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转体桥转体系统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5113发布日期:2021-06-01 17:3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大跨度转体桥转体系统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大跨度转体桥转体系统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下承台尺寸为25.3m×21.5m×5m,上承台尺寸为14.6m×14.6m×3m,桥梁上下承台之间通过转体支座连接过渡。转体完成后需对转体支座进行混凝土封固,以利于桥梁支座上部荷载更好的传递至基础部分,因此,转体支座和凝结后的浆体需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保证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对转体支座封固可以防止转体支座与空气接触而发生锈蚀,影响转体系统的耐久性。所以,转体系统混凝土后封固的密实性,将影响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施工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1、转体系统后封段压浆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及过程监测技术,导致压浆封固施工变异性大、隐蔽性病害多;2、转体系统后封段压浆过程可能存在密实度不足的问题,导致荷载传递受影响,进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常规施工中,往往依赖压浆压力控制浆液的饱满度,因浆液本身易回落极易造成压浆亏欠而影响压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大跨度转体桥转体系统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跨度转体桥转体系统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安装:在上下承台之间进行模板安装;

步骤二:设备安装:在靠近上承台四个边角的封固区域位置安装检测管道,并在管道内安装传感器,作为检查工艺可靠性的手段和质量监督手段;

步骤三:浆液制备:浆液搅拌的投料顺序为,现在搅拌机中加入全部拌和用水→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并均匀加人全部水泥→再搅拌2min;

步骤四:浆液检验:将步骤三中均匀搅拌后的浆液进行现场质量检测,浆液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后,即可通过过滤网进入储料罐;

步骤五:压浆:将步骤四中经过检查过后的浆液通过压浆装置压入至封固区之中;

步骤六:拆模:压浆完成后,待浆液强度达到规定值后方可进行拆模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模板施工时,安装模板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碰坏已安装的模板,同时模板支撑必须稳固,确保几何形状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拼缝须严密,保证压浆过程中不出现漏浆现象,且模板施工时,必须注意检测孔洞位置准确。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检测管道的安装应有防止其位移的可靠措施,避免压浆过程中,管道位置出现移动,影响压浆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且检测管道中的传感器为通过纤维固定套定位固定在检测管道的内侧壁之上,且其传感器为通过连接导线与信号采集仪电信号连接,其传感器具体为振动阻尼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所制备的浆液在储料罐中应继续低速搅拌,以保持浆液的流动性,以避免浆液沉积,而影响到后期压浆操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浆液检验方法常规检验可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f90—2015)关于孔道压浆的附录进行检验。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浆液压入封固区之前,应首先开启压浆泵,使浆液从压浆嘴排出少许,以排除压浆管路中的空气,水和稀浆,并且压浆时,应将四个预留孔道分为两组,并依次进行压浆,同一组孔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且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浆液压入封固区之时,浆液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40min,且浆液在使用前和在压浆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性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再利用,必须废弃。

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压浆操作过程中采用振动阻尼传感器对注浆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并且压浆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宜采用孔道压浆施工记录仪对施工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振动传感器进行质量控制,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满足施工要求,有效保证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承台上部荷载合理传递到基础部分;

2.振动阻尼衰减检测技术实施后,封混凝土压浆过程可视化检测与控制,实践证明后封混凝土压实度质量良好,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满足封固混凝土在强度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可有效保证桥梁转体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后封混凝土压浆工艺及压浆质量检测技术可以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能,有效降低传统施工工艺带来的施工风险,施工及检测工艺简单,施工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转体系统封固示意图;

图2为压浆预留孔示意图;

图3为空气中传感器检测到振幅示意图;

图4为流体灌浆料中传感器检测到振幅示意图;

图5为固体灌浆料中传感器检测到振幅示意图;

图6为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中:上承台1、撑脚2、检测管道3、纤维固定套4、传感器5、导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大跨度转体桥转体系统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安装:在上下承台之间进行模板安装;

步骤二:设备安装:在靠近上承台四个边角的封固区域位置安装检测管道,并在管道内安装传感器,作为检查工艺可靠性的手段和质量监督手段;

步骤三:浆液制备:浆液搅拌的投料顺序为,现在搅拌机中加入全部拌和用水→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并均匀加人全部水泥→再搅拌2min;

步骤四:浆液检验:将步骤三中均匀搅拌后的浆液进行现场质量检测,浆液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后,即可通过过滤网进入储料罐;

步骤五:压浆:将步骤四中经过检查过后的浆液通过压浆装置压入至封固区之中;

步骤六:拆模:压浆完成后,待浆液强度达到规定值后方可进行拆模处理。

步骤一中模板施工时,模板施工时,安装模板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碰坏已安装的模板,同时模板支撑必须稳固,确保几何形状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拼缝须严密,保证压浆过程中不出现漏浆现象,进一步地,模板施工时,必须注意检测孔洞位置准确,有防止位移变形的可靠措施。

步骤二中检测管道的安装应有防止其位移的可靠措施,避免压浆过程中,管道位置出现移动,影响压浆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且检测管道中的传感器为通过纤维固定套定位固定在检测管道的内侧壁之上,且其传感器为通过连接导线与信号采集仪电信号连接,本项目采用新技术对压浆施工进行工艺优化,实施过程动态监控,提升转体施工的精细化水平,进而保证转体系统安全性、耐久性。

步骤四中所制备的浆液在储料罐中应继续低速搅拌,以保持浆液的流动性,以避免浆液沉积,而影响到后期压浆操作。

步骤四中浆液检验方法常规检验可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f90—2015)关于孔道压浆的附录进行检验,以保证混凝土符合标准,以避免混凝土质量而影响到最终浇筑成品质量。

步骤五中浆液压入封固区之前,应首先开启压浆泵,使浆液从压浆嘴排出少许,以排除压浆管路中的空气,水和稀浆,并且压浆时,应将四个预留孔道分为两组,并依次进行压浆,同一组孔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且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以保证压浆成型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步骤五中浆液压入封固区之时,浆液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应超过40min,且浆液在使用前和在压浆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性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再利用,必须废弃。

步骤五中压浆操作过程中采用振动阻尼传感器对注浆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并且压浆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宜采用孔道压浆施工记录仪对施工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

工作原理:利用振动传感器进行质量控制,后封混凝土压浆质量满足施工要求,有效保证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承台上部荷载合理传递到基础部分,振动阻尼衰减检测技术实施后,封混凝土压浆过程可视化检测与控制,实践证明后封混凝土压实度质量良好,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满足封固混凝土在强度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可有效保证桥梁转体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且后封混凝土压浆工艺及压浆质量检测技术可以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能,有效降低传统施工工艺带来的施工风险,施工及检测工艺简单,施工效益明显,由于传感器周围介质特性与其振动衰减规律直接相关,传感器在空气、流体压浆料、固化压浆料三种不同介质中,振动能量衰减规律截然不同,其中浆液未饱满时,测量传感器与空气接触,此时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幅相对较大(如附图3所示);浆液饱满时,测量传感器处于流体压浆料中,此时传感器检测到的振幅较传感器在空气中检测到的振幅有所下降(如附图4所示);浆液固化后,测量传感器处于固化压浆料中,此时传感器检测到振幅趋于零(如附图5所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