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786发布日期:2020-05-06 23:5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顶升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顶升施工是指采用整体液压同步升高方案,也就是利用原有灌注桩承重,不破坏原桥面铺装层、栏杆扶手、人行道、梁板间的连接等,先用液压顶升装置整体顶住桥梁上部结构,然后截断各墩、台帽梁下的立柱,再操作液压顶升装置,使该桥整体升高到设计高度,最后接长立柱钢筋立模浇灌二期砼。桥梁上部结构指的是桥梁支座以上(无铰拱起拱线或框架主梁底线以上)跨越桥孔部分的总称。

现如今,所采用的液压顶升装置一般为液压千斤顶。采用液压顶升装置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顶升时,由于千斤顶的行程有限,需要由先至后分多次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顶升,每次千斤顶完成顶升后,均需在千斤顶下方支垫一个或多个支撑垫块,以便对千斤顶的布设高度进行调整使千斤顶满足下次顶升需求。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顶升过程中,千斤顶下方所支垫支撑垫块的数量较多,多个支撑垫块由下至上布设并形成一个临时性的竖向支撑结构。

采用液压顶升装置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顶升时,还需同步采用辅助支撑结构,以便进行千斤顶托换。其中千斤顶托换指的是每次千斤顶完成顶升后,需采用辅助支撑结构对顶升后的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支撑,再控制千斤顶回缩并在千斤顶下方支垫支撑垫块,随后再通过千斤顶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下一次顶升。但每次千斤顶完成顶升后,在千斤顶下方支垫支撑垫块时,均需将千斤顶向上抬起,不仅费工费时,并且容易造成千斤顶移位使千斤顶布设位置出现偏差。并且,上述由多个支撑垫块组成的竖向支撑结构的支撑稳定性差,支撑垫块容易发生移位或倾斜,尤其是当千斤顶下方所支垫支撑垫块的数量较多时,极易出现移位或倾斜现象,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也会造成千斤顶移位使千斤顶布设位置出现偏差。另外,当桥梁主梁上存在纵坡时,桥梁上部结构自重产生的分力极可能导致滑移变位。一旦千斤顶的水平位置发生变化,但下部的支撑结构由于固定支撑于反力基础上且其位置不会变化,此时千斤顶与下部支撑结构的中心位置发生偏移,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顶升施工无法进行。因而,实际顶升过程中,需反复对千斤顶位置进行调整,费工费时,影响顶升施工效率,并且不易对顶升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水平调整件与由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的十字形调整孔相配合在横桥向和纵桥向上对竖向千斤顶的位置进行简便、快速调整,经济实用,并且竖向千斤顶通过水平纠偏机构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使竖向千斤顶的安装简便、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进行竖直向上顶升的竖向千斤顶、对竖向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千斤顶纠偏机构和布设于竖向千斤顶正下方的临时支撑结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为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上部结构;所述竖向千斤顶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倒置千斤顶,所述倒置千斤顶为底座朝上且刚性顶举件朝下的液压千斤顶,所述竖向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支顶在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包括对竖向千斤顶的位置进行水平调整的水平纠偏机构,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包括多个水平调整件、一个固定在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的上固定板和一个位于上固定板下方的下固定板,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布设于竖向千斤顶的四周外侧;所述竖向千斤顶的底座水平固定在下固定板底部,所述下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下固定板为平直钢板,所述上固定板为铺设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的平直钢板;

每个所述水平调整件均包括一个呈竖直向布设的螺栓杆、一个同轴安装于螺栓杆上的限位螺母和一个同轴安装在螺栓杆顶部的上滑移件,所述螺栓杆为平直杆,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滑移件下方,所述限位螺母与螺栓杆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上固定板上开有多个供上滑移件横向滑移的横向滑移槽和多个供螺栓杆进行横向移动的横向插孔,所述横向滑移槽为平直槽且其与上固定板呈平行布设,所述上滑移件与上固定板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滑移槽的数量与上滑移件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沿所施工桥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横向插孔的数量与横向滑移槽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与横向滑移槽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插孔的长度与横向滑移槽的长度相同,所述横向插孔的宽度大于横向滑移槽的宽度;每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的正下方,每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与位于其正上方的横向滑移槽连通;

所述下固定板上开有多个供螺栓杆进行纵向移动的纵向插孔,多个所述纵向插孔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纵向插孔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横向插孔呈垂直布设;所述纵向插孔的数量与横向插孔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纵向插孔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插孔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插孔均与位于其下方的横向插孔组成一个十字形调整孔;每个所述十字形调整孔中纵向插孔与横向插孔相交叉的区域为供一个所述螺栓杆安装的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螺栓杆均安装于一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内;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中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水平调整平台,每个所述上滑移件均布设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内,每个所述限位螺母均支撑于下固定板底部,每个所述螺栓杆均通过上滑移件和限位螺母紧固固定在所述水平调整平台上;所述下固定板通过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与上固定板紧固连接。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平调整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水平调整件分别布设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滑移件与螺栓杆之间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滑移件为安装在螺栓杆上的螺母或螺帽。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矩形钢板。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长方形钢板且二者呈垂直布设。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还包括在竖直面上对竖向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竖向纠偏机构,所述竖向纠偏机构包括支垫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楔形钢板,所述竖向纠偏机构紧固夹装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楔形钢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楔形钢板由下至上垫装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支撑结构支撑于反力基础上,所述反力基础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由多个从下至上布设的临时支撑件拼接而成,所述临时支撑件呈水平布设且其为钢垫板、支撑钢管或钢垫块。

上述一种带纠偏机构的桥梁顶升施工用液压顶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上固定板通过多个竖向锚栓紧固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所述竖向千斤顶的底座通过多个竖向螺栓固定在下固定板上;所述上固定板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层上找平层,所述上找平层的底面为水平面且其底面与上固定板紧贴;所述上找平层为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找平层,多个所述竖向锚栓均固定于上找平层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较低。

2、竖向千斤顶倒置且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每次千斤顶完成顶升后在千斤顶下方支垫临时支撑件时无需移动千斤顶,省工省时,并能确保千斤顶位置不发生移动,避免因千斤顶移位使千斤顶布设位置出现偏差。因而,能有效减小千斤顶位置的调整工作量,同时能有效提高顶升施工效率,并且能对顶升施工质量进行简便、控制。

3、所采用的水平纠偏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顶升过程中竖向千斤顶发生水平移位的问题,能简便、快速对竖向千斤顶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将竖向千斤顶复位;并且,水平纠偏机构包括多个水平调整件、一个固定在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的上固定板和一个位于上固定板下方的下固定板,结构简单、加工简便且拆装方便,并且上固定板固定在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而下固定板固定在竖向千斤顶的底座上方,能对竖向千斤顶进行有效固定,进一步确保竖向千斤顶不会发生水平移动,从而能有效确保顶升施工质量,并能节约顶升施工工期。

4、所采用的竖向纠偏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主要是在对竖向千斤顶进行安装时,采用竖向纠偏机构对竖向千斤顶进行调整,主要原因在于对桥梁顶升千斤顶安装时由于操作人员水平层次不齐难免存在误差,因而采用多个不同厚度的楔形钢板,能简便、快速调整对竖向千斤顶进行调整,使千斤顶底座处于水平状态(即使竖向千斤顶呈竖直向布设),消除竖向千斤顶的水平误差,并且楔形钢板体积小,操作人员现场使用方便,简单实用,极大程度上纠正了由于工人操作产生的水平误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水平调整件与由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的十字形调整孔相配合在横桥向和纵桥向上对竖向千斤顶的位置进行简便、快速调整,经济实用,并且竖向千斤顶通过水平纠偏机构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使竖向千斤顶的安装简便、可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平纠偏机构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平纠偏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2—竖向千斤顶;3—上固定板;

3-1—横向滑移槽;3-2—横向插孔;4—下固定板;

4-1—纵向插孔;5—水平调整件;5-1—螺栓杆;

5-2—限位螺母;5-3—上滑移件;6—楔形钢板;

7—反力基础;8—临时支撑件;9—上找平层;

10—竖向螺栓;11—下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进行竖直向上顶升的竖向千斤顶2、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千斤顶纠偏机构和布设于竖向千斤顶2正下方的临时支撑结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为所施工桥梁的桥梁上部结构;所述竖向千斤顶2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倒置千斤顶,所述倒置千斤顶为底座朝上且刚性顶举件朝下的液压千斤顶,所述竖向千斤顶2的刚性顶举件支顶在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包括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水平调整的水平纠偏机构;结合图2、图3、图4及图5,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包括多个水平调整件5、一个固定在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底部的上固定板3和一个位于上固定板3下方的下固定板4,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5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布设于竖向千斤顶2的四周外侧;所述竖向千斤顶2的底座水平固定在下固定板4底部,所述下固定板4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方且二者呈平行布设;所述下固定板4为平直钢板,所述上固定板3为铺设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底部的平直钢板;

每个所述水平调整件5均包括一个呈竖直向布设的螺栓杆5-1、一个同轴安装于螺栓杆5-1上的限位螺母5-2和一个同轴安装在螺栓杆5-1顶部的上滑移件5-3,所述螺栓杆5-1为平直杆,所述限位螺母5-2位于上滑移件5-3下方,所述限位螺母5-2与螺栓杆5-1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上固定板3上开有多个供上滑移件5-3横向滑移的横向滑移槽3-1和多个供螺栓杆5-1进行横向移动的横向插孔3-2,所述横向滑移槽3-1为平直槽且其与上固定板3呈平行布设,所述上滑移件5-3与上固定板3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滑移槽3-1的数量与上滑移件5-3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1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沿所施工桥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横向插孔3-2的数量与横向滑移槽3-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3-2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3-2均与横向滑移槽3-1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插孔3-2的长度与横向滑移槽3-1的长度相同,所述横向插孔3-2的宽度大于横向滑移槽3-1的宽度;每个所述横向插孔3-2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1的正下方,每个所述横向插孔3-2均与位于其正上方的横向滑移槽3-1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下固定板4上开有多个供螺栓杆5-1进行纵向移动的纵向插孔4-1,多个所述纵向插孔4-1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纵向插孔4-1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横向插孔3-2呈垂直布设;所述纵向插孔4-1的数量与横向插孔3-2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纵向插孔4-1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插孔3-2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插孔4-1均与位于其下方的横向插孔3-2组成一个十字形调整孔;每个所述十字形调整孔中纵向插孔4-1与横向插孔3-2相交叉的区域为供一个所述螺栓杆5-1安装的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螺栓杆5-1均安装于一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内;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中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组成水平调整平台,每个所述上滑移件5-3均布设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1内,每个所述限位螺母5-2均支撑于下固定板4底部,每个所述螺栓杆5-1均通过上滑移件5-3和限位螺母5-2紧固固定在所述水平调整平台上;所述下固定板4通过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5与上固定板3紧固连接。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滑移件5-3与螺栓杆5-1之间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滑移件5-3为安装在螺栓杆5-1上的螺母或螺帽。并且,所述上滑移件5-3的顶面不高于上固定板3的顶面。每个所述上滑移件5-3均卡装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1内。

所述上滑移件5-3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滑移块,只需能在横向滑移槽3-1内进行平移且固定在螺栓杆5-1顶部接口。

为加工简便,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均为矩形钢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均为长方形钢板且二者呈垂直布设。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固定板3和下固定板4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平直钢板,如正方形钢板、圆形钢板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调整件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水平调整件5分别布设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

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水平调整件5的数量以及各水平调整件5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还包括在竖直面上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竖向纠偏机构,所述竖向纠偏机构包括支垫于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4之间的楔形钢板6,所述竖向纠偏机构紧固夹装于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4之间。并且,所述竖向纠偏机构位于多个水平调整件5之间。

所述楔形钢板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楔形钢板6由下至上垫装于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4之间。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竖向纠偏机构中楔形钢板6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支撑结构支撑于反力基础7上,所述反力基础7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由多个从下至上布设的临时支撑件8拼接而成,所述临时支撑件8呈水平布设且其为钢垫板、支撑钢管或钢垫块。

并且,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临时支撑件8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上固定板3通过多个竖向锚栓紧固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底部,所述竖向千斤顶2的底座通过多个竖向螺栓10固定在下固定板4上,实际安装简便且拆装方便,并且下固定板4与竖向千斤顶2之间连接可靠,下固定板4与竖向千斤顶2紧固连接为一体,通过调整下固定板4的位置便简便、快速且有效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为确保上固定板3能水平、平稳安装,进一步确保竖向千斤顶2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上固定板3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层上找平层9,所述上找平层9的底面为水平面且其底面与上固定板3紧贴;所述上找平层9为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找平层,多个所述竖向锚栓均固定于上找平层9内。因而,所述上固定板3固定牢靠并且拆装简便,并且通过上找平层9进行找平后,能进一步确保上固定板3呈水平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1为所施工桥梁的主梁,所述主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或组合梁。

所述主梁支撑于桥墩上,所述桥墩包括多根呈竖直向布设的钻孔桩、支撑于多根所述钻孔桩上的水平承台和支撑于所述水平承台的竖向墩柱,所述钻孔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所述水平承台为钢筋混凝土承台,所述竖向墩柱钢筋混凝土柱,多根所述钻孔桩组成钻孔桩基础。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力基础7为所述水平承台。

实际使用时,所述反力基础7也可以为布设于所述水平承台一侧的水平基础,所述水平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基础且其与所述水平承台浇筑为一体。

为确保所述临时支撑结构能水平、平稳安装在反力基础7上,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与反力基础7之间设置有一层下找平层11,所述下找平层1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且其上表面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底部紧贴;所述下找平层11为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找平层。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上固定板3的位置固定不动。通过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横向水平调整时,沿横桥向水平推动下固定板4或竖向千斤顶2,使下固定板4与竖向千斤顶2同步进行横桥向移动;所述下固定板4与竖向千斤顶2横桥向移动过程中,每个所述水平调整件5均沿所处横向插孔3-2进行平移;并且,通过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纵向水平调整时,沿纵桥向水平推动下固定板4或竖向千斤顶2,使下固定板4与竖向千斤顶2同步进行纵桥向移动;所述下固定板4与竖向千斤顶2纵桥向移动过程中,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5均固定不动。因而,通过所述水平纠偏机构能简便、快速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简便、快速调整,并且能在纵桥向和横桥向上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分别进行调整,能有效确保将竖向千斤顶2的水平位置调整到位。

在竖直方向上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所述竖向纠偏机构进行调整,具体是通过在上固定板3与下固定板4之间垫装楔形钢板6的方法对竖向千斤顶2的位置进行调整,因而实际操作简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