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1274发布日期:2019-04-05 22:0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儿童被遗留在车内导致的身亡事件频发,尤其是在高温夏季以及严寒冬季,给车主家庭带来惨烈精神打击的同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实,不只是幼儿或者儿童,其他“无行为能力”的人群或者宠物,也会被车主出于省事和侥幸心理被自认为“短暂地”留在车内,而后往往被遗忘,由于车内环境的变化(车内温度升温/降温过快、缺氧)而酿成惨剧。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高端车上,有红外线扫描功能,一旦车内有活物,汽车在锁门后,会发出警报信号等。

上述这种采用红外线扫描监测是否有活物的方案,虽然能监测到车内活物,但是价格成本高及车内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监测不稳定引起误报,而且在报警时人也无法查看车内实际的情况无法做出更合理的措施。因此现有方案只是起到提醒车主有活物遗忘到车里,其并不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采用红外线扫描监测是否有活物的方案,虽然能监测到车内活物,但是价格成本高及车内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监测不稳定引起误报,而且在报警时人也无法查看车内实际的情况无法做出更合理措施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控制器模块、t-box、云服务、客户端手机app和整车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连接超声波探测仪、二氧化碳检测器、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摄像头和语音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模块还连接有t-box,所述t-box通过云服务连接有客户端手机app,所述t-box连接有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简称vcu,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用于判断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车内环境状态来确定是否开启摄像头和语音操作,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车辆熄火和设防的状态下,根据车内的超声波检测仪来判断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如果车内有活物,主控制器模块接收到相应的检测信号;

第二步:主控制器模块接收到车内有活物的检测信号后,如果车内的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设计要求,就把车内有活物且环境适合活物的信号发给车载t-box,车载t-box通过云服务器,把此信号发到客户端手机app上,提醒客户车内有遗忘的活物,让用户可以选择打开车内摄像头和车内的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如果有小孩遗忘在车内,这样家长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安抚孩子,也可以选择打开车外360全景摄像头,查看车辆周边环境,选择是打开窗户还是打开空调等最优的处理措施;

第三步:主控制器模块接收到车内有活物的检测信号后,如果车内的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就把车内有活物且环境不适合活物的信号发给车载t-box,车载t-box把此信号发给vcu,让vcu启动车辆,打开空调和降低车窗,同时打开双闪和间歇鸣笛,提醒过往路人;另外车载t-box也把车内有活物且环境不适合活物的信号通过云服务器发给客户端手机app,同时发送车内车外视频图像,且拨打车主电话进行紧急提醒;

第四步:主控制器模块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车主回车处理或者远程开空调或降窗等处理措施时,继续上述步骤,否则结束控制进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启动车辆、开启空调,控制车窗以及发出双闪、喇叭等警报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声波探测仪用于检测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并提供相关检测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车内温度,并提供检测到的车内温度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器和氧气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车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摄像头和语音传感器用于查看车内图像和与车内人员对话。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t-box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把车内的信息发到车主手机app上,实现车辆信息显示与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超声波检测系统检测到车内有活物,发出报警,并开启车上摄像头,把数据传给车主手机上,让车主查看车内及车外周边环境来进行相应合理的处理,采用这样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超声波检测比红外线检测成本、精确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更优;

2)、控制系统带有车内车外视频图像和语音通话,比现有技术更完善和人性化;

3)、当情况特别紧急时,t-box可自动拨通车主电话进行提醒;

4)、远程控制器车辆,能给车主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主要架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1、主控制器模块;2、超声波探测仪;3、二氧化碳检测器;4、氧气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6、摄像头;7、语音传感器;8、t-box;9、云服务;10、客户端手机app;11、整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控制器模块1、t-box8、云服务9、客户端手机app10和整车控制器11,主控制器模块1连接超声波探测仪2、二氧化碳检测器3、氧气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摄像头6和语音传感器7,主控制器模块1还连接有t-box8,t-box8通过云服务9连接有客户端手机app10,t-box8连接有整车控制器11,整车控制器11简称vcu,主控制器模块1用于判断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车内环境状态来确定是否开启摄像头6和语音操作,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第一步:在车辆熄火和设防的状态下,根据车内的超声波检测仪来判断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如果车内有活物,主控制器模块1接收到相应的检测信号;

第二步:主控制器模块1接收到车内有活物的检测信号后,如果车内的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设计要求,就把车内有活物且环境适合活物的信号发给车载t-box8,车载t-box8通过云服务9器,把此信号发到客户端手机app10上,提醒客户车内有遗忘的活物,让用户可以选择打开车内摄像头6和车内的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如果有小孩遗忘在车内,这样家长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安抚孩子,也可以选择打开车外360全景摄像头,查看车辆周边环境,选择是打开窗户还是打开空调等最优的处理措施;

第三步:主控制器模块1接收到车内有活物的检测信号后,如果车内的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就把车内有活物且环境不适合活物的信号发给车载t-box8,车载t-box8把此信号发给vcu,让vcu启动车辆,打开空调和降低车窗,同时打开双闪和间歇鸣笛,提醒过往路人;另外车载t-box8也把车内有活物且环境不适合活物的信号通过云服务9器发给客户端手机app10,同时发送车内车外视频图像,且拨打车主电话进行紧急提醒;

第四步:主控制器模块1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车主回车处理或者远程开空调或降窗等处理措施时,继续上述步骤,否则结束控制进程。

整车控制器11用于启动车辆、开启空调,控制车窗以及发出双闪、喇叭等警报信息;超声波探测仪2用于检测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并提供相关检测信号;温度传感器5用于实时监测车内温度,并提供检测到的车内温度信息;二氧化碳检测器3和氧气传感器4用于实时监测车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摄像头6和语音传感器7用于查看车内图像和与车内人员对话;t-box8是telematicsbox的简称,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把车内的信息发到车主手机app上,实现车辆信息显示与控制。

具体原理:使用时,车辆在熄火和设防的状态下,根据车内的超声波检测仪来判断车内是否有活物存在,如果车内有活物,主控制器模块1接收到相应的检测信号后,把此信号发给车载t-box8,车载t-box8通过云服务9器,把此信号发到客户端手机app10上,提醒客户车内有遗忘的活物且发起远程视频及语音通话,车主可以通过视频查看车内情况,也可通过语音与车内人员对话,可选择打开车外360全景,查看车辆周围环境;如果车主没有接通语音或者进行相关操作,主控制器模块1可根据现在车内的情况请求车载t-box8启动车辆,打开空调或者降低玻璃,且打开双闪和喇叭提醒行人等。

该种汽车预警监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超声波检测系统检测到车内有活物,发出报警,并开启车上摄像头,把数据传给车主手机上,让车主查看车内及车外周边环境来进行相应合理的处理,采用这样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超声波检测比红外线检测成本、精确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更优;

2)、控制系统带有车内车外视频图像和语音通话,比现有技术更完善和人性化;

3)、当情况特别紧急时,t-box可自动拨通车主电话进行提醒;

4)、远程控制器车辆,能给车主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