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厂拌拌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498发布日期:2019-04-05 19:1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厂拌拌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拌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厂拌拌和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8到15年,从现在算起,每年将有约10%的沥青路面进入养护或重建周期,每年由此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达到上百万吨,若能把这些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回收后进行再生循环利用,每年将节约至少数亿元的材料费用支出,而且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约15%的速度不断增长。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是将原有路面的旧面层进行铣刨、破碎、筛分后,通过对旧路材料进行分析,加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并根据原有路面材料的特点和工程实际需要,可以加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后进行充分拌和,然后将再生后的混合料摊铺在具有符合规范要求强度和平整度的道路基层上,并对其进行碾压,使其达到沥青路面性能要求。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可以消耗大量旧料,可以减少旧料的堆放,减少由于旧料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占用土地,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砂石料等不可再生资源,减少因石料开采对环境的破坏,有助于矿山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常温下生产和施工,这样能减少因加热所消耗的能源,且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能减少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符合目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

现有技术中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拌和装置中,由于拌和筒不能转动,因而不能充分地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拌和,且出料管设置在拌和筒的一侧壁底端,而拌和筒内底面是水平设置的,这样拌和好的混合料不容易从拌和筒内排出,拌和好的混合料容易滞留在拌和筒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厂拌拌和装置,能对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进行充分的拌和,且已拌和混合料容易从拌和筒内排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厂拌拌和装置,包括竖直且呈长方体形的拌和筒,拌和筒顶面呈正方形,拌和筒顶面依次连有旧路碎料进料斗、乳化沥青进料斗与新集料进料斗;拌和筒内中部设有拌和部件;拌和筒内底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拌和筒右侧壁在拌和筒内底面上方且靠近拌和筒内底面位置处设有出料口,拌和筒右外侧壁在出料口上方且靠近出料口位置处设有用于闭合出料口的闭合门部件;拌和筒外底部呈正四棱台形,拌和筒外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卡紧柱,第一卡紧柱下端一体向下延伸有竖直的第一转轴,拌和筒正下方固定有水平且中空的操作台,操作台中部设有贯穿操作台上表面与下表面且竖直的通孔,第一转轴穿设于通孔内且第一转轴下端伸出操作台底面,第一转轴通过设于操作台内上、下部的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与操作台转动相连,操作台顶面中部固定有第一平面轴承,第一平面轴承的上圈与第一卡紧柱过盈配合,第一转轴由设于操作台内的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第一转轴下端活动连接有直径大于第一转轴直径的第二卡紧柱,第二卡紧柱下端一体向外延伸有水平的底盘,操作台底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平面轴承,第二平面轴承的下圈与第二卡紧柱过盈配合;拌和筒右侧壁上部还连有空气净化部件。

进一步地,闭合门部件包括水平且纵向设置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部镶嵌于拌和筒右侧壁内,且第二转轴相对于拌和筒右侧壁转动,第二转轴上方设有与拌和筒右外侧壁相贴合的上固定板,上固定板通过其下端一体相连的水平且纵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布的第一套筒与第二转轴转动相连,各第一套筒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上固定板上设有多个贯穿上固定板左、右侧面的第一螺纹孔,拌和筒右侧壁在各第一螺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各第二螺纹孔,上固定板通过穿设于各第一螺纹孔与相应各第二螺纹孔内的各第一螺栓与拌和筒右侧壁连接,第二转轴下方设有用于闭合出料口的下闭合板,下闭合板通过其上端一体相连的水平且纵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布的第二套筒与第二转轴转动相连,各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各第二套筒与各第一套筒交错排布,下闭合板底部上设有多个贯穿下闭合板左、右侧面的第三螺纹孔,拌和筒右侧壁在各第三螺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第三螺纹孔相对应的各第一螺纹盲孔,下闭合板通过穿设于各第三螺纹孔与相应各第一螺纹盲孔内的各第二螺栓与拌和筒右侧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固定于操作台内右下端,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皮带轮,第一转轴在小皮带轮对应位置处固定套设有大皮带轮,小皮带轮与大皮带轮之间缠绕有皮带。

进一步地,拌和部件包括由第二电机驱动的拌和轴与均匀固定于拌和轴上的多个拌和叶片,拌和轴中心线水平且横向设置,且拌和轴中心线与拌和筒的竖直中心线相交,第二电机通过支架固定于拌和筒左外侧壁相应位置处,第二电机的右输出轴水平且横向设置,第二电机的右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齿轮,拌和轴上固定套设有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拌和轴通过第三、第四滚珠轴承与拌和筒的左、右侧壁转动相连。

进一步地,第二卡紧柱顶面中部设有开口向上且内径与第一转轴外径相适配的竖直盲孔,竖直盲孔内侧壁攻有内螺纹,第一转轴下部外侧壁攻有外螺纹,第一转轴旋接于第二卡紧柱的竖直盲孔内。

进一步地,第二卡紧柱以及底盘中部设有多个贯穿第二卡紧柱顶面和底盘底面的第四螺纹孔,第一转轴底面在各第四螺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第四螺纹孔相对应的各第二螺纹盲孔,第二卡紧柱以及底盘通过穿设于各第四螺纹孔与相应各第二螺纹盲孔内的各第三螺栓与第一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空气净化部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拌和筒右侧壁上部的排气筒,排气筒左端包覆有布袋,排气筒内中部固定有紫外光灯,排气筒顶部安装有涂设纳米二氧化钛层的多孔陶瓷板。

进一步地,排气筒与拌和筒右侧壁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操作台底面四角处对称固定有支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拌和筒内中部设有拌和部件,拌和筒外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卡紧柱,第一卡紧柱下端一体向下延伸有竖直的第一转轴,拌和筒正下方固定有水平且中空的操作台,操作台中部设有贯穿操作台上表面与下表面且竖直的通孔,第一转轴穿设于通孔内且第一转轴下端伸出操作台底面,第一转轴通过设于操作台内上、下部的第一、第二滚珠轴承与操作台转动相连,操作台顶面中部固定有第一平面轴承,第一平面轴承的上圈与第一卡紧柱过盈配合,第一转轴由设于操作台内的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这样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在拌和筒内被拌和部件充分拌和,且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随着拌和筒的转动进行充分拌和,因而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能进行充分的拌和;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下端活动连接有直径大于第一转轴直径的第二卡紧柱,第二卡紧柱下端一体向外延伸有水平的底盘,操作台底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平面轴承,第二平面轴承的下圈与第二卡紧柱过盈配合,这样第二卡紧柱和底盘随同第一转轴相对操作台转动,且拌和筒外底部呈正锥形状,因而会使拌和筒能更平稳地相对操作台转动,且底盘能防止第一转轴向上窜动;

3、本实用新型中拌和筒内底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拌和筒右侧壁在拌和筒内底面上方且靠近拌和筒内底面位置处设有出料口,拌和筒右外侧壁在出料口上方且靠近出料口位置处设有用于闭合出料口的闭合门部件,已拌和混合料在重力作用下向拌和筒内底面右端移动并对下闭合板产生向右的推力,下闭合板在已拌和混合料推力的作用下相对第二转轴向右转动,进而已拌和混合料从出料口顺利排出;

4、本实用新型中拌和筒右侧壁上部还连有空气净化部件,拌和筒内的有毒气体经过空气净化部件的净化处理后向外排放,因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闭合门部件的右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空气净化部件与拌和筒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拌和筒,2、旧路碎料进料斗,3、乳化沥青进料斗,4、新集料进料斗,5、出料口,6、第一卡紧柱,7、第一转轴,8、操作台,9、第一滚珠轴承,10、第二滚珠轴承,11、第一平面轴承,12、第一电机,13、第二卡紧柱,14、底盘,15、第二平面轴承,16、第二转轴,17、上固定板,18、第一套筒,19、第一螺栓,20、下闭合板,21、第二套筒,22、第二螺栓,23、小皮带轮,24、大皮带轮,25、皮带,26、第二电机,27、拌和轴,28、拌和叶片,29、小齿轮,30、大齿轮,31、第三滚珠轴承,32、第四滚珠轴承,33、第三螺栓,34、排气筒,35、布袋,36、紫外光灯,37、多孔陶瓷板,38、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且呈长方体形的拌和筒1,拌和筒1顶面呈正方形,拌和筒1顶面依次连有旧路碎料进料斗2、乳化沥青进料斗3与新集料进料斗4;拌和筒1内中部设有拌和部件;拌和筒1内底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拌和筒1右侧壁在拌和筒1内底面上方且靠近拌和筒1内底面位置处设有出料口5,拌和筒1右外侧壁在出料口5上方且靠近出料口5位置处设有用于闭合出料口5的闭合门部件;拌和筒1外底部呈正四棱台形,拌和筒1外底面中部一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卡紧柱6,第一卡紧柱6下端一体向下延伸有竖直的第一转轴7,拌和筒1正下方固定有水平且中空的操作台8,操作台8中部设有贯穿操作台8上表面与下表面且竖直的通孔,第一转轴7穿设于通孔内且第一转轴7下端伸出操作台8底面,第一转轴7通过设于操作台8内上部、下部的第一滚珠轴承9、第二滚珠轴承10与操作台8转动相连,操作台8顶面中部固定有第一平面轴承11,第一平面轴承11的上圈与第一卡紧柱6过盈配合,第一转轴7由设于操作台8内的第一电机12带动转动,第一电机12固定于操作台8内右下端,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竖直向上,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皮带轮23,第一转轴7在小皮带轮23对应位置处固定套设有大皮带轮24,小皮带轮23与大皮带轮24之间缠绕有皮带25,第一转轴7下端活动连接有直径大于第一转轴7直径的第二卡紧柱13,第二卡紧柱13下端一体向外延伸有水平的底盘14,操作台8底面中部固定有第二平面轴承15,第二平面轴承15的下圈与第二卡紧柱13过盈配合;拌和筒1右侧壁上部还连有空气净化部件;操作台8底面四角处对称固定有支腿38。

其中,闭合门部件包括水平且纵向设置的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左部镶嵌于拌和筒1右侧壁内,且第二转轴16相对于拌和筒1右侧壁转动,第二转轴16上方设有与拌和筒1右外侧壁相贴合的上固定板17,上固定板17下端一体连接有水平且纵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套筒18,各第一套筒18套设于第二转轴16上,上固定板17通过多个第一套筒18与第二转轴16转动相连,上固定板17上设有多个贯穿上固定板17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第一螺纹孔,拌和筒1右侧壁在各第一螺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各第二螺纹孔,上固定板17通过穿设于各第一螺纹孔与相应各第二螺纹孔内的各第一螺栓19与拌和筒1右侧壁连接,第二转轴16下方设有用于闭合出料口5的下闭合板20,下闭合板20上端一体连接有水平且纵向设置并且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套筒21,各第二套筒21套设于第二转轴16上,下闭合板20通过多个第二套筒21与第二转轴16转动相连,且各第二套筒21与各第一套筒18交错排布,下闭合板20底部上设有多个贯穿下闭合板20左、右侧面的第三螺纹孔,拌和筒1右侧壁在各第三螺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第三螺纹孔相对应的各第一螺纹盲孔,下闭合板20通过穿设于各第三螺纹孔与相应各第一螺纹盲孔内的各第二螺栓22与拌和筒1右侧壁连接,其中,第二转轴16左部镶嵌于拌和筒1右侧壁内,各第一套筒18与各第二套筒21左部均位于拌和筒1右侧壁内,这样能使上固定板17左侧面与下闭合板20左侧面均紧密贴合出料口5处的拌和筒1右侧壁。

其中,拌和部件包括由第二电机26驱动的拌和轴27与均匀固定于拌和轴27上的多个拌和叶片28,拌和轴27中心线水平且横向设置,且拌和轴27中心线与拌和筒1的竖直中心线相交,第二电机26通过支架固定于拌和筒1左外侧壁相应位置处,第二电机26的右输出轴水平且横向设置,第二电机26的右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齿轮29,拌和轴27上固定套设有与小齿轮29相啮合的大齿轮30,拌和轴27通过第三、第四滚珠轴承31、32与拌和筒1的左、右侧壁转动相连。

其中,第二卡紧柱13顶面中部设有开口向上且内径与第一转轴7外径相适配的竖直盲孔,竖直盲孔内侧壁攻有内螺纹,第一转轴7下部外侧壁攻有外螺纹,第一转轴7旋接于第二卡紧柱13的竖直盲孔内;或者,第二卡紧柱13以及底盘14中部设有多个贯穿第二卡紧柱13顶面和底盘14底面的第四螺纹孔,第一转轴7底面在各第四螺纹孔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各第四螺纹孔相对应的各第二螺纹盲孔,第二卡紧柱13以及底盘14通过穿设于各第四螺纹孔与相应各第二螺纹盲孔内的各第三螺栓33与第一转轴7连接。

其中,空气净化部件包括通过螺纹连接于拌和筒1右侧壁上部的排气筒34,排气筒34左端包覆有布袋35,排气筒34内中部固定有紫外光灯36,排气筒34顶部安装有涂设纳米二氧化钛层的多孔陶瓷板3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按预先设定好的配比分别从旧路碎料进料斗2、乳化沥青进料斗3与新集料进料斗4进入拌和筒1内,然后开启拌和部件并启动第一电机12,拌和部件中的拌和叶片28随同拌和轴27在第二电机26的带动下相对拌和筒1转动,且拌和筒1在第一电机12的带动下相对操作台8转动,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在拌和筒1内被拌和叶片28充分拌和,且旧路碎料、乳化沥青与新集料随着拌和筒1的转动进行充分拌和,待拌和部件与第一电机12工作一段时间后,得到已拌和混合料,然后关闭拌和部件与第一电机12,并拧开各第二螺栓22,由于拌和筒1内底面向右下方倾斜设置,已拌和混合料在重力作用下向拌和筒1内底面右端移动并对下闭合板20产生向右的推力,下闭合板20在已拌和混合料推力的作用下相对第二转轴16向右转动,进而已拌和混合料从出料口5顺利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