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立体交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793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立体交叉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交通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立体交叉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用于交通繁忙而土地珍贵的城区旨在解决土地、街景与交通的矛盾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
目前,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世界各地的办法很多,但最有效直接者乃多建立体交叉,典型的立体交叉是相交的两条道路由不同高度错开附设引桥和匝道等。使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能互不干扰,功能齐全的立体交叉还能使各向车辆、行人和自行车实现等量通行。然而,此类立体交叉占地面积大,有碍街景又相对降低了交叉路口周边商铺的商业价值,在旧城区建设此类立体交叉涉及大量拆迁问题,而且增加了汽车的爬坡度和增加绕行长度,造成能量消耗增加和环境污染。中国专利93104718.8号提出在建设立体交叉的同时,综合开发交叉路口的土地,但其仍影响街景而又失去了上述立交桥的气势,造价亦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立体交叉系统,这种微型立体交叉系统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立交桥存在的缺点,在以较小的造价实现将塞车现象降低到最低限度、大大减小车辆通过十字路口的时间的同时,将人行(自行车)道、停车场、交通信号系统等设施和立交桥系统有机结合成一体,特别适用于交通繁忙而土地珍贵的城区交通设施的改造,并能很好地解决土地、街景与交通的矛盾。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立体交叉系统,这种微型立交桥系统占用土地很少,工程费用极低而综合效益较好。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立体交叉系统,这种微型立交桥系统是在充分分析了交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了所占用土地的利用率,并可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微型的利体交叉系统,小型车道的交叉路口处由两组相交的地下隧道连通,形成地下立体交叉、行人、自行车道亦由地下隧道环通,使小型汽车直行、右转弯车、行人和自行车实现无阻塞通行,其它车辆(如直行大型汽车、左转弯汽车)受交通信号控制通行。
在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微型立交桥系统中,小型汽车行使的快车道经交叉路口时,由相交的两组隧道1和2向连接,各向自行车道、行人道,由隧道3环通。
在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中,直行小车、自行车、右转弯车不受交通信号控制无阻塞通行,其它车辆(如大型直行车,左转弯车)受交通信号控制通行。
在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微型立交桥系统中,各隧道入口处(包括快车道和行人自行车入口处)均有防雨水上盖16和防溢水凸台17,各隧道顶部一侧设采光照明装置10,底部设沉砂池5和排水装置6,同组相向小车道间隔墙设有安全门4和路肩18,车道内有消声装置19,路肩18内设应急通风装置20。
实施本发明的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其优点在于占城区行驶大多数的小型汽车直行、右转弯汽车和行人、自行车,可以在微型立体交叉系统中无阻塞流通而且节能和对街景影响极小,行人自行车道的上盖可用作停车场地或车道。实施本发明的立体交叉系统,只需要极小造价,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立交桥存在的诸多缺点,在将塞车现象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同时,将人行道、停车场等设施和立交桥系统有机结合成一体,占用土地很少,工程费用极低而综合效益较好。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说明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方向上的剖视图。
参见附图1和图2,两组隧道1和2在地下形成立体交叉,行人和自行车到在地下形成环形隧道3,各隧道入口处上设防水盖16。下设防水凸基17,同组相向的隧道隔强上有安全门4和平台18.下层隧道的最低位置设有沉砂池5和排水装置6.每车道上侧有采光照明装置10。汽车隧道1和2的周边可附设消声系统。直行小型汽车、右转弯车、行人和自行车可以无阻塞通行。其它在地面上形式的车辆如左转弯车(包括大型汽车)、大型汽车直行,则受交通信号控制通行。
图中,7是行人入口,在本发明的立体交叉系统中,共有8个行人入出口,行人通过该入口7既可穿到马路对面,又可沿环状隧道3从其他几个入出口中任意一个走出。图中,8是快车道入口,在快车道12上行驶的小型汽车如果要直行通过交叉系统,可通过隧道1或2的入口到达相应的出口。左转和直行大车道13、右转弯车道14及快车道12组成了车辆通行的全部道路。在图中,9是污水管,是本发明的立体交叉系统应该避免破坏的公共设施。11是相向快车道之间的隔离墙。15是地面上的绿化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的立体交叉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方向快车道和第二方向快车道在经过彼此交叉处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方向地下隧道1和第二方向地下隧道2,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地下隧道1和2分别由两条相向往返的车道组成,所述第一隧道1在与所述第二隧道2相会处分别处于不同水平面,在所述第一隧道1和第二隧道2的各个入出口处外侧附近,分别设有环状地下行人自行车道3的入口,这些入口通过所述环状地下人行通道3彼此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其特征还在于直行小车、右转弯车、行人和自行车经所述交叉路口时不受交通信号控制可无阻塞通行,大车直行车、左转弯车则受交通信号控制通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立体交叉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隧道1、第二隧道2的高度适合于小型车辆通过,所述环状地下人行通道3适合于行人及自行车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立交桥系统,其特征还在于还包括分别设在两条相向往返的快车道之间的隔离墙11,所述隔高墙11设有安全门4和路肩18,车道内有消声装置19,所述路肩18内附设应急通风装置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立交桥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隧道1、2和环状隧道3的各个入口处均有防雨水上盖16和防溢水盖台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立交桥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隧道1、2顶部一侧设有用于采光的照明装置10,底部设沉砂池5和排水装置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立交桥系统,其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环状地下人行通道3的入口处还设有绿化地带15。
全文摘要
一种微型立体交叉系统,各向快车道上的直行小车在交叉路口处由两组相交的地下隧道1或2通过,形成地下立体交叉,行人和自行车道由地下隧道3环通,使直行小车、右转弯车、行人和自行车在交叉路口处实现无阻塞通行,其它左转弯车、直行大型车则受交通信号控制通行。
文档编号E01C1/00GK1148119SQ9511567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8日
发明者邹振卓 申请人:邹振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