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44020发布日期:2021-01-05 20:5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铁路专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岔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路基上会有很多道砟,道砟就是大小形状都不规则的碎石,垫在路基下方,分散道路承受压力,提高道路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对路基造成的水蚀作用,为了提升道砟的密度,加强路基的承重能力,因此需要对路基进行捣固,可以通过捣固车对路基进行来捣固。

现有中,铁路路基的道岔中转辙机连杆的结构是这样的:转辙机连杆是横跨在路基的岔枕上方的,当捣固机要对此处路基进行捣固时,会受到阻挡,强行施工会对铁路路基造成损害,从而影响行车甚至影响到行车的安全;若跳过此处不进行捣固作业,路基的质量难以保证,特别容易出现高低不良、三角坑;若采用人工脱杆进行无障碍捣固,则在拆装杆件费时费力,现场施工组织复杂,缩减大机捣固纯作业时间,作业效率低,作业质量得不到保证,且存在行车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道岔捣固障碍作业等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将道岔转辙机连杆隐藏于钢岔枕内、便于道岔捣固、保证捣固作业和路基的质量、保证行车安全的道岔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岔结构,所述道岔结构包括岔轨、设于岔轨下方的转辙机和岔枕,所述岔枕包括相互间隔分布的混凝土枕木和钢岔枕,所述钢岔枕设于相互间隔分布的混凝土枕木之间,所述钢岔枕的一端设置有贯穿部,所述钢岔枕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部,所述钢岔枕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糟设于贯穿部和固定部之间,所述转辙机设有转辙机连杆,所述转辙机连杆从贯穿部贯穿至固定部进行固定使得转辙机连杆隐藏于钢岔枕内防止转辙机连杆横跨在岔轨上挡住捣固,所述岔枕之间设置有推动岔轨换轨的连动杆,所述连动杆和转辙机连杆相连接并设置于凹槽处,所述转辙机连杆运动会带动连动杆的运动从而带动岔轨进行转辙、换轨。

优选地,所述钢岔枕的总长度在2500-4800mm,钢岔枕的高度为220mm,顶板的宽度为280mm,所述凹槽的长度为100-120mm。

优选地,所述道岔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连动杆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转辙机连杆相连,所述连动杆通过连接件和转辙机连杆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贯穿部和固定部的下端设有支撑转辙机连杆重量的底板。

优选地,所述钢岔枕的顶端两侧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安装于底板的上方,所述顶板设有便于钢岔枕进行定位的若干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和底板相连,所述立板和底板、顶板形成一个中空状的钢岔枕。

优选地,所述立板和底板相连之处设置有增强钢岔枕质量和强度的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有防止石砟掉入钢岔枕内的石砟挡板。

优选地,所述石砟挡板和顶板的连接处安装有合页,所述石砟挡板通过合页进行活动。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板的长度和底板的长度一样长有利于增加钢岔枕的强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案至少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钢岔枕上设置有贯穿部,转辙机连杆通过贯穿部隐藏于钢岔枕内,避免影响道岔捣固,便于行车,也保证了行车安全;在中部开设有凹槽,便于转辙机连杆的拆装和调试,同时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转辙机连杆与钢岔枕内壁发生刮碰;在钢岔枕上设置了加强筋板,增加钢岔枕的质量和强度;钢岔枕的设置了活动的石砟挡板,防止石砟掉入钢岔枕内,造成转辙机动作异常,同时不妨碍转辙机连杆的拆装。道岔转辙机连杆隐藏于钢岔枕中,而不是安装在现有的两根枕木间,因此可以实现大型养路机械道岔捣固无障碍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钢岔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道岔结构具体实施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钢岔枕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钢岔枕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钢岔枕的左视图。

图中,转辙机1,转辙机连杆11,岔枕2,混凝土枕木21,钢岔枕22,贯穿部221,固定部222,石砟挡板2221,合页2222,凹槽223,底板224,顶板225,定位孔2251,立板226,加强筋板227,岔轨3,连动杆31,固定件311,连接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岔结构,所述道岔结构包括岔轨3、设于岔轨3下方的转辙机1和岔枕2,该岔枕2包括相互间隔分布的混凝土枕木21和钢岔枕22,将钢岔枕22设置在间隔分布的两条混凝土枕木21之间,岔轨3固定于混凝土枕木21上,岔轨3通过固定件311固定于混凝土枕木21和钢岔枕22的上方。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钢岔枕22的一端设置有贯穿部221,在钢岔枕22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部222,在钢岔枕22的中部开设有凹槽223,将凹糟设于贯穿部221和固定部222之间,转辙机1设有转辙机连杆11,在贯穿部221的一端开设有开槽,让转辙机连杆11从贯穿部221的开槽穿过开槽贯穿至固定部222进行固定,通过贯穿部221使得转辙机连杆11隐藏于钢岔枕22内,防止转辙机连杆11横跨在岔轨3上挡住捣固,便于捣固车进行捣固、提高作业效率低和作业质量、保证行车安全隐患;通过凹槽223便于转辙机连杆11的拆装和调试,同时预留了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转辙机连杆11与钢岔枕22内壁发生刮碰;所述岔枕2之间设置有推动岔轨3换轨的连动杆31,所述连动杆31和转辙机连杆11相连接并设置于凹槽223处,所述转辙机连杆11运动会带动连动杆31的运动从而带动岔轨3进行转辙、换轨。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转辙机1上设有电动机,通过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驱动转辙机连杆11的运动。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将钢岔枕22的总长度设为2500-4800mm,钢岔枕22的高度为220mm,顶板225的宽度为280mm,将凹槽223的长度设为100-120mm。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将钢岔枕22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状,这样设计是为了:当列车在钢岔枕22上方的岔轨3上行驶时,起到缓冲作用,如果将钢岔枕22设为实新,那么钢岔枕22的会比较结实,比较硬,不能起到缓冲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将钢岔枕22的外部形状设计为方管形。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道岔结构设置有连接件4,将连接件4的上端和连动杆31相连,将连接件4的下端和转辙机连杆11相连,因此,连动杆31通过连接件4和转辙机连杆11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贯穿部221和固定部222的下端设有底板224,该底板224可以支撑转辙机连杆11。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钢岔枕22的顶端两侧设置有顶板225,并将顶板225安装于底板224的上方,分布于钢岔枕22顶端两侧的顶板225之间的距离相差100mm-120mm。

在顶板225设有若干定位孔2251,通过若干定位孔2251便于对钢岔枕22进行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顶板225上开设有四个定位孔2251,这四个定位孔2251相互等间隔分布于顶板225上,这样设计是为了钢岔枕22在外观上体现对称美。

在底板224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板226,所述立板226和底板224相连接,所述立板226和底板22422、顶板225形成一个方管状的钢岔枕22。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立板226分布于底板224两侧的竖直方向上。

在立板226和底板224相连之处设置有加强筋板227,通过加强筋板227来增强钢岔枕22质量和强度。

将加强筋板227的长度和底板224的长度设计成一致,可以增加钢岔枕22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将底板224的宽度设为320mm,长度设为2500-4800mm。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固定端的一端连接有石砟挡板2221,通过石砟挡板2221防止石砟掉入钢岔枕22内,通过石砟挡板2221将固定端222的一端封住使得固定端222呈半封闭状态。

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固定端222也可以设置为完全封闭的。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时,在石砟挡板2221和顶板225的连接处安装有合页2222,石砟挡板2221通过合页2222进行活动,设计合页2222是便于石砟挡板2221进行转动,实现石砟挡板222127的活动,更加便于石砟挡板2221防止石砟掉入钢岔枕22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