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

文档序号:845459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桥梁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体系逐渐立体化;近年来,立交跨线跨河桥梁逐年增多,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在桥梁维修养护上带来了一些问题。目前,城市桥梁由于使用年限、交通量超负荷运行等原因,桥梁支座老化、损伤现象日益凸显。特别是一些桥梁盆式支座安装位置空间较小,在较小行程的整联顶升施工中支座锚固螺栓不能取出,新支座锚固螺栓无法安装。若使用大行程顶升施工费用提高,桥梁无法正常通行对交通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小行程的顶升施工中在位置空间低、锚固螺栓不能取出和安装的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该方法应能保证支座的结构稳定,并具有施工便捷快速、施工成本低、交通影响较小的特点,以缓解盆式支座更换过程中无法锚固的问题。
[0004]所述的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千斤顶整联顶升更换支座部位梁体,根据不同墩位顶升力选择千斤顶,每个桥墩的梁盖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部设置顶升钢板,顶升钢板与梁体底面平行贴紧,保证均匀受力,并预留支座垫块的位置;
2)整联顶升使得梁体顶升2-3cm,顶升操作时限制车辆通行,更换病害支座期间对桥梁通行车辆吨位进行限制,通行车辆为小车,且吨位小于10t,避免施工过程发生意外;桥梁顶升完成后在每个桥墩的梁盖上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支座垫块;
3)切割由于空间不足无法拆卸的病害支座,取出病害支座;
4)安放新支座至病害支座位置,新支座与病害支座中心线一致,新支座底部配合设置下座板,下座板与盖梁连接采用原支座下钢板的连接螺杆,钢板与盖梁的接缝中采用环氧砂浆填充;新支座顶部配合设置上座板,上座板两侧焊接左固定钢板、右固定钢板,左固定钢板、右固定钢板均延伸出梁盖;
5)在左固定钢板、右固定钢板上锚固螺栓位置对应梁体上钻取螺栓孔,植入螺栓,使用螺母锚固左固定钢板、右固定钢板与梁体代替病害支座上座板锚栓;
6)落梁并在新支座的上座板与梁体底面缝隙中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在左固定钢板、右固定钢板与梁体之间的缝隙填充环氧砂浆,完成支座更换。
[0005]所述的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顶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梁体底两端安装位移计,同时以桥面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双重监控,以便在顶升时同步监控顶升高度,监控的控制精度为2-3mm,当发生某点位移不均匀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
[0006]所述的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梁体顶升到一定高度,桥面纵坡会发生变化,引起梁间缝隙发生变化,当伸缩缝宽度变化值移动超过4-5mm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调整顶升参数。
[0007]上述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提供一种小行程的顶升施工中在位置空间低、锚固螺栓不能取出和安装的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该方法应能保证支座的结构稳定,并具有施工便捷快速、施工成本低、交通影响较小的特点,以缓解盆式支座更换过程中无法锚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病害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联顶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支座与梁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梁体、2-梁盖、3-病害支座、4-千斤顶、5-支座垫块、6-新支座、6a-上座板、6b-下座板、7-左固定钢板、8-右固定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所示,该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千斤顶4整联顶升更换支座部位梁体1,根据不同墩位顶升力选择千斤顶4,每个桥墩的梁盖2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千斤顶4,千斤顶4的顶部设置顶升钢板,顶升钢板与梁体I底面平行贴紧,通过油压和高程控制保证所有千斤顶4同时共同受力,并预留支座垫块5的位置;顶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梁体I底两端安装位移计,同时以桥面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双重监控,以便在顶升时同步监控顶升高度,监控的控制精度为2-3_,当发生某点位移不均匀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边墩和中墩顶升千斤顶4油路分开控制;
2)整联顶升使得梁体I顶升2-3cm,顶升操作时限制车辆通行,更换病害支座3期间对桥梁通行车辆吨位进行限制,通行车辆为小车,且吨位小于10t,避免施工过程发生意外;桥梁顶升完成后在每个桥墩的梁盖2上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支座垫块5 ;梁体I顶升到一定高度,桥面纵坡会发生变化,引起梁间缝隙发生变化,当伸缩缝宽度变化值移动超过
4-5mm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调整顶升参数;
3)切割由于空间不足无法拆卸的病害支座3,取出病害支座3;
4)安放新支座6至病害支座3位置,新支座6与病害支座3中心线一致,新支座6底部配合设置下座板6b,下座板6b与盖梁2连接采用原支座下钢板的连接螺杆,钢板与盖梁2的接缝中采用环氧砂浆填充;新支座6顶部配合设置上座板6a,上座板6a两侧焊接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均延伸出梁盖2 ;
5)在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上锚固螺栓位置对应梁体I上钻取螺栓孔,植入螺栓,使用螺母锚固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与梁体I代替病害支座3上座板锚栓; 6)落梁并在新支座6的上座板6a与梁体I底面缝隙中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在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与梁体I之间的缝隙填充环氧砂浆,完成支座更换。
[0011]本发明提供的更换方法,利用盆式支座位置有限空间完成盆式支座更换方法,而且建造成本较低,可大大缓解目前小空间支座难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主权项】
1.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千斤顶(4)整联顶升更换支座部位梁体(1),根据不同墩位顶升力选择千斤顶(4),每个桥墩的梁盖(2)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千斤顶(4),千斤顶(4)的顶部设置钢垫板,钢垫板与梁体(I)底面平行贴紧,保证均匀受力,并预留支座垫块(5)的位置; 2)整联顶升使得梁体(I)顶升2-3cm,顶升操作时限制车辆通行,更换病害支座(3)期间对桥梁通行车辆吨位进行限制,通行车辆为小车,且吨位小于10t,避免施工过程发生意外;桥梁顶升完成后在每个桥墩的梁盖支座附近(2)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支座垫块(5); 3)切割由于空间不足无法拆卸的病害支座(3),取出病害支座(3); 4)安放新支座(6)至病害支座(3)位置,新支座(6)与病害支座(3)中心线一致,新支座(6 )底部配合设置下座板(6b ),下座板(6b )与盖梁(2 )连接采用原支座下钢板的连接螺杆,钢板与盖梁(2)的接缝中采用环氧砂浆填充;新支座(6)顶部配合设置上座板(6a),上座板(6a)两侧焊接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均延伸出梁盖(2); 5)在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上锚固螺栓位置对应梁体(I)上钻取螺栓孔,植入螺栓,使用螺母锚固左固定钢板(7 )、右固定钢板(8 )与梁体(I)代替病害支座(3 )上座板锚栓; 6)落梁并在新支座(6)的上座板(6a)与梁体(I)底面缝隙中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在左固定钢板(7)、右固定钢板(8)与梁体(I)之间的缝隙填充环氧砂浆,完成支座更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顶升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在梁体(I)底两端安装位移计,同时以桥面水准点为基准进行双重监控,以便在顶升时同步监控顶升高度,监控的控制精度为2-3_,当发生某点位移不均匀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梁体(I)顶升到一定高度,桥面纵坡会发生变化,引起梁间缝隙发生变化,当伸缩缝宽度变化值移动超过4-5mm时,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调整顶升参数。
【专利摘要】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属于桥梁维修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千斤顶整联顶升更换支座部位梁体,使得梁体顶升2-3cm,桥梁顶升完成后在每个桥墩的梁盖上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支座垫块;3)切割由于空间不足无法拆卸的病害支座,取出病害支座;4)安放新支座至病害支座位置。上述一种盆式支座位置空间较低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提供一种小行程的顶升施工中在位置空间低、锚固螺栓不能取出和安装的情况下的支座更换方法,该方法应能保证支座的结构稳定,并具有施工便捷快速、施工成本低、交通影响较小的特点,以缓解盆式支座更换过程中无法锚固的问题。
【IPC分类】E01D22-00, E01D19-04
【公开号】CN104775366
【申请号】CN201510151006
【发明人】陈斌, 王旭, 张文俊, 钟峥, 章怡人, 金涛, 方力
【申请人】杭州市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王旭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