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施工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6274发布日期:2021-02-05 18:1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市政施工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施工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进行市政施工时,需要使用防撞装置对施工现场进行防护,而防撞装置一般选用路桩,路桩是柱形路障的俗称,常采用橡胶、pvc、pe经吹塑、钢管和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警示、柔韧性、抗汽车滚压,主要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机场、银行、学校、商贸中心、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地段等。
[0003]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66286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路桩,包括路桩本体和预埋部,路桩本体包括翻折部a、击打部和翻折部b,击打部同一横截面对称位置设置有长方形平台翻折部a、击打部和翻折部b组成完整的长方体,翻折部a和翻折部b绕长方形平台的边缘转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击打路桩时需人工扶正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扶正的用于道路施工的路桩。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述路桩本体为铸铁,并且裸露在外,若发生意外路桩受到车辆撞击,则车辆的撞毁程度因路桩本体的硬度而较为严重,若人们走路不小心磕碰到路桩本体,容易造成人员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市政施工防撞装置,达到了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市政施工防撞装置,包括路桩本体以及固定在路桩本体底端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有将路桩本体包裹的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与路桩本体之间留有空隙,第一弹性层与路桩本体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弹性件,底板上表面固定有将第一弹性层包裹的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与第一弹性层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弹性层与第一弹性层之间填充有沙层。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撞装置受到撞击时,第二弹性层先受到撞击力,经过第二弹性层的形变缓冲施加给沙层,沙层是由沙子灌满第一弹性层与第二弹性层之间的空隙而形成,而施工场地拥有足够的沙子,由于沙子具有细小、松软等特性,可以达到承受压力起到缓冲的作用,沙层再施加给第一弹性层压力,第一弹性层首先自己产生形变缓冲,再将弹性件进行压缩,弹性件起到最后一个缓冲力的作用,相比于路桩本体直接受到撞击,大大减小了撞击物体的损坏程度,达到了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路桩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片,受力片远离弹簧的侧壁与第一弹性层的内壁抵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片的设置加大了弹簧在受到压力时对第一弹性层施加的弹力的受力面积,有效防止了弹簧的弹力过大将第一弹性层戳坏,保证了弹簧和第一
弹性层的缓冲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桩本体上设置有保护盖,保护盖将第二弹性层覆盖。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盖将第二弹性层覆盖后,有效防止了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到沙层内,以及第一弹性层与路桩本体之间的空隙内,以使得弹簧不易被雨水侵蚀生锈,保证了弹簧与沙层的缓冲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盖的上表面呈圆弧状,保护盖下表面的边缘与第二弹性层上表面的外边缘重合。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状的设置使得人们在走路过程中若不小心碰到保护盖,减小了撞击部位的痛感,保护盖的边缘不会突出第二弹性层的上表面,有效防止了人们因磕碰到保护盖的底端边缘而造成损伤。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盖与路桩本体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贯穿保护盖,固定螺栓与路桩本体螺纹连接。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的设置能够将保护盖相对于路桩本体固定,在受到撞击时,有效防止了保护盖从路桩本体上飞出去造成二次损失,同时通过拧下固定螺栓,可以将保护盖取下,不会妨碍人们灌沙子,保证了沙层形成的便利性。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挂环。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环的设置使得在拧紧固定螺栓时,无需借助外部工具将固定螺栓拧紧,只需握住挂环即可将固定螺栓拧紧,使得保护盖的固定更加的方便,同时在搬运防撞装置时,固定螺栓拧紧后,挂环还可以被吊车钩子挂住进行位移,减少人力搬运,使得防撞装置的搬运更加轻松省力。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桩本体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加强杆顶端与路桩本体侧壁固定连接,加强杆底端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加强杆位于路桩本体与第一弹性层的空隙中。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撞装置受到撞击时,若路桩本体受到侧向的撞击力过大,路桩本体和底板的固定连接处会产生裂纹甚至断开,加强杆的设置加强了路桩本体与底板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加强杆不会穿透第一弹性层,有效防止了沙层内的沙子流进第一弹性层与路桩本体之间的空隙。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贯穿底板的固定钉,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预埋部。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钉的设置能够将底板与地面相对固定,预埋部的设置加大了防撞装置与地面下土壤的摩擦力,使得防撞装置在受到撞击时,有效防止了因防撞装置与地面固定不稳而被撞飞。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1.相比与路桩本体直接受到撞击,大大减小了撞击物体的损坏程度,达到了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0025]
2.保护盖的设置,有效防止了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到沙层内,以及第一弹性层与路桩本体之间的空隙内,保证了弹簧与沙层的缓冲效果;
[0026]
3.固定钉和预埋部的设置,使得防撞装置在受到撞击时,有效防止了因防撞装置
与地面固定不稳而被撞飞。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了显示弹簧和受力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为了显示第二弹性层内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市政施工防撞装置的剖视图。
[0031]
图中,1、底板;11、固定钉;12、预埋部;2、路桩本体;21、螺纹孔;3、弹簧;4、受力片;5、第一弹性层;6、沙层;7、第二弹性层;8、保护盖;81、固定螺栓;82、挂环;9、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施工防撞装置,包括路桩本体2,路桩本体2为圆柱状,且路桩本体2的轴线竖直设置,路桩本体2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底板1为圆盘状,底板1的轴线与路桩本体2的轴线共线,底板1的横截面积大于路桩本体2的横截面积。
[0034]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上表面固定有将路桩本体2包裹的第一弹性层5,第一弹性层5与路桩本体2之间留有空隙,第一弹性层5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第一弹性层5的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密封连接,第一弹性层5的轴线与路桩本体2的轴线共线,第一弹性层5与路桩本体2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3,弹簧3水平设置,弹簧3在竖直方向上分为若干层,相邻的层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一层上的弹簧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同一层上的弹簧3呈路桩本体2的轴线均匀分布,弹簧3的一端与路桩本体2周向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片4,受力片4为弧形状,受力片4远离弹簧3的侧壁与第一弹性层5的内壁抵接,路桩本体2和底板1之间固设有若干加强杆9,本实施例中加强杆9共有四个,加强杆9的顶端与路桩本体2固定连接,加强杆9的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加强杆9位于路桩本体2与第一弹性层5之间的空隙内。
[0035]
如图3和图4所示,底板1上固定有将第一弹性层5包裹的第二弹性层7,第二弹性层7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第二弹性层7的底端与底板1上表面密封连接,第二弹性层7的轴线与第一弹性层5的轴线共线,第二弹性层7与第一弹性层5之间留有空隙,第二弹性层7与第一弹性层5之间填充有沙层6,沙层6是由沙子灌满第一弹性层5与第二弹性层7之间的空隙而形成,而施工场地拥有足够的沙子,可以方便的获取,在防撞装置受到撞击时,撞击物体施加给第二弹性层7撞击力,第二弹性层7通过自身的形变缓冲后施加给沙层6,由于沙子具有细小、松软等特性,可以达到承受压力起到缓冲的作用,沙层6再传递给第一弹性层5,第一弹性层5通过自身形变缓冲后施加给受力片4压力,受力片4施加给弹簧3压力使得弹簧3压缩,相比于路桩本体2直接受到撞击,大大减小了撞击物体的损坏程度,达到了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0036]
如图1和2所示,路桩本体2上表面设置有保护盖8,保护盖8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保护盖8的上表面为圆弧状,保护盖8下表面的边缘与第二弹性层7上表面的外边缘重合,路桩本体2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21,保护盖8上表面设置有固定螺栓81,固定螺栓81贯穿保护盖8伸入螺纹孔21内与路桩本体2螺纹连接,固定螺栓81的顶端
固定连接有挂环82,挂环82竖直设置,保护盖8的设置有效防止了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到沙层6内,以及第一弹性层5与路桩本体2之间的空隙内,有效防止弹簧3被雨水侵蚀生锈,保证了弹簧3与沙层6的缓冲效果,无需借助外部工具,通过手握挂环82将固定螺栓81拧紧,使得保护盖8与路桩本体2相对固定,有效防止了防撞装置在受到撞击后,保护盖8从路桩本体2上飞出去造成二次损失。
[0037]
如图3所示,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贯穿底板1的固定钉11,本实施例中固定钉11共有四个,且相邻的固定钉11之间的距离相等,固定钉11贯穿底板1插入地面内,底板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预埋部12,预埋部12为倒圆锥状,加大了防撞装置与地面内土壤的摩擦力,使得防撞装置在受到撞击时,有效防止了因防撞装置与地面固定不稳而被撞飞。
[003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防撞装置时,先将预埋部12插入地面内,再通过固定钉11将底板1与地面相对固定,从施工工地上取些沙子灌满第一弹性层5与第二弹性层7之间的空隙以形成沙层6,再将保护盖8盖到路桩本体2上,通过手握挂环82,将固定螺栓81贯穿保护盖8拧紧入螺纹孔21内,完成保护盖8与路桩本体2之间的固定即可;在防撞装置受到撞击时,第二弹性层7先受到撞击物体的撞击力,第二弹性层7通过自身的形变缓冲后施加给沙层6,由于沙子具有细小、松软等特性,可以达到承受压力起到缓冲的作用,沙层6再传递给第一弹性层5,第一弹性层5通过自身形变缓冲后施加给受力片4压力,受力片4施加给弹簧3压力使得弹簧3压缩,相比于路桩本体2直接受到撞击,大大减小了撞击物体的损坏程度,达到了在受到撞击时,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003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