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0509发布日期:2020-10-28 12:06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近年受交通的快速增长下,桥梁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部分,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现在不仅在跨水域需要建设桥梁,在大城市内还需要建设高架桥梁。钢箱梁又叫钢板箱形梁,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钢箱梁一般由顶板、底板、斜腹板、隔板及加劲肋等通过全焊接的方式连接而成。其中顶板为由盖板和纵向加劲肋构成的正交异性桥面板。

在钢箱梁的桥面变宽时(比如多匝道合并成一个车道时),其在顶板上的多根u型加劲肋由于构造尺寸问题,随桥面宽度逐渐缩小,位置处在顶板中部的u型加劲肋需要逐渐切断,但是切断后相邻的u型加劲肋之间间距仍然较大,桥梁顶板存在受力及疲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解决了现有桥梁顶板在桥面变宽时,部分u型加劲肋切断后,桥梁顶板存在受力及疲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包括钢箱梁顶板、u型加劲肋、i型加劲肋和剪力传递板,所述u型加劲肋的开口端与所述钢箱梁顶板相焊接,所述u型加劲肋的一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所述i型加劲肋的一端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i型加劲肋和所述u型加劲肋在交接点处相焊接,所述i型加劲肋的上端与所述钢箱梁顶板相焊接,所述u型加劲肋、所述i型加劲肋的整体长度方向均与钢箱梁顶板纵向保持一致,所述剪力传递板设置在所述u型加劲肋的内部,所述u型加劲肋、所述i型加劲肋均与所述剪力传递板相焊接。

上述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其中,所述钢箱梁顶板的底部固定有横隔板,所述u型加劲肋贯穿所述横隔板,所述u型加劲肋和所述横隔板相焊接。

优选地,所述u型加劲肋和所述横隔板垂直或斜交。

上述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其中,所述钢箱梁顶板包括一体成型的钢箱梁顶板宽部和钢箱梁顶板窄部,所述u型加劲肋焊接在所述钢箱梁顶板宽部的下表面,所述i型加劲肋焊接在所述钢箱梁顶板窄部的下表面。

上述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其中,所述u型加劲肋靠近于所述i型加劲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钢箱梁顶板窄部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u型加劲肋的一端贯穿所述横隔板一定距离后截断。

上述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其中,所述i型加劲肋的一端插入所述插槽后贯穿所述横隔板。

优选地,所述i型加劲肋的一端贯穿所述横隔板一定距离后截断。

上述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其中,所述u型加劲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u型加劲肋包括两腹板和底板,两所述腹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

上述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其中,所述插槽开设在所述底板上,两所述腹板均与所述剪力传递板相焊接。

优选地,两所述腹板和所述底板采用冷轧轧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劲肋转换方式,降低了加劲肋转换造成的桥面纵横向刚度突变,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在桥面由窄变宽时切断的u型加劲肋的端口上焊接i型加劲肋,增加了桥梁的钢结构抗疲劳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在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之间焊接剪力传递板,有效的将u型加劲肋受到的剪力传递给i型加劲肋,解决了u型加劲肋向i型加劲肋传递剪力的问题,保证了加劲肋转换时的各项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切断处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a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b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箱梁顶板;2、u型加劲肋;21、腹板;22、底板;221、插槽;3、i型加劲肋;4、剪力传递板;5、横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用于布置在桥梁桥面的宽度发生变化处。钢桥梁的桥面板与加劲肋为共同作用的受力体系,加劲肋的布置间距不宜过大。宽度变化的桥梁桥面底部的u型钢结构加劲肋由于构造尺寸问题,会随桥面宽度变化逐渐切断,切断的u型钢结构加劲肋的相邻加劲肋的间距仍然较大,因此需要采用i型加劲肋进行加密处理。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切断处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的平面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桥梁桥面的u型加劲肋和i型加劲肋转换结构,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钢箱梁顶板1、u型加劲肋2、i型加劲肋3和剪力传递板4,u型加劲肋2和i型加劲肋3均设置在钢箱梁顶板1的下表面,u型加劲肋2的开口端与钢箱梁顶板1相焊接,u型加劲肋2的一端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221,i型加劲肋3的一端插入插槽221内,i型加劲肋3和u型加劲肋2在交接点处相焊接,i型加劲肋3的上端与钢箱梁顶板1相焊接,i型加劲肋3作为u型加劲肋2的延伸,可以承受钢箱梁顶板1的应力传导,u型加劲肋2、i型加劲肋3的整体长度方向均与钢箱梁顶板1纵向保持一致。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a方向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b方向示意图。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由于u型加劲肋2的剪力承受水平弱,在u型加劲肋2的内部设置剪力传递板4,u型加劲肋2、i型加劲肋3均与剪力传递板4相焊接,剪力传递板4可以有效地将u型加劲肋2受到的剪力传递至i型加劲肋3,提高u型加劲肋2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u”字型和“i”字型只是加劲肋的大体形状,并不限定加劲肋为数学意义上的“u”字型和“i”字型。

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钢箱梁顶板1的底部固定有横隔板5,横隔板5与u型加劲肋2相垂直或斜交,u型加劲肋2贯穿横隔板5,u型加劲肋2和横隔板5相焊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钢箱梁顶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钢箱梁顶板宽部和钢箱梁顶板窄部,u型加劲肋2焊接在钢箱梁顶板宽部的下表面,i型加劲肋3焊接在钢箱梁顶板窄部的下表面,由于钢箱梁顶板1由宽变窄时,钢箱梁顶板1下面的u型加劲肋2逐渐需要切断,但切断后相邻的两u型加劲肋2的间距较大,因此在u型加劲肋2的切断处焊接i型加劲肋3,解决了钢箱梁顶板1存在的受力及疲劳问题。

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u型加劲肋2靠近于i型加劲肋的一端延伸至钢箱梁顶板窄部的下表面且贯穿横隔板,在贯穿横隔板一定距离后截断,i型加劲肋的一端插入插槽221后贯穿横隔板5,且在贯穿横隔板5一定距离后截断。

还有,请参阅图3和图5所示,u型加劲肋2为一体式结构,u型加劲肋2包括两腹板21和底板22,两腹板21分别设置在底板22的两侧,两腹板21和底板22一体浇铸成型,插槽221开设在底板22上,两腹板21均与剪力传递板4相焊接,由于底板22沿水平方向设置,无法承载钢箱梁顶板1的剪力,因此在u型加劲肋2内设置剪力传递板4,将u型加劲肋2受到的剪力传递至i型加劲肋3内。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