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8299发布日期:2020-04-21 18:4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



背景技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运用广泛,在平原地区铺设无砟轨道时,由于大部分为高架桥结构,路基及隧道较少,沿线交通便利,不受隧道净空限制。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采用汽车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设备吊装转运料斗至传统线间或跨线灌注架上进行灌注,机动灵活方便。

山区铁路桥隧比大,施工便道条件差甚至无法修建沿铁路的贯通便道,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在山区铺设时,受施工道路影响汽车起重机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只能采用满足桥梁、隧道及路基施工的通用型门式起重机。自密实混凝土采用重力灌注工艺,灌注工艺高度至少为2500mm方能满足要求,因此传统灌注架高度为2500mm,且高度固定不能升降调节。自密实混凝土转运料斗高1500mm,门式起重机需将转运料斗提升至4100mm高度方能放置于传统灌注架上,而门式起重机受隧道净空高度限制,最大起吊高度3900mm,因此采用传统的线间或跨线灌注架无法满足山区隧道内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时,传统的线间或跨线灌注架高度不能调节,致使门式起重机起吊高度不足,无法满足山区隧道内施工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能够采用门式起重机将转运料斗吊装至台车,并且该台车能够带动转运料斗上升至灌注工艺高度,进而满足山区隧道内施工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包括主车架和设于主车架底部的行走机构,所述主车架上设有用于放置转运料斗的起升小车,所述起升小车与主车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于主车架上的竖向导轨柱和设于起升小车上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轨柱相配合,所述主车架上还设有驱动起升小车升降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车架上设置起升小车,并在起升小车与主车架之间设置导向机构,先采用门式起重机将转运料斗放置在起升小车上,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起升小车上升至灌注工艺高度,有效降低了转运料斗的吊运高度,从而使得门式起重机能够实现转运料斗的吊运,进而满足山区隧道内施工要求,同时通过在主车架底部设置行走机构,从而使得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可以便于主车架根据灌注位置而进行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主车架上的液压缸。采用液压缸驱动起升小车升降运动,液压驱动力大,且方便安装及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组、从动轮组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轮组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来带动主动轮组转动,从而实现在灌注时台车的位置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起升小车上设有对转运料斗进行限位的限位板。通过在起升小车上设置限位板,可以对放置的转运料斗进行限位,防止转运料斗在升降过程中出现重心偏移现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车架上还设有对上升至高位后的起升小车进行位置锁定的锁定部件。通过在主车架上设置锁定部件,在起升小车上升至高限位后与起升小车进行连接,防止液压系统故障造成起升小车下降溜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四条导轨柱,四条所述导轨柱呈两两相对设置,所述起升小车上对应设有八个导向轮。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可以使起升小车在升降时更加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轮为与导轨柱适配的双轮缘结构,使得导轨柱位于导向轮的双轮缘之间,避免导向轮脱离导轨柱。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车架上设置起升小车,并在起升小车与主车架之间设置导向机构,先采用门式起重机将转运料斗放置在起升小车上,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起升小车上升至灌注工艺高度,有效降低了转运料斗的吊运高度,从而使得门式起重机能够实现转运料斗的吊运,进而满足山区隧道内施工要求,同时通过在主车架底部设置行走机构,从而使得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可以便于主车架根据灌注位置而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灌注台车总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主车架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起升小车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导向轮与导轨柱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主车架,2-起升小车,3-导轨柱,4-导向轮,5-液压缸,6-液压站,7-主动轮组,8-从动轮组,9-驱动电机,10-限位板,11-挂钩,12-操作平台,13-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台车,包括主车架1和设于主车架底部的行走机构,所述主车架1上设有用于放置转运料斗的起升小车2,所述起升小车2与主车架1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于主车架1上的竖向导轨柱3和设于起升小车2上的导向轮4,所述导向轮4与所述导轨柱3相配合,所述主车架1上还设有驱动起升小车2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车架上设置起升小车,并在起升小车与主车架之间设置导向机构,先采用门式起重机将转运料斗放置在起升小车上,再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起升小车上升至灌注工艺高度,有效降低了转运料斗的吊运高度,从而使得门式起重机能够实现转运料斗的吊运,进而满足山区隧道内施工要求,同时通过在主车架底部设置行走机构,从而使得在灌注自密实混凝土时,可以便于主车架根据灌注位置而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设于主车架1上的两个液压缸5,该液压缸5的缸体与主车架1相连,活塞杆与起升小车2相连。采用两个液压缸驱动起升小车升降运动,液压驱动力大,且方便安装及控制。在所述主车架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液压缸5伸缩的液压站6,在液压站上设有控制阀门。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组7、从动轮组8和驱动电机9,每组均为两个车轮,所述驱动电机9通过链条与所述主动轮组7的轮轴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来带动主动轮组转动,从而实现根据灌注工位移动台车位置。所述从动轮组8采用万向轮,便于人工实现台车行驶方向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架1由100×100mm方钢焊接而成,在主车架1内侧设置有四条竖向的导轨柱3,四条所述导轨柱呈两两相对设置,间距1900mm,主车架上还设有斜支撑,该斜支撑与导轨柱相连形成稳定结构;所述起升小车2采用100×100mm方钢焊接成框架结构,所述起升小车2上设有八个导向轮4,在起升小车两侧分别设置四个导向轮。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可以使起升小车在升降时更加平稳。所述起升小车2一侧安装有操作平台12及爬梯13,方便操作工人进行转运料斗放置及放料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升小车2上设有对转运料斗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设于起升小车顶部角点位置,该限位板采用角钢制成。转运料斗上部为圆柱形状,下部为漏斗形状,在转运料斗外壁上设有四根支腿。通过在起升小车顶部设置四个限位板,可以对放置的转运料斗四根支腿进行限位,防止转运料斗在升降过程中出现重心偏移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车架1上还设有对上升至高位后的起升小车进行位置锁定的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为设于导轨柱3顶部的挂钩11。通过在主车架四根导轨柱顶部上设置挂钩,在起升小车上升至高限位后与起升小车进行连接,防止液压系统故障造成起升小车下降溜逸。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4为与导轨柱3适配的双轮缘结构,使得导轨柱位于导向轮的双轮缘之间,避免导向轮脱离导轨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