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2216发布日期:2019-05-07 22:19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



背景技术:

转辙器是道岔的转换装置,是引导车轮轮缘顺利进入指定的轨道的设备;转辙器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和其他联结零件及道岔转换设备组成。转辙器尖轨按照平面形式可分为三大类:切线型尖轨、相隔型尖轨和相离型尖轨;切线型尖轨有以下主要特征:列车无论逆向或顺向进入道岔侧向,犹如进入曲线轨道一样,形成较平稳;车轮对尖轨的冲击角小;尖轨尖端削弱部分过长,尖端轨头宽度小,承受横向冲击力时,尖轨不耐磨。相隔型尖轨和相离型尖轨的冲击角均比切线型尖轨的冲击角大,不仅尖轨尖端容易磨耗,且列车逆向进入道岔侧线时,极易产生摇晃。

如申请号为CN201510501278.1公开了一种消除尖轨不足位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之间设置一种消除尖轨不足位移的装置,所述装置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上;在尖轨的长度方向上,装置与第一尖轨连接的第一连接点位于最远离第一尖轨尖端的转辙机连接点A与第一尖轨固定端之间,装置与第二尖轨连接的第二连接点位于最远离第二尖轨尖端的转辙机连接点B与第二尖轨固定端之间;装置包括调节总成,调节总成包括在装置长度方向上首尾连接的螺纹组件和滑动组件、还包括螺纹滑动一体套筒。所述方法可消除道岔尖轨的不足位移,使列车转向平顺、安全,但是该种尖轨的使用寿命依旧很短,维护更换频繁。

如申请号为CN201520034721.4公开了一种50kg/m钢轨6号对称道岔尖轨,属于轨道部件技术领域,用于提高尖轨使用寿命。其技术方案是:它由尖轨本体和尖轨镶尖组成,尖轨镶尖位于尖轨本体的非工作边一侧,尖轨镶尖镶嵌在尖轨本体的尖轨始端到20-40mm断面处,尖轨镶尖与尖轨本体之间采用改性丙烯酸酯粘合剂粘结,同时尖轨镶尖通过紧固螺栓与尖轨本体紧固连接,尖轨镶尖采用贝氏体高强耐磨钢钢板。该种道岔尖轨把尖轨始端到20-40mm断面处镶入贝氏体的尖轨镶尖,解决钢轨整体采用贝氏体钢成本高的问题,修复时只需更换贝氏体尖轨镶尖即可,具有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制造成本低、资源重复再利用的特点,能提高尖轨使用寿命,降低铁路运营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但是该种道岔尖轨的使用寿命依旧很短,维护更换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包括基本轨和尖轨,所述基本轨包括轨头和轨座,所述轨头设于轨座的上方,所述轨头的宽度为10-20mm,所述尖轨包括尖轨轨头和尖轨底座,所述尖轨底座为“L”字形,所述尖轨轨头设于尖轨底座的上方,所述尖轨轨头上设有螺纹孔一,所述尖轨底座上设有与螺纹孔一相对的螺纹孔二,所述轨头上设有与尖轨轨头接触连接的工作边,所述工作边与尖轨轨头的接触面的斜度为1/5-1/3,所述工作边向内额外加工处理2-5mm,额外加工处有两段,第一段长度为50-200mm,第二段长度大于500,斜度为1/1000-1/300,所述尖轨轨头比轮子的外沿低23mm。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一和螺纹孔二上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两端均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尖轨轨头和尖轨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尖轨轨头和尖轨底座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减振条。

优选的,所述尖轨轨头的底部设有与尖轨底座连接的梯形块。

优选的,所述轨头的最佳宽度为16mm。

优选的,所述工作边与尖轨轨头的接触面的最佳斜度为1/4。

优选的,所述工作边与轨头的相交处倒圆角,圆角的半径为5-15mm,最佳为10mm。

优选的,所述工作边向内额外加工处理的最佳尺寸为3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的最佳长度为100mm,最佳斜度为1/50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根据切线型尖轨的特征,在不改变其冲击角的前提下,通过额外加工与其密贴的基本轨轨头部分,增大尖轨轨头宽度,从而提高尖轨的强度,同时尖轨采用尖轨轨头和尖轨底座组合的方式,减小了尖轨的冲击力,并且便于尖轨轨头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基本轨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尖轨的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尖轨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轨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基本轨,2—尖轨,3—轨头,4—垫片,5—工作边,6—轨座,7—尖轨轨头,8—梯形块,9—尖轨底座,10—螺母,11—螺杆,12—减振条,13-1—螺纹孔一,13-2—螺纹孔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包括基本轨1和尖轨2,所述基本轨1包括轨头3和轨座6,所述轨头3设于轨座6的上方,所述轨头3的宽度为10-20mm,所述尖轨包括尖轨轨头7和尖轨底座9,所述尖轨底座9为“L”字形,所述尖轨轨头7设于尖轨底座9的上方,所述尖轨轨头7上设有螺纹孔一13-1,所述尖轨底座9上设有与螺纹孔一13-1相对的螺纹孔二13-2,所述轨头3上设有与尖轨轨头7接触连接的工作边5,所述工作边5与尖轨轨头7的接触面的斜度为1/5-1/3,所述工作边5向内额外加工处理2-5mm,额外加工处有两段,第一段长度为50-200mm,第二段长度大于500,斜度为1/1000-1/300,所述尖轨轨头7比轮子的外沿低23mm。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螺纹孔一13-1和螺纹孔二13-2上螺纹连接有螺杆11,螺杆11的两端均设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与尖轨轨头7和尖轨底座9的连接处设有垫片4,通过螺母10来对尖轨轨头7和尖轨底座9进连接,与有利于减小尖轨2受到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尖轨轨头7和尖轨底座9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减振条12,与有利于减小尖轨2受到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尖轨轨头7的底部设有与尖轨底座9连接的梯形块8,有利于对尖轨2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尖轨2滑动,减小螺杆11受到的剪切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头3的最佳宽度为16mm,轨头3的宽度是按照轨顶面向下10-20mm测量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边5与尖轨轨头7的接触面的最佳斜度为1/4,使工作边5能更好的承受尖轨的横向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边5与轨头3的相交处倒圆角,圆角的半径为5-15mm,最佳为10mm,圆角需比钢轨原材料处的圆角小,有利于减小轨头3与轮子的摩擦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边5向内额外加工处理的最佳尺寸为3mm,使工作边5与尖轨轨头7能够更好的结合。

此外,所述第一段的最佳长度为100mm,最佳斜度为1/500。

按照在尖轨轨头宽5mm位置进行轨头加宽,加宽值按照3mm进行计算,理论上,可以延长尖轨的使用寿命约60%。

基于上述,该种基本轨与尖轨轨头构造形式,包括基本轨1和尖轨2,所述基本轨1包括轨头3和轨座6,所述轨头3设于轨座6的上方,所述轨头3的宽度为10-20mm,所述轨头3的最佳宽度为16mm,轨头3的宽度是按照轨顶面向下10-20mm测量的,所述轨头3上设有与尖轨2上的尖轨轨头7接触连接的工作边5,所述工作边5与尖轨轨头7的接触面的斜度为1/5-1/3,所述工作边5与尖轨轨头7的接触面的最佳斜度为1/4,使工作边5能更好的承受尖轨的横向力,所述工作边5与轨头3的相交处倒圆角,圆角的半径为5-15mm,最佳为10mm,圆角需比钢轨原材料处的圆角小,有利于减小轨头3与轮子的摩擦力,所述工作边5向内额外加工处理2-5mm,所述工作边5向内额外加工处理的最佳尺寸为3mm,使工作边5与尖轨轨头7能够更好的结合,额外加工处有两段,第一段长度为50-200mm,第二段长度大于500,斜度为1/1000-1/300,所述第一段的最佳长度为100mm,最佳斜度为1/500,所述尖轨轨头7比轮子的外沿低23mm,根据切线型尖轨的特征,在不改变其冲击角的前提下,通过额外加工与其密贴的基本轨轨头部分,增大尖轨轨头宽度,从而提高尖轨的强度。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