处的颜色。

进一步地,经过步骤d、步骤e后,标示表面的颜色被去掉及最边沿的金属被擦亮,有颜色的坑槽跟被擦亮的边沿会形成一条金属本色的环形外边,用于增加标示本身的色差对比度。

本发明将盲导标示制造成圆弧形或流线形的表面,以减低绊着行人及轮椅使用者;同时凹凸的防滑表面覆盖整个盲导标示,并在标示凹陷处上色来达到色差效果,以减低行人滑倒及使视障人士容易察觉安装在地面上的盲导标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制造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含钢水注入口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含钢水注入口的长条形状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上色后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抛光后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抛光后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侧示图;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附有圆环坑槽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侧示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长条形状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侧示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长条形状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附有圆环坑槽的长条形状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三维造型制造的金属制盲导标示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金属制盲导标示的底部附有内边级之一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金属制盲导标示的底部附有内边级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6、图8所示,一种金属制盲导标示,标示本体呈圆弧形或流线形,标示本体的表面经过铸造工艺形成不规则的凹凸纹路,并覆盖整个标示本体安装后显露的表面而达到全面的防滑效果。

如图6、图11所示,在标示本体3表面的边沿造成薄的边级6。

如图12所示,如外沿边级6的厚度少于1.5毫米,标示本体的底部须制造出1.5毫米或以上的坑槽,而该坑槽能形成内边级7,用于被夹具夹住该内边级7来固定标示本体进行抛光或加工等工序。

没有足够厚度的外沿边级6,在标示本体的底部制造内沿边级7来替代,内沿边级7须有足够宽度的空间让夹具伸进并紧紧地夹住,在标示本体之底部制造两个对照的凹入空间,也可以制造连贯的环形坑槽來形成内沿边级7,如图13所示。

当盲导标示安装在地面后,拥有薄的边级能有效减低盲导标示被碰撞到的机会,盲导标示出现甩脱的机会便大为减低。

如图7、图10所示,在标示本体3表面的周边制造一条环形的坑槽4。

如图5、图9所示,标示本体的形状为圆形或长条形,标示本体顶面为圆弧形或流线形或含弧角的梯形或拱面截平。

圆形标示本体的弧度的半径尺寸是依据标示本体的直径制成,长条形标示本体的弧度的半径尺寸是依据标示本体的宽度制成。圆形标示的直径一般是35毫米,因此表面弧度的半径便约是35毫米;如直径是23毫米,表面弧度的半径便约是23毫米。而长条形标示的宽度约是34毫米或35毫米,其弧度的半径也约是34毫米或35毫米。

盲导标示的尺寸及色差准则原为视障人士而设,然而金属制的盲导标示也是大众在日常中接触得到的设施,在政府设施,私人住宅,办公大楼等建筑物内都有安装盲导标示的需要。考虑到市民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要求是关于减低滑倒行人及绊着行人、轮椅使用者等,因此有必要去平衡视障人士与大众在相关准则上的需要及意见。

一种金属制盲导标示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铸造模具1上对应标示本体的表面处加工出不规则的凹凸表面,如图1所示。

b、在铸造模具上把钢水注入口2设置在标示本体的底部,如图2、图3所示;材质优选不锈钢。

c、铸造出来后金属制的盲导标示上制造出不规则的凹凸表面,而底部的钢水注入口2用抛光的方法磨去。该凹凸的表面是微细的或粗深的纹路并形成不规则的图案,如图1、图11所示。把金属制的盲导标示铸造成圆弧形的警觉标示和圆弧及流线形的导向标示,弧度的半径依据盲导标示的直径制成。圆形警觉标示的直径一般是35毫米,因此表面弧度的半径便约是35毫米。如直径是23毫米,表面弧度的半径便约是23毫米。而长条形的导向标示的宽度约是34毫米或35毫米,其弧度的半径也约是34毫米或35毫米。

本发明采用蚀刻或三维造型制作精铸模具来形成不规则的凹凸表面图案。蚀刻造出微细的凹凸,三维造型造出粗深的凹凸。

还包括上色方法,上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用电泳、电镀、电解、烤漆、喷漆、油笔方法中任一方法,在整个标示表面的范围或凹陷处上色,上色的物料良好地及持久地附着金属表面,并能抗紫外光及酸性等,如图4所示。

e、用抛光、打磨、刀刮、抹擦方法中任一方法,把经上色的标示表面的最表层的颜色去掉,保留凹处的颜色,如图5、图9所示。如图6、图8所示金属制的盲导标示经过上述的加工、上色及抛光后的侧视图。

经过步骤d、步骤e后,标示表面的颜色被去掉及最边沿的金属被擦亮,有颜色的坑槽跟被擦亮的边沿会形成一条金属本色的环形外边,用于增加标示本身的色差对比度。

如图7、图10所示,如遇上盲导标示跟地面色差对比度不足,可以在金属制盲导标示上加造一坑槽,然后才进行上述的加工、上色及抛光。工序完成后颜色便留存在凹陷的坑槽内。为了避免破坏凹凸纹路自然流畅地在圆弧的表面伸展,坑槽会被置于盲导标示的周边。由于坑槽凹入约1毫米,并置于较薄的周边,因此坑槽须离边缘最少约2毫米,因此坑槽跟边沿的距离便形成一条金属本色的环形外边。

本发明由于尺寸保持相关的规定,视障人士不论踏上的触觉或是使用导盲棒都能辨识得到。同时为了增加凹凸的防滑表面,在铸造模具上用上蚀刻技术,把整个盲导标示的表面及周边制造出微细的凹凸图案,由于凹凸是腐蚀形成的,能造成自然或不规则的纹路及具质感的表面。除蚀刻外,三维造型也可制造出不规则的凹凸纹路,而该凹凸纹路可调较至更深的深度,表面的式样可控制造出更多的设计,如图11所示。为了保存整个自然质感的凹凸图案,在铸造上需要把钢水的注入口设置在盲导标示的底部而非周边。因此不会破坏其表面的图案,所铸造出来的盲导标示的圆周斜边便无须作抛光来去除钢水注入口,从而完整地保留设计好的凹凸图案。

本发明在于把盲导标示上色来达到色差效果,使视障人士容易察觉安装在地面上的盲导标示,但色差不过于强烈,也不过于集中在盲导标示的顶面。上色方法是运用电泳、电镀、电解、烤漆或任何能在金属上上色的合适方法。然后使用抛光方法,把金属制的盲导标示的最表层的颜色磨掉,只保留凹处的颜色,藏于凹处的颜色会被突显而达到色差效果,同时也突显了自然纹路的质感。因为盲导标示本身已具备足够的色差,当安装在地面后,既符合色差对比准则,也不破坏建筑物的地面及周边材料的特色或设计。由于磨掉了盲导标示的最表层的颜色,可去除相对上较容易出现剥落的部分。本发明的色差不再是依靠有颜色的沙贴或胶片加装在盲导标示的顶部平面处,因此盲导标示的顶部不需要制成平坦表面,而是圆弧形的或流线形的表面,使蚀刻出来的细微凹凸或三维造型出来的粗深凹凸纹路更自然流畅地延伸至周边,加上弧形表面反射光线平均,出来的颜色对比便更加均匀及全面,不论在美观上及色差功能上都发挥更高效能。如遇上盲导标示跟地面色差对比度不足,可在金属制盲导标示上加造一条坑槽,然后才进行加工、上色及抛光。由于坑槽凹入较深及围绕整个盲导标示,能更好地保留凹处的颜色和更加突显色差效果。

显然本发明不止局限于上述实例,本发明的金属制盲导标示还可以有其他许多变化,虽然已经结合上述实例详细讨论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到业内专业人士可以显而易见地想到的一些雷同、代替方案,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