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索桥索股深隔板入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9833发布日期:2018-12-14 22:4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索桥索股深隔板入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套能够让索股顺利入鞍的装置,尤其适用于索股深隔板入鞍。



背景技术:

随着多塔连跨悬索桥是一种跨越能力大、结构新颖的悬索桥。对于多塔连跨悬索桥,其中中塔主索鞍为具有特殊防滑构造设计的索鞍,为增加主缆与鞍槽间的摩阻力,将所有隔片换成整体竖向摩擦板(深隔板),使各根索股的侧面都与摩擦板接触,提供侧面摩阻力,从而提高索鞍的抗滑性能。竖向摩擦板沿高度方向为整体结构,沿顺桥向分为对称的两块,底部与索鞍鞍槽焊接,是主缆抗滑中的重要受力构件,其受力特点为顺桥向抗剪。主索鞍鞍体采用铸焊结合结构;鞍头用铸钢铸造,竖隔板钢板与鞍头槽底焊接,鞍座为钢板焊接成,鞍体下设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滑动副,以适应施工中的相对移动。

上述带深隔板的索鞍鞍槽结构因为增加了主缆两侧的摩阻力,增加了主缆的入鞍操作难度,以往的入鞍操作已无法满足深隔板索鞍鞍槽的主缆入鞍,开发针对深隔板鞍槽入鞍的装置和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悬索桥索股深隔板入鞍装置,解决深隔板索鞍鞍槽入鞍操作难度大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索桥索股深隔板入鞍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鞍槽顶缘上的顶推机构,和设置在鞍槽深部的移动支撑,所述顶推机构主要用于从索股的一端开始逐渐将索股完全深推入鞍槽底部,索股在被顶推机构推入鞍槽深部前支撑在所述移动支撑上,所述移动支撑能够沿着鞍槽底部滑动,且顶推机构顶推索股的同时移动支撑向前移动。

再来,所述顶推机构能够沿着鞍槽顶缘挪动,且顶推机构的挪动方向与移动支撑的移动方向一致,确保顶推机构和移动支撑动作尽量保持一致。

优选地,所述顶推机构包括顶推支架,和安装在顶推支架上的推杆,所述推杆能够作伸缩动作以实现将索股推入鞍槽深部,推杆选自气动/电动杆,顶推力为200Kg,顶推速度根据实际试验顶推效率最终决定,顶推速度为10mm/s。

顶推支架包括一对分别安装在鞍槽槽宽两侧的固定座,两固定座之间架设有滑动架,滑动架上再设置滑动板,推杆固定在滑动板上,进一步地,滑动板能够沿着滑动架滑移以调整推杆在鞍槽上的位置,确保推杆位于鞍槽槽宽的中间。另外,前述顶推支架的结构也能够满足推杆能够在平行的多个鞍槽间变换位置,同时进行多个鞍槽内索股顶推操作。

较好的设置是,所述固定座选择磁块,如永磁体或电磁块,与鞍槽构成磁性吸附,方便顶推支架的挪动,实现安装过程的便捷、快速。

优选地,所述推杆的末端安装有顶推头,所述顶推头为方块型,顶推头与索股构成面接触,顶推头的材料采用尼龙进行加工制作,可防止顶推时损伤主缆索股表面。

具体地,所述移动支撑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底部的滑轮,所述支撑板上边缘为沿着移动方向逐渐抬高的倾斜的弧形,对索股形成移动支撑。移动支撑材料采用尼龙,可防止入鞍时损伤索股表面。索股入鞍时可一边入鞍,一边移动支撑。且移动支撑的前端再设置有牵引,防止移动支撑卡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申请针对悬索桥索股深隔板的入鞍设计了一套入鞍装置和入鞍方法,能够确保索股顺利到达鞍槽底部,并减少对索股的损坏,尤其满足索股在深隔板鞍槽内的入鞍操作,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入鞍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推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推支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推机构(不含推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支撑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索股入鞍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索桥索股深隔板入鞍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在鞍槽顶缘上的顶推机构,和设置在鞍槽7深部的移动支撑,移动支撑的主要作用是在索股入鞍时支撑索股,使索股可缓慢落入鞍槽内。索股入鞍时先从鞍槽一端开始,通过顶推机构将索股逐渐推入鞍槽,并至底部。顶推机构可在鞍槽上随意移动,以满足不同部位索股的顶推。同时,位于鞍槽槽内的移动支撑对索股构成支撑,且在顶推机构顶推索股的同时牵引移动支撑。

从图9中可以看出,顶推机构需要沿着鞍槽顶缘挪动,且顶推机构的挪动方向与移动支撑的移动方向一致。

顶推机构包括顶推支架,和安装在顶推支架上的推杆8,推杆8选自能够作伸缩动作的气动或电动推杆,推杆8指向鞍槽所在圆弧的圆心。推杆8的末端安装有顶推头1,顶推头1为尼龙材质的方块型,顶推头1与索股构成面接触,减少了顶推过程中对索股的损坏。顶推支架主要给推杆提供一个反力支撑,包括一对分别安装在鞍槽槽宽两侧的固定座2,两固定座2之间架设有滑动架3,滑动架3上再设置滑动板4,推杆8固定在滑动板4上,滑动板4能够沿着滑动架3横向滑移,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索鞍包括三条平行的鞍槽,这样推杆就可在三个鞍槽间更换位置,通过滑动板4的移动,可将推杆8从第一鞍槽转移到第二鞍槽。

此外,为了方便顶推机构在索鞍上的挪动,上述固定座2可选择永磁体或电磁块,与鞍槽构成磁性吸附,方便了操作。

移动支撑的具体结构是包括支撑板5和设置在支撑板5底部的滑轮6,支撑板的前后端设置有拉环,拉环用于连接牵引绳索。支撑板5上边缘为沿着移动方向逐渐抬高的倾斜的弧形(平滑的坡面),对索股形成移动支撑。

基于本实施例入鞍装置的索股入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对索鞍段索股进行梳理:两端索股采用四边形成型夹具进行固定,并将外侧钢丝分开;

(2)将先入鞍段索股采用方木压紧,并采用楔木锁住;

(3)将移动支撑放入索鞍鞍槽内,并调试移动支撑使能够沿着鞍槽顺畅移动,将吊起的索股缓慢放入鞍槽并和移动支撑接触;

(4)开启顶推机构缓缓压住索股,一边下推索股一边拉动移动支撑;待顶推机构将索股完全顶推到鞍槽底部,采用硬质方木和木刹将索股可靠锁紧,然后顶推机构复位;

(5)重复步骤4,沿着索鞍鞍槽方向逐渐挪动顶推机构,完成全部段索股入鞍,并逐个采用方木楔紧;

(6)当索股入鞍至另一端时,将移动支撑装置取出,逐步将索股下落至鞍槽底端;

(7)将最后一根方木楔紧后,完成全部索股的入鞍工作。

对于有多个平行的索鞍鞍槽的入鞍操作,较好的操作是依次在各索鞍内铺设索股。对于条件允许的车间,此时就要求顶推支架的两个固定座分别架设在多个鞍槽的最外侧,从而让顶推索股的推杆能够在不同鞍槽间平移,这样在铺设完前一鞍槽后,无需拆卸顶推支架就可继续使用推杆。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