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粱鞍座与座体间的复合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3478发布日期:2020-10-02 08:0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粱鞍座与座体间的复合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中鞍座与座体的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的桥梁鞍座与座体的润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大桥鞍座与座体间的润滑结构属于润滑技术中的一种复合结构润滑,是把多种润滑要素组合叠加起来,集多种润滑要素的优势,满足符合各种工程工况的特殊需求。

公司发明专利一种桥鞍座与座体间的润滑结构技术,专利号2012101255193采用固体润滑涂层和滚珠滚动技术,本方案很好的解决了鞍座与座体间的润滑和滑动问题,但是,鞍座在座体上移动的后期过程中,座体上面分布的滚珠在鞍座向前移动时,润滑珠子在导入鞍座与座体之间时,出现导入困难,造成后期向前推移时,鞍座与座体间的润滑性能降低,影响后期的施工质量。

为解决鞍座在座体上的整个滑移过程中,润滑性能实现小于0.03的摩擦系数,且保持连续稳定运行。本发明专利采用新的润滑结构,鞍座底面制作,润滑性能优异的聚四氟乙烯润滑涂层。座体上分布异型聚四氟乙烯板与异型固定钢板,形成固定型润滑结构,防止鞍座在推移过程中聚四氟乙烯板的因垂直作用力过大而变形失效。钢板上方凹陷部分可以注入不干油油脂。最终在结合面间形成聚四氟乙烯涂覆层、聚四氟乙烯板和不干油油脂的三层新型润滑结构。实现鞍座在推移过程中,摩擦系数在0.03以下,性能连续稳定的新型润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四氟乙烯板受极压而变形损坏和滚珠滚动结构在鞍座推动过程中,滚珠不能连续导入滑动面,而造成的润滑性能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桥粱鞍座与座体间的复合润滑结构,所述桥粱鞍座1底部设有润滑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4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板5和与聚四氟乙烯板5配合的碳钢板6,两个不同材质的板材的厚度采取梯度结构,碳钢板6中部开孔,内孔底部与座体4衔接部分采取焊接连接,用于固定聚四氟乙烯板5,碳钢板6在整个平面处于凹陷面形态,凹陷部分注入不干油油脂3。

所述聚四氟乙烯板5,厚度大于30毫米,形状为长方形板,所述碳钢板6厚度大于25毫米,形状为长方形板,两个不同材质的板材的厚度采取梯度结构,梯度差控制在0.5-1毫米。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板5的厚度大于30mm,长方形,四边呈45°斜坡结构,长边控制在200mm到300mm,短边控制在100mm。

所述的碳钢板6的厚度大于25毫米,周边为长方形固定板,长度300mm到500mm,其中一长边呈45°斜坡结构,中部为长方形,长度100mm,宽度108mm,四边呈45°斜坡结构,长方形中心为圆形孔,直径40mm,钢板厚度小于聚四氟乙烯板5厚度0.5mm到1mm.钢板内孔与底座衔接部分采用电焊焊接。

所述桥粱鞍座1底部润滑层2具体如下:桥粱鞍座1在涂刷高附着力促进剂后的表面上喷涂特氟龙涂层2,该涂层的成分和质量百分比如下,聚四氟乙烯20~36%、高分量聚乙烯4~10%、聚四氟乙烯表面处理剂1~4%、粘结剂18~32%1防沉剂3~6%,有机溶剂33~59%,喷涂后待涂层固化24小时以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鞍座1与底座4之间添加了新配方润滑涂层2、聚四氟乙烯版5、固定钢板6及不干油油脂3的复合结构。实现摩擦系数达到0.03以下,兼顾具有抗变形,整个推移过程润滑性能连续稳定等功能,从而使鞍座在底板上的移动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层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板上部润滑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板上部润滑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大桥鞍座2.鞍座的涂层(包括砂层、高附着力粘结层、特氟龙涂层)3.填充不干油油脂4.鞍座座板5.聚四氟乙烯板6.碳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用于制作这些配方和润滑连接结构的设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

实施例(参见附图1):

一、铸铁件前处理及喷砂粗化处理。

铸铁件前处理,分脱脂处理和喷砂处理两个部分。

脱脂处理,采用常温水性高效脱脂剂,对铸铁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类油脂和微垃圾进行彻底的清除,并且用水清洗。

水洗之后,用高压无油的高压气体吹干工件表面。

喷砂处理,采用现场喷砂机械,使工件的表面获得必须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料之间的附着力,延长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喷砂用气,为无油的高压气体。

抗挤压涂料,在凹面镶嵌有润滑作用的高强粒子,至关重要。

二、喷砂面粘结剂处理

在洁净的喷砂面,喷涂附着一层1~2μm的高附着力粘结剂。该粘结剂,有利于复合特氟龙涂料同铸铁件的结合。

施工方法:

手工喷涂高附着力粘结剂,常温固化24小时以上。

三、喷涂高润滑复合特氟龙涂料

根据接触工作面的具体要求设计最佳的配方。即喷涂高润滑复合特氟龙桥梁鞍座表面涂料,其具体配方如下:

其加工信息如下:

该润滑涂料经过检测后,其性能如下:

由上表可知其具有以下优点:

优异的减磨、润滑性;极压性强;附着力好;常温下稳定;极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四、底座表面制作润滑结构

所述的座体4上设有异形聚四氟乙烯板5,异形碳钢板6固定板和不干油油脂3。见图2和图3。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板5的厚度5mm,长300mm宽100mm。四边部分呈斜坡结构。坡度45°角。

所述的聚四氟乙烯板5与座体间采用环氧树脂胶粘结。

所述的碳钢板6的厚度大于4mm,长100mm宽108mm。其中对角四边呈斜坡结构,坡度45°角。中心为圆形孔,直径40mm。钢板厚度小于聚四氟乙烯板5厚度1mm.钢板内孔与底座衔接部分采取电焊连接。

所述不干油脂3注入钢板的凹陷处。

所述的周边固定板,形状长方形,长度300mm到500mm,宽100mm。其中一长边呈45°斜坡结构。

五、在座板注入不干油油脂。

不干油油脂性能如下:

其特点:极强的抗氧化性;高的工作稳定性;防水性;抗腐蚀;高温稳定性,长期使用有效。

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桥梁鞍座与座体的润滑连接结构如下,所述的鞍座1上设有砂层、砂层上设有粘结剂层、粘结层上设有复合特氟龙层2;所述的座体4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板5、固定钢板6和不干油油脂3组成的润滑涂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