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桥梁安防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08598发布日期:2021-06-04 15:0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桥梁安防限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安防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2.限高架是一种用于桥梁、隧道入口处的门型框架结构,起到保护桥梁、隧道的作用,防止超高车辆撞击桥梁、隧道而对桥梁、隧道造成破坏;另外,车辆撞击桥梁、隧道也会对车辆及驾驶员造成人身财产伤害。现有技术中的限高架大多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即限高架都是固定连接在桥梁、隧道的入口处,这样一来,一旦发生大货车与限高架发生撞击,会导致车辆发生严重损毁,伤及车辆驾驶人员以及乘车人员,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桥梁安防限高装置,该限高装置不仅具有限高作用,且在车辆一旦与该限高装置发生碰撞时,该限高装置还能够有效实现车辆的减速,并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车辆的保护,从而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桥梁安防限高装置,包括第一安防机构、第二安防机构、第一检测开关和控制器,所述第二安防机构和第一安防机构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前后分布,所述第一安防机构包括第一安防支架和第一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安防支架横跨设置在所述道路上,在所述第一安防支架内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轴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包括施压架和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架包括上加力杆、下加力杆,在所述上加力杆和下加力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传力杆,所述传力杆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且下加力杆的下方为车辆允许通过的安全高度,在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下部后侧设置一用于限制所述传力杆向后摆动的第一限位板,所述施压机构始终对所述上加力杆施加一个向前的推力;
5.所述第二安防机构包括提升机构、移动减速桩和卡置定位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板和两组升降机构,两组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立柱、驱动电机、卷扬和钢丝绳两个固定立柱左右相对固定设置在道路两侧,所述驱动电机和卷扬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固定立柱上部,且驱动电机可驱动卷扬转动,所述钢丝绳的上端与所述卷扬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立柱之间的道路上设置一基坑,所述升降板可放置在所述基坑内,所述钢丝绳的下部与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减速桩包括三角形桩体、第一缓冲弹簧和缓冲板,所述三角形桩体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在所述缓冲板的前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套置在所述三角形桩体的后侧壁上,且第一导向杆可相对于三角形桩体自由滑动,在每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均套置一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且第一缓冲弹簧始终给缓冲板施加一推力,在所述钢丝绳上固定设置一锥形定位块,在每一个所述固定立柱上均设置一与所述钢丝绳相对应的卡置定位机构,当所述锥形定位块卡置在所述卡置定位机构上后,所述升降板的上平面恰好与道路的路面相平齐,在所述基坑上方设置一盖板,且盖板的后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道路路面上;
6.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方,且第一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上加力杆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7.优选地,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施压板、施压弹簧和环形施压气囊,在所述施压板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杆,且所述第二导向杆套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第二导向杆相对于第一支撑板能够自由滑动,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由内到外依次套置有所述施压弹簧和环形施压气囊,所述施压弹簧和环形施压气囊始终对施压板施加一个推力。
8.进一步地,在所述下加力杆上设置有若干位于所述传力杆两侧的缓冲滚轮。
9.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的后侧壁为一光滑面,在所述三角形桩体的底平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10.进一步地,在所述基坑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所述升降板升降导向的第四导向杆,且第四导向杆的上部低于道路路面。
11.进一步地,所述上加力杆中心到传力杆旋转中心的距离为l1,所述下加力杆中心到传力杆旋转中心的距离为l2,所述l1与l2的比值为2:1或3:1或4:1。
12.进一步地,所述卡置定位机构包括卡板和推动弹簧,两个卡板通过其上的第三导向杆相对设置在固定立柱上设置的l形支撑板上,推动弹簧套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杆上,通过推动弹簧的推动作用使得两个所述卡板对接在一起,在两个所述卡板的下部相对的边缘上均设置一半锥形凹槽,且半锥形凹槽与所述锥形卡置块上部的锥形体相配合。
13.进一步地,在所述钢丝绳上固定设置一拨杆,在相应的所述固定立柱上设置一与所述拨杆相配合的行程开关,当锥形卡置块的底部运动到两个所述卡板的上方之后,所述拨杆恰好能够推动行程开关的执行机构实现驱动电机的断电操作。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当车辆的超高部分与缓冲滚轮发生碰撞后,随着车辆的继续运行,则缓冲滚轮在车辆的推动下发生摆动,并摆动到车辆的上部,在缓冲滚轮发生摆动时,施压机构向缓冲滚轮施加反向推力,从而使得缓冲滚轮向车辆施加压力,车辆所受压力增大,从而其行驶中所受摩擦力增大,从而利于实现车辆的停车,继而利于实现车辆的保护,进一步地,施加机构通过杠杆原理通过缓冲滚轮向车辆施加压力,其利于实现压力的放大,继而利于实现车辆所受压力的增大,从而便于实现车辆的快速停车;当缓冲滚轮发生摆动后,控制器可第一时间启动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转动下,实现基坑上方盖板的打开,同时,实现移动减速机构从基坑内露出(此时,车辆还未行驶到基坑处),当移动减速机构露出基坑后,随着车辆的继续行驶,车辆的前轮与缓冲板接触,并通过缓冲板推动三角形桩体在地面上滑动,三角形桩体在地面上滑动过程,提供车辆行驶的阻力,从而利于使得车辆快速停止移动,由上述内容可知,当车辆超高时,通过缓冲滚轮及三角形桩体同时实现对车辆前行的阻挡,从而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车辆的停车,从而可避免车辆与桥梁或隧道发生碰撞,同时,因缓冲滚轮对货物施加作用力,缓冲板对车辆轮胎施加作用力,继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车辆的损伤,从而利于保护驾驶者的经济利益。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移动减速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施压机构的剖视图;
19.图4为移动减速机构在基坑内的放置示意图;
20.图5为卡置定位机构实现锥形卡置块卡置定位的状态剖视图;
21.图6为移动减速机构在基坑内升起的状态示意图;
22.图7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8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4.图9为图1中c处放大图;
25.图10为施压架的主视图;
26.图中:1第一安防支架、11第一支撑轴、12第一支撑板、21上加力杆、22下加力杆、221缓冲滚轮、23传力杆、31施压板、311第二导向杆、32环形施压气囊、33施压弹簧、4第一光电检测开关、51固定立柱、511l形支撑板、52驱动电机、53卷扬、54钢丝绳、541锥形卡置块、55升降板、61三角形桩体、611容纳腔、62第一缓冲弹簧、63缓冲板、631第一导向杆、632定位板、71卡板、711第三导向杆、712半锥形凹槽、72推动弹簧、73拨杆、74行程开关、101道路、102基坑、103盖板、104第四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

10,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安防限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安防机构、第二安防机构、第一检测开关4和控制器,所述第二安防机构和第一安防机构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前后分布,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先通过第一安防机构,然后,再通过第二安防机构,所述第一安防机构包括第一安防支架1和第一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安防支架1横跨设置在所述道路101上,在所述第一安防支架1内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一第一支撑轴11和第一支撑板12,所述第一减速机构包括施压架和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架包括上加力杆21、下加力杆22,在所述上加力杆21和下加力杆22之间设置有若干传力杆23,所述传力杆23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轴11上,且下加力杆22的下方为车辆允许通过的安全高度,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上加力杆21中心到传力杆23旋转中心的距离为l1,所述下加力杆22中心到传力杆23旋转中心的距离为l2,所述l1与l2的比值为2:1或3:1或4:1,上加力杆21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对下加力杆22的压力传动,在所述第一支撑轴11的下部后侧设置一用于限制所述传力杆23向后摆动的第一限位板,所述施压机构始终对所述上加力杆21施加一个向前的推力,在正常情况下,施压机构给上加力杆21施加推力,使得下加力杆22有向后摆动的趋势,在第一限位板的限制作用下,使得下加力杆22无法实现向后摆动,只能向前摆动,在实际应用中,当车辆超高时,车辆超高的部分则会推动下加力杆22向前摆动,下加力杆22向前摆动时,通过传力杆23的杠杆作用,使得上加力杆21向后摆动,上加力杆21向后摆动时,施压机构则阻止上加力杆21向
后摆动,从而使得下加力杆22阻碍车辆的移动,实现车辆的快速停车,为降低下加力杆22对车辆超高部分的损害程度,在此,在所述下加力杆22上设置有若干位于所述传力杆23两侧的缓冲滚轮221,缓冲滚轮221能够自由转动,在实际应用中,当车辆继续行驶时,在车辆的推动下,缓冲滚轮221则摆动到车辆上部,通过施压机构的推动作用,缓冲滚轮221继续对车辆施加压力,从而增加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摩擦阻力,继而利于实现车辆的停止,缓冲滚轮221能够自由转动,从而可有效降低对车辆超高部分的损害程度;为有效提高下加力杆22的加压效果,在此,将l1与l2的扭矩比设置为3: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施压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施压板31、施压弹簧33和环形施压气囊32,在所述施压板3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向杆311,且所述第二导向杆311套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上,第二导向杆311相对于第一支撑板12能够自由滑动,在所述第二导向杆311上由内到外依次套置有所述施压弹簧33和环形施压气囊32,所述施压弹簧33和环形施压气囊32始终对施压板31施加一个推力,利用施压弹簧33和环形施压气囊32的推力,实现施压板31对上加力杆21的阻挡作用,进一步地,当车辆与缓冲滚轮221发生碰撞后,因施压弹簧33和环形施压气囊32具有可压缩性,继而实现车辆与缓冲滚轮221碰撞的缓冲,从而利于降低车辆的损害性。
29.所述第二安防机构包括提升机构、移动减速桩和卡置定位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板55和两组升降机构,两组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立柱51、驱动电机52、卷扬53和钢丝绳54,两个固定立柱51左右相对固定设置在道路101两侧,所述驱动电机52和卷扬53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固定立柱51上部,且驱动电机52可驱动卷扬53转动,所述钢丝绳54的上端与所述卷扬5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立柱51之间的道路101上设置一基坑102,所述升降板55可放置在所述基坑102内,所述钢丝绳54的下部与所述升降板5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减速桩包括三角形桩体61、第一缓冲弹簧62和缓冲板63,所述三角形桩体61放置在所述升降板55上,在所述缓冲板63的前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杆631,所述第一导向杆631套置在所述三角形桩体61的后侧壁上,且第一导向杆631可相对于三角形桩体61自由滑动,具体地,在三角形桩体6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导向杆631的容纳腔611,在第一导向杆631的下部设置一定位板632,通过定位板632的限位,可防止第一导向杆631从容纳腔611内窜出;在每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杆631上均套置一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2,且第一缓冲弹簧62始终给缓冲板63施加一推力,在实际应用中,驱动电机52利用钢丝绳54可将移动减速桩拉出基坑102,且使得升降板55的上平面与道路101的路面相平齐,当车辆的前轮与缓冲板63接触后,随着车辆的继续行驶,则前轮通过缓冲板63推动三角形桩体61在道路101上滑行,三角形桩体61在道路101上滑行时,提供阻力阻碍车辆的前行,从而利于实现车辆的停止,在车辆前轮与缓冲板63接触时,利用第一缓冲弹簧62的缓冲作用,可降低缓冲板63与前轮初始接触阻碍强度,继而利于保护前轮,为防止车辆前轮在缓冲板63上上行,在此,使得缓冲板63的后侧壁为一光滑面,同时,在三角形桩体61滑动过程中,为提高其滑行阻力,在此,在三角形桩体61的底平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进一步地,为便于实现升降板55在基坑102内的顺利升起,在此,在基坑10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所述升降板55升降导向的第四导向杆104,且第四导向杆104的上部低于道路101路面。
30.在所述钢丝绳54上固定设置一锥形定位块541,在每一个所述固定立柱51上均设置一与所述钢丝绳54相对应的卡置定位机构,当所述锥形定位块541卡置在所述卡置定位机构上后,所述升降板55的上平面恰好与道路101的路面相平齐,在所述基坑102上方设置
一盖板103,且盖板103的后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道路101路面上,在实际应用中,盖板103盖在基坑102上方,从而使得基坑102不影响小型车辆的正常通行,当超高车辆出现碰触缓冲滚轮221后,钢丝绳54拉动升降板55上升,从而实现三角形桩体61和缓冲板63的上升,三角形桩体61和缓冲板63在上升过程中,将盖板103顶开,盖板103则最终翻转躺置在道路上,继而不影响车辆前轮与缓冲板63的顺利接触。
31.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卡置定位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卡置定位机构包括卡板71和推动弹簧72,两个卡板71通过其上的第三导向杆711相对设置在固定立柱51上设置的l形支撑板511上,推动弹簧72套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杆711上,通过推动弹簧72的推动作用使得两个所述卡板71对接在一起,在两个所述卡板71的下部相对的边缘上均设置一半锥形凹槽712,且半锥形凹槽712与所述锥形卡置块541上部的锥形体相配合。在正常情况下,锥形卡置块541位于所述两个卡板71下方的一个位置上,当钢丝绳54上行时,同步带动锥形卡置块541上行,随着锥形卡置块541的上行,锥形卡置块541利用半锥形凹槽712的导向作用,可将两个对接在一起的卡板71推开,然后,锥形卡置块541继续运动到两个卡板71的上方,当锥形卡置块541的下部与卡板71分离后,两个卡板71在推动弹簧72的推动下重新对接在一起,同时,钢丝绳54停止运动。当车辆的轮胎压置在升降板55上后,钢丝绳54受到向下的拉力,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通过卡板71对锥形卡置块541的卡置作用,可防止钢丝绳54向下运动,继而可防止升降板55下移,从而保证车辆的轮胎不会陷入到基坑102内。
32.所述第一检测开关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轴11上方,且第一检测开关4用于检测所述上加力杆21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一检测开关4和驱动电机52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当出现超高车辆与缓冲滚轮221发生碰撞后,利用控制器对驱动电机52的运转控制,可实现升降板55的定位提升,使得升降板55在升降停止后,升降板55上平面与道路101路面平齐,为进一步提高升降板55的定位可靠性,在此,在所述钢丝绳54上固定设置一拨杆73,在相应的所述固定立柱51上设置一与所述拨杆73相配合的行程开关74,拨杆73位于卡板71上方,随着钢丝绳54的上行,拨杆73和锥形卡置块541同步上行,当锥形卡置块541的底部运动到两个所述卡板71的上方之后(此时,升降板55的上平面恰好与道路路面平齐),所述拨杆73恰好能够推动行程开关74的执行机构实现驱动电机52的断电操作,从而确保锥形卡置块541的有效卡置,及升降板55的准确定位。
33.本发明对超高车辆的减速、停车防护流程为:当超高车辆的超高部分与缓冲滚轮221接触后,随着车辆的继续行驶,则车辆推动上加力杆21向施压板31方向摆动,因施压板31受环形充气气囊32和施压弹簧33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缓冲滚轮221在开始时,向车辆施加发推力,继而可有效降低车辆行驶动力,利于车辆的快速停止,随着车辆的继续行驶,缓冲滚轮221则摆动到车辆上部,且缓冲滚轮221对车辆施加一定的压力,车辆受到的压力增大,则行驶阻力增大,从而也利于实现车辆的快速停止;在上加力杆21发生摆动后,第一光电检测开关4检测到上加力杆21的摆动(上加力杆21摆动,说明有超高车辆撞击到了缓冲滚轮221)后,在第一时间内,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第一时间内启动驱动电机52,使得移动减速机构从基坑102内升起(移动减速机构升起后,此时,车辆还未行驶到此处),移动减速机构起升到位后,随着车辆的前行,车辆的前轮与缓冲板63接触,车辆推动三角形桩体61在地面上滑动,三角形桩体61阻碍车轮的前行,继而利于实现车辆的快速停止。
34.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35.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